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暖途
清风暖途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 > 清风暖途 > 第11章 火塘夜话迟(上)

第11章 火塘夜话迟(上)

加入书架
书名:
清风暖途
作者:
易七夏oh
本章字数:
6442
更新时间:
2025-05-08

苍山归来的雨夜,民宿屋檐垂落的雨帘如同一道道被斩断的银链,顺着青瓦的弧度倾泻而下,在石板路上砸出密密麻麻的小坑,溅起的水花又迅速被雨水吞噬。

雨丝与风纠缠着,撞在窗棂上发出细碎的呜咽。

周时芋蜷缩在潮湿的被窝里,窗外漆黑如墨,只有偶尔划过的闪电将她苍白的脸庞照亮一瞬,那瞬间的光亮里,能清晰看见她眼下浓重的青影。

U 盘丢失的焦虑如附骨之疽,在这寂静的雨夜愈发清晰,她翻来覆去,被子摩擦的窸窣声与雨声交织,更添烦躁。

床头散落的笔记本被她无意识地揉皱边角,上面还残留着几处被泪水晕开的字迹。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冷白色的光刺痛她的眼睛,是顾阿婆发来的消息:“丫头,来染坊烤饵块,火塘暖着呢。”

推开染坊木门的刹那,一股温暖的热浪立刻迎面扑来,它携带着烤饵块散发出的焦香,板蓝根染料所特有的浓郁草木气息,以及柴火燃烧时产生的独特烟熏味。

这些混合在一起的香气,与外面那潮湿且阴冷的空气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让人在一瞬间就能感受到室内外截然不同的氛围。

老旧的木门发出悠长的 “吱呀” 声,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故事。

屋内光线昏黄而摇曳,几盏油灯在穿堂风中明明灭灭,火塘里的火苗欢快跳动,将顾阿婆布满皱纹的脸庞映得忽明忽暗。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双眼睛依旧闪烁着年轻时的光芒。

她正蹲在火塘边,干枯的手指如同老树根般蜷曲着,熟练地用火钳调整木柴的位置,火星迸溅在她布满补丁的围裙上,留下一个个转瞬即逝的黑点。

靠墙的位置摆放着六个巨大的染缸,呈弧形排列,宛如沉默的卫士。

缸身由厚实的陶土制成,表面粗糙,带着岁月的痕迹,褐色的染料在缸内微微晃动,泛着油亮的光泽,那是用板蓝根、蓼蓝等植物经过七蒸七晒,再加入石灰、酒曲等辅料发酵而成。

染缸旁的墙面上,挂着褪色的手抄工序表,密密麻麻记录着 “看天染布” 的秘诀 —— 晴天需将染料晾晒三小时以增强着色力,雨天则要添加额外的媒染剂保证成色。

工序表边缘还别着几片干枯的蓝草叶,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扎染的古老工艺。

案台上摆放着竹制的搅拌棒,表面残留着深浅不一的蓝紫色染料痕迹,见证着无数次均匀搅拌染料的过程,确保每一块布料都能浸染出纯正的色彩。

搅拌棒旁,几个小陶罐里分别装着不同的天然媒染剂,晒干的石榴皮、碾碎的蓝草茎,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褐色粉末,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气。

染坊内,成排的木架上挂满了正在晾晒的扎染布,靛蓝色、月白色的布料在穿堂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

仔细看去,有的布料上还留着捆扎时棉线的压痕,那是 “绞扎法” 留下的印记;有的布料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图案,是 “夹板扎染法” 的杰作,两块木板将布料夹在中间,用棉线紧紧捆扎,染出的图案规整又大气;还有些布料上点缀着圆形的留白,那是用鹅卵石捆扎后形成的独特晕染效果。

布料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宛如精灵在窃窃私语,诉说着扎染工艺的古老与神秘。

在光影交错下,这些布料投出形状怪异的阴影,仿佛一幅幅抽象的艺术画作。

木架下方的地面上,摆放着几个竹筛,里面晾晒着己经捆扎好等待染色的布料,有的用橡皮筋和棉线组合成花朵形状,有的将布料折叠成折扇模样,每一个造型都凝聚着匠人的巧思。

角落里,还堆着一些废弃的布料边角料,上面有着失败的染色痕迹,却也是扎染工艺不断探索的见证。

“快坐过来,手都冻僵了吧。” 阿婆头也不回,从竹篮里捏起一块圆圆的饵块,用竹签串好递给时芋。

她动作带起一阵轻微的风,让火塘的火苗晃了晃,险些熄灭。

“把饵块架在铁网边上,慢慢烤,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火钳挑起一旁浸染到一半的布料,棉线与布料摩擦发出 “簌簌” 声,像是压抑的啜泣。

