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十年代:我在农村当首富
重生八十年代:我在农村当首富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重生八十年代:我在农村当首富 > 第35章 三张协议

第35章 三张协议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八十年代:我在农村当首富
作者:
法猪猪
本章字数:
3378
更新时间:
2025-07-08

三张协议

西月初,小满集团内部高管群悄然流传出三份尚未正式盖章的协议草案。

它们如三枚棋子,摆在尚未落子的棋盘上,静静等待着某个关键人物的最终决断。

第一份,是**“全球绿色技术互认证协议”**。由林沁主导,核心内容为:将“东方碳标”嵌入国际碳分级标准,为统一评级体系让出部分解释权与数据共享路径。

听起来是全球化合作,实际上是——换取国际认可的代价,是放弃规则的最后解释权。

林沁的理由无懈可击:“再不接轨,我们的系统就只能停在本土。别说定义世界,连走出去的入口都没有。”

第二份,是资本代表团拟定的**“文化资产商业化协议”**。

主张将“算盘字段”和“艾草文化符号”注册为独立IP,拆分运营,吸纳文旅与轻奢跨界资本进入;一边炒文化情怀,一边高估值融资,讲一个“从黄土坡到国际秀场”的故事。

听起来是文化出海,实际上是——拿你爷爷的账本去挂牌卖钱,拿你汗水缝的纽扣去做展览道具。

资本代表的措辞温和:“这不叫割裂,是品牌升级。你得让情怀成为市值。”

第三份,是陈丫