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皇的容许下,我建立了博望苑。】
【而我刘据和各方宾客交往时,每当父皇出巡时,政务便交由我处理。】
【尽管舅父卫青和表兄霍去病早己去世,但他们在军中依旧享有极高威望。】
【卫氏家族的影响力日益壮大,一旦我继位,卫氏的势力恐怕会更加庞大。】
【舅父与表兄留下的政治遗产,加上我三十余年作为太子的积累——】
【整个朝廷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属于我的阵营,多少人受过我的恩惠?】
【父皇年轻时即登基,雄才大略。】
【而对于权力的分割最为敏感,最不愿看到外戚专权,唯恐重蹈吕后干政的覆辙。】
【而父皇所倚重的酷吏集团,作为既得利益群体,无法容忍我上位。】
【一旦我继位,父皇依赖的这些人将遭到排挤,甚至可能被清除。】
【因此,在父皇的默许下,这些奸佞之人密谋的推动下,巫蛊之祸开始了……】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冷汗涔涔。
没人敢抬眼看向刘彻。
看完第一个刘据的视频后,众人都为太子的死感到惋惜。
也对江充、苏文等奸佞的行为愤愤不平。
大家普遍认为,太子的死亡是被这一群小人陷害的结果。
然而,听到这一段旁白后,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
原来……
原来一切竟是刘彻有意为之!
刘彻最忌分权,这一点所有人都清楚。
这也是刘彻实施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他要将所有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外戚的崛起是无法容忍的!
当年,高祖帝驾崩时,吕后独揽朝政,吕氏家族几乎把持了刘家的江山。
如今,卫氏家族逐渐崛起,太子在外界看来软弱无能……
这一切仿佛在重演。
若我是刘彻,定也不会坐视不理,必定会采取行动。
因此,他很可能借着巫蛊之祸,暗中削弱卫氏的势力,防止外戚再次壮大。
刘彻的初衷或许并非针对太子,而是为防止外戚作乱。
但随着事情的发展,最终一切失控,局势走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原来如此……
原来这才是巫蛊之祸的真正根源!
在大殿中的这些臣子,哪一个不是机智老练?
一分析,便明白了背后的政治博弈。
看似荒诞的巫蛊之祸,其实充满了复杂的权力斗争。
尽管武帝晚年日渐衰弱,但他仍然是那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岂能让一群小人左右?
大家更倾向于相信第二种解释。
此时,坐在龙椅上的刘彻沉默不语。
他默默思索,自己是否真能做到这些。
自己的确一首致力于强化中央集权,让皇权达到顶峰。
这既是提升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他自己对权力的强烈渴望。
一旦有任何权力的分割,他便会倍感忌惮。
外戚崛起,他更无法忍受。
若卫青和霍去病还在,他或许不会动手。
然而,当这两位重要人物一旦离世……
刘彻心中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采取措施,防止卫氏家族的进一步扩张。
“原来如此……”
“我并非真的昏庸失智……”
刘彻心中默道。
他突然松了口气。
看到那个晚年被小人左右的自己,刘彻感到一阵羞愧。
但如果一切真是如此,那他也能接受。
至少,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天幕则继续说道。
【为了不和父皇产生隔阂,我一方面劝慰母后——】
【不要纵容卫氏子弟的蛮横行为,同时也多与父皇保持联系。】
【母后虽心有不愿,但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
【另一方面,我积极联络各方势力,防止那些心怀叵测之人将父皇与外界隔绝。】
【三十一年的太子生涯,若非身陷朝局,我本有充足的力量,和那些暗害之人正面抗衡。】
【那日,江充来到我宫中,索取巫蛊木偶,随即在书房中挖掘出事先布置的众多木偶。】
【我立刻指令身边侍卫,捉拿江充及其随行的巫师,严问木偶的来源,最终得出真相。】
【若要摧毁江充等奸佞之计,必须尽快面对父皇。】
【随即,我持太子符节,召集东宫卫士,首奔甘泉宫。】
【我的速度之快,令苏文、江充等人措手不及,急欲在甘泉宫前拦阻我。】
【我拔剑斩杀苏文,摘下太子冠冕,独自踏入甘泉宫,宫中的甲士无人敢阻挡。】
【儿子今日,以血为谏,愿父若不识我,便下令将我斩杀于此。】
【当父皇看到我独身入殿,左手持冠冕,右手捧人头,衣袍沾满血迹,惊愕至极。】
【片刻之后,父皇放声大笑,称赞道:‘这才是我刘彻的儿子!’】
【…………】
【巫蛊之灾,除了父子不知心意之外,更关乎一场深远的政治布局。】
【而我刘据,只需向父皇证实一点,便足以定乾坤。】
【我的血脉,和父皇一模一样!!】
【我不仅拥有宽厚仁心,也有冷酷决断的手段!】
【卫氏家族势力再强,又能如何?】
【待我登基之后,必能压制那些不臣之心,父皇无需再出手。】
【这场巫蛊之祸,流血了多少人,它,该结束了。】
【…………】
旁白到此,便终结了。
最后的画面,是刘据缓步登上龙椅,继承帝王之位。
随着画面切换,未央宫内的空气沉重,久久无人言语。
刘彻凝视着眼前的刘据,久久未能回过神来。
若是刘据真如天幕所呈,那他又有什么好惧怕的呢?
其实,那场撼动大汉的巫蛊之祸,其实根源就只有十个大字。
父不知子意,子不知父意。
刘彻并不了解自己儿子的个性。
刘据并非像他想象的那样柔弱,绝非仅仅拥有仁心!
他体内流淌的是与父皇同样刚猛的血液!
当奸人陷害,西面楚歌。
刘据并不像扶苏那样等待命运的安排。
他果断剿除敌人,起兵自救!
然而,他终究失败了。
而刘据也同样不理解自己的父亲。
从某种意义上看,刘彻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大汉的未来。
他一生戎马一生,只是为了给刘据留下一个相对安稳的天下。
即便整个王朝满目疮痍,至少不会再有新的战火。
深受仁政思想影响的刘据——
应该在这片满是伤痕的大地上,尽情施展他的政治理想!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