“你看,这是‘撮扎法’,” 她布满老茧的拇指和食指捏起布料,指尖微微颤抖,“用手指将布料撮起,再用棉线紧紧缠绕,染出来的花纹就像一朵朵绽放的梅花。不同的捆扎手法,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这就是扎染的魅力。”

阿婆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布满裂痕的老墙里挤出来,在这雨夜的染坊里,宛如古老而哀伤的歌谣。

周时芋轻轻地坐在了阿婆的旁边,他的膝盖几乎要碰到温暖的火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股热浪扑面而来,温暖着他的脸庞。

她的手指微微颤抖着,将饵块小心地放在铁网边上。铁网被火烤得发烫,接触饵块的瞬间,发出 “滋啦” 的声响,白色的饵块边缘开始慢慢泛黄,鼓起一个个小泡。

“阿婆,我把 U 盘弄丢了,里面是豆豆设计稿的备份...” 她的声音像是被雨水泡胀的棉线,随时都会绷断。

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几乎变成了呜咽,话音未落,喉咙就像被无形的手掐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她低头看着自己微微发抖的手,指甲缝里还残留着登山时沾染的泥土。

阿婆往火塘里添了块松柴,新柴入火的瞬间,“轰” 地腾起一片火苗,照亮了整个染坊,也照亮了她眼底闪烁的浑浊泪光。

噼啪的火星溅起又熄灭,如同转瞬即逝的希望。

她放下手中的布料,布满皱纹的手如同一片枯萎的老叶,轻轻搭在时芋肩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衣服传来,带着岁月的粗糙与温暖。

“当年山远他爷爷走的时候,我也是整夜整夜睡不着。”

她的目光穿过跳动的火苗,落在远处的染缸上,“后来我就守着这染坊,把思念都绞进布里。你瞧这些染缸,”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着时芋的肩膀,“每次染布前,都要先测测染料的酸碱度,太酸或太碱,颜色都上不好。就像人心,酸了苦了,都染不出好模样。熬煮染料时,那香气能飘满整条巷子,可现在...”

她的声音渐渐低落,满是怅惘,尾音被窗外呼啸的风雨声卷走。她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墙角的一个木箱,那是她珍藏着的关于扎染的老物件和回忆。

时芋望着跳动的火苗,火舌舔舐着木柴,发出 “噼里啪啦” 的爆裂声,像极了她内心的慌乱。

忽然,她注意到火塘边晾着的扎染布。白色棉布被棉线紧紧缠绕,在烛火下投出层层叠叠的阴影,宛如一幅神秘的抽象画。

“阿婆,您说过扎染又叫‘绞缬’,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呀?”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刻意的轻松,试图打破这压抑得让人窒息的氛围,却更显苍白无力。

她的手指不自觉地揪着衣角,动作轻微却透露出内心的不安与焦虑,将布料揉出深深的褶皱,仿佛那些褶皱能够承载她所有的忧愁。

阿婆的眼神变得悠远,仿佛穿越了时光长河,回到了那些年轻时的岁月,她的目光中充满了回忆和感慨,仿佛在那遥远的过去中,她能寻找到自己生命中最为珍贵的片段。

她起身走到染缸旁,动作迟缓而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回忆的泥潭里,木屐踏在地上发出 “嗒嗒” 声,在寂静的染坊里格外清晰。

她捞出一块己经浸染好的布料,布料滴落的染料在地上晕开深色的痕迹,如同未干的泪痕。

“从前啊,” 她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过去飘来,“白族姑娘等心上人归来,就会用‘绞扎法’把布绞成心的形状。先把布料折叠,再用棉线按照设计好的图案捆扎,扎得越紧,留白的部分就越多。染的时候,要把布料完全浸入染缸,每隔一段时间就得翻动一下,这样才能染得均匀。”

她的手指划过布料上的纹路,“染好后拆开棉线,这些花纹就像藏在布里的秘密。有的姑娘还会在捆扎时加入鹅卵石,染出来的图案就会有独特的晕染效果,风一吹,布上的花纹就像在说‘我在等你’。”

阿婆说话时,外面的雨突然大了起来,“哗哗” 的雨声拍打着窗户,像是在应和这个古老而悲伤的故事,又像是在掩盖她声音里的颤抖。

她的双手温柔地在布料上轻轻滑过,仿佛在轻柔地触摸着那些己经远去的时光和珍贵的回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充满了对过往的深情和怀念。

时芋接过那块布料,粗糙的棉线在她的掌心留下了细密的压痕,仿佛是时间在她皮肤上刻下的印记。

布料的褶皱间还残留着淡淡的板蓝根清香,她摸着那些凹凸不平的纹理,突然问:“如果等的人再也回不来呢?”

随着最后一个字音的消散,整个染坊突然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寂静所笼罩,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