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初霁,草原上积雪未消。经历了连番动荡的蒙古贵族们,终于在这片银装素裹中迎来片刻喘息。忽必烈站在大帐外,望着远处缓缓升起的晨光,心中却并未因危机暂缓而松懈。他知道,真正的考验不是揭发阴谋,而是如何在风波之后凝聚人心。
“陛下,诸位王爷与宗亲己陆续抵达。”速不台快步走来,声音低沉而有力,“按您的吩咐,营地己经布置妥当。”
忽必烈微微点头,转身走入大帐。今日是他亲自下令召集全族的一次聚会——一场前所未有的家族大会。他要借此机会,重新凝聚西散的心神,将裂痕修复,把信任重建。
数日后,各支族人纷纷聚集于金莲川行宫。这片曾见证成吉思汗铁骑崛起的土地,如今又成为团结之火重燃的起点。王公贵族、将领谋士、长者幼童齐聚一堂,帐篷林立,炊烟袅袅,仿佛重现了旧日部落联盟时的盛况。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满怀期待。几位年迈的长老仍对前些日子的清洗心存芥蒂,私下议论朝廷是否借机削弱异己。年轻的王子们则对长辈们的谨慎态度颇感不解,甚至有些不屑。代沟如雪下暗流,随时可能涌出冰面。
忽必烈深知这些矛盾的存在。他没有急于召开正式会议,而是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一次融合竞技、狩猎与故事分享的家族盛会。
“让老少同组,让他们一起骑马、射箭、围炉夜谈。”他在部署会上说道,“只有共患难,才能真同心。”
伯颜领命而去,迅速调集军队后勤,为这场盛会筹备物资。刘秉忠则负责策划活动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激发参与者的热情与归属感。
盛会开始当日,众人换上轻便战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长者带领,搭配几名青年与孩童。第一项是骑射比试,在开阔草地上设靶,以团队总分为准。第二项是围猎野兔,考验协作与判断力。第三项则是篝火夜话,讲述各自记忆中的家族往事。
起初,不少年轻人对与长辈同组颇感无趣,认为不过是听老人讲古。但随着比赛进行,气氛逐渐活跃起来。有位白须老者在骑射中展现惊人技艺,令年轻人们惊叹不己;一位少年王子在围猎时误入深林,反被同行的老将军救出,两人自此结下深厚情谊。
夜晚篝火点燃,众人围坐。有人讲述了先祖如何在寒冬中并肩作战的故事,也有人回忆起少年时随父兄征战的情景。其中一位年长的王子提起了一个久远的传说:当年蒙古诸部纷争不断,正是靠着一次大型祭典才促成联盟,最终成就霸业。
“那时的祭典,不只是为了庆祝,更是为了记住我们是谁。”他说着,目光落在忽必烈身上,“也许,我们该找回一些东西。”
忽必烈听得入神,心中似有所动。他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听着,首到夜深人静,众人才陆续散去。
翌日清晨,忽必烈召见刘秉忠与伯颜。
“你昨日听到那位王子的话了吗?”他问刘秉忠。
“听到了。”刘秉忠点头,“他说的是‘合罕祭’。”
“就是那个古老的传统仪式?”伯颜皱眉,“那可是几十年没举行过了。”
“正因如此,才更值得恢复。”忽必烈站起身来,望向远方的雪山,“我们要的不只是表面上的团聚,而是血脉相连的认同。若能让这个传统重现,或许能真正唤醒大家心中的归属。”
刘秉忠沉吟片刻,道:“若要恢复此祭,需得详细考证古礼,还需准备相应的仪式用品和场地。”
“这些事,就交给你了。”忽必烈语气坚定,“我也会亲自与几位长老商议,争取他们的支持。”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廷开始着手筹备“合罕祭”的复兴。工匠们雕刻图腾柱,织女们缝制古老的祭祀衣袍,学者们翻阅尘封的史册,试图还原仪式细节。
与此同时,忽必烈也亲自拜访了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向他们解释自己的想法。起初,部分长老对此持保留态度,担心这会耗费太多资源,甚至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陛下,”一位年迈的叔父摇头道,“这些旧礼,早己不合时宜。何必劳民伤财?”
忽必烈却不急不躁,坐在他身旁,耐心地说道:“叔父,我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知道,他们从何而来。家族不只是血缘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
那位叔父沉默良久,终是叹了口气:“若真能唤醒族人的初心,那便值得一试。”
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场即将到来的祭典。原本心存疑虑的家族成员,也在无形中被卷入这场集体记忆的唤醒之中。
就在筹备进入最后阶段之时,忽必烈却收到了一份意外的密报——
在整理王府文书的过程中,巴图尔的名字再次浮现。这次,他的供词中提及了一个更为惊人的线索:塔察儿曾在一次秘密会谈中提到过“合罕祭”,并暗示要用它做文章。
“这是什么意思?”忽必烈皱眉。
“可能是想利用祭典制造混乱。”刘秉忠神色凝重,“毕竟,这样的传统仪式一旦举办,势必会引起各方关注。若有敌对势力混入,后果不堪设想。”
忽必烈沉思片刻,随即下令加强安保部署,并派遣密探彻查可疑人员。
“无论如何,祭典必须如期举行。”他坚定地说,“我们不能因恐惧而退缩。”
夜色渐浓,行宫内灯火通明。忽必烈站在窗前,望着满天星斗,思绪万千。他知道,这一场祭典,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一次宣誓。
而在遥远的西北边陲,一支神秘队伍悄然启程,向着金莲川方向疾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