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这是杨志一直的理想。杨志在梁中书提携下,又成了体制内的人。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在使用杨志问题上,白马凤凰认为,梁中书“知人”,但不“善用”。
梁中书去年花了10万贯买了金珠宝贝,在去东京给丈人庆寿的路上被劫持了。这次委派杨志押送,考虑不周、不细。这押送的队伍里,只有杨志一人武功高强。梁中书怎么不考虑再派一个像索超那样的大将?双保险不更安全吗?
从吴用、晁盖他们的截取生辰生辰纲方案来看,人家也是准备了两套。第一套智取,智取不成,武力夺取。杨志纵然武艺高超,他一人能斗过刘唐、三阮吗?显然不能。有急先锋索超在,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即使派一员大将押送,能派索超,也不能派杨志。第一、杨志押送花石纲失陷,是个点子很背的人。读者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官员有污点,上面领导还会重用他吗?一个给领导开车的司机。出过车祸,领导还会让他继续开车吗?第二、索超在军中服役时间长,有根基,有人脉,有人望,那些厢禁军会服他的领导。而杨志来到军营里时间短,没有人脉和人望,难以服众。后来在押送生辰纲的路上,厢禁军开始不听杨志的命令,这就是证明。
梁中书和夫人都看中了杨志的才华。梁中书是这样设计押送生辰纲方案的:
梁中书道:“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拨十个厢禁军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再使十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梁中书的设计方案,白马凤凰认为,优于杨志后来提出的方案。这里还是从人事等的角度说,不是从文学的角度说。
杨志听了梁中书的方案,首先拒绝押送,后提出自已的押送方案:
杨志道:“若依小人说时,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余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云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回目同上)
梁中书要高调给老泰山送寿礼,杨志却要假扮生意人押送生辰纲。咋一看,杨方案好,其实不然。高调押送生辰纲,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之下,看到的人多了,强盗反而不好下手了。你一下手,明目张胆,知道的人多了,你藏都不好藏。所以现在小偷都是在夜间人不易发觉的地方行窃,这是一个道理。
梁中书建议用小车装生辰纲,杨志建议用担子挑。从大名府(今北京)到东京(今开封),近两百公里。猴年马月才能送到?后来路上,“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休息。”(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这又是证明。
梁中书建议多带护卫军,杨志建议少带。杨志还是军人,以少胜多的例子毕竟是个案啊!什么时候,都是人多力量大!
在使用杨押送生辰纲这件事上,梁中书和杨志两人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聪明反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