当诸多帝王齐聚,准备就绪之际,天幕内的画面终于开始变换!
低沉古雅,带着岁月气息的旋律缓缓响起。
那厚重旁白也随之而至,语调缓慢而坚定:
【在长安皇城深宫之中,曾有一位天命选中储君。】
【他的过往,是大唐盛世中挥之不去的一抹沉影。】
【李承乾,乃太宗李世民之长子,生于承乾殿的辉煌,却终究没能走完皇途之路。】
【他的一生,是亲情与权势的角力,是荣华与苦痛的交错。】
【………】
由于前个视频早己揭示太子命运,众人早就知道李承乾未来的结局。
而这段解说词所描绘的情境,的确恰如其分。
生于承乾,名为太子,却终归无缘帝位!
此前的天幕内容中,他从储君之尊,沦为庶人,结局令人唏嘘。
这个视频里的李承乾,会以怎样的方式逆袭翻身!
在场众人的心中,隐隐浮现出一丝期盼。
特别是李世民。
他真心希望这段视频中,自己与承乾能够破镜重圆、重修父子旧好。
可千万别再丢朕的脸面了!
李世民在心中暗暗念道。
他乃是大唐天子,威震西海的天可汗,难道还能没有尊严体面不成?!
画面中的配乐逐渐变得舒缓柔和。
明快的旋律,冲淡了先前旁白的哀伤基调。
【武德二年,他在盛世初启的晨光中呱呱坠地!】
【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位嫡长子的诞生欣喜若狂。】
【这是他与心爱之人所育下的首位子嗣,亦是未来承接皇图的储君。】
【唐高祖李渊听闻此讯,同样欣然,亲赐其名为“承乾”。】
【“承乾”二字虽源于宫殿名,但用于人名却寓意深远:承乾,象征着“承载皇道,统领天下”之责!】
【武德三年,仍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授封为恒山王,在不懂世事的年纪便荣登王位。】
【而这,不过是他人生旅途的起点。】
【武德五年,李世民安排长孙氏之侄、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担任李承乾的侍读老师。】
【武德七年,李承乾改封中山王】
【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后,邀请儒家大儒陆德明与孔颖达入秦王府,列为十八学士,专责教授承乾儒学经典。】
【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为帝,是为太宗。】
【十月癸亥,年仅八岁的李承乾被立为皇太子!】
【年仅八岁,他便佩戴太子之冠,成为天下共仰的储君。】
【少年时期的他才智出众,辅佐父皇处置朝务,代掌国政。】
【太宗甚至专为他延请陆德明、孔颖达等大师授课。】
【每逢李承乾染疾,唐太宗总是倾尽所有为他祈福,甚至不惜下令大赦天下。】
【那时的东宫,乃是承载厚望与梦想的摇篮……】
听着那蕴含深厚感情的旁白声。
李世民与李承乾父子俩面上情绪皆有波动。
彼时他们父子情深,其乐融融!!
“承乾啊……”
李世民忆起往昔温情时光,悄然握紧了李承乾的手。
让秦皇、汉武都看清楚:
朕与太子,自幼情深如海!
先前那视频中太极殿上的争锋,纯属一时误会罢了!
对这视频的开篇,李世民感到无比满意。
天幕中的视频仍在继续延展。
解说声至此,语气略有波动。
配乐变得愈发凝重,似乎还渗入了阵阵风啸之声。
【然而,天命总爱在人最不经意的时候转动轮盘。】
【一次无意的落马,让这位皇太子留下了永久的腿疾。】
【从此不良于行,这缺陷如同隐形的枷锁,禁锢着他的自信。】
【随着太宗对皇西子李泰的偏爱,更像一根刺,深深扎进太子的心。】
【当李承乾宠爱的伶人因太宗之怒被处决,他误以为是李泰告密,兄弟阋墙的裂痕再难弥补。】
【……】
此时,解说声戛然而止。
画面逐渐聚焦于一位身穿锦袍的男子,正是李承乾。
只见他正安坐殿上,神色凝重,手中摊着一卷竹简。
【我是李承乾。】
一道略显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响起,正是李承乾本人的语调。
但这声音并非出自他口,而是来自画外的讲述者。
【我自八岁便被立为太子,14岁开始监国,是大唐的储君,是未来的皇帝!】
【不过,我的太子之路或许走的不会那么理想。】
【今日老师教我读史。】
【我翻开史书一看,发现上一个顺位继承的太子,居然是在周朝!】
【我承认我有些慌了。】
【于是我询问老师,我该怎么办。】
画面转换。
只见李承乾动作微乱地合上手中书卷,仰头望向身旁满头白发的年长者。
【哦,对了。】
【忘了介绍我的老师,他叫做李纲,是三朝老臣,很受父皇的器重。】
【父皇每次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师李纲经历北周、隋、唐三朝,经验很丰富,应当能给我不少中肯的建议,让我坐稳太子之位。】
【他曾经担任过隋废太子杨勇的太子洗马、隐太子李建成的太子詹事,目前是我的太子少师……】
说到此处,李承乾似乎顿悟了什么。
那位曾被废黜的隋太子杨勇,是老师旧主。
李建成,大伯,被父亲亲手弑杀。
想到这,李承乾心头一紧。
他的眼神逐渐变得复杂,透出些许忐忑与不安,望着李纲的神情也微妙起来。
而李纲依旧沉默地与他对视。
东宫之内,气氛顿时变得扑朔迷离。
“老师!您怎么不说话?”
“老师您倒是说句话啊!”
看着李纲闭口不言,仿佛石像一般。
李承乾脸上的慌乱肉眼可见地加剧。
……
与此同时,在天幕前观看画面的几位皇者,神色也逐渐古怪起来。
连始皇帝,也露出罕见的尴尬神情。
一位老师,带出三个太子。
一个被罢,一个被诛,另一个最终也未能登基。
李纲,可谓是“记录辉煌,战果累累”!
三任储君,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简首是太子克星,继位终结者!
换作他麾下,恐怕连安排给扶苏都不敢贸然定夺。
“唐太宗选太子之师,怎会如此草率?”
始皇嬴政低声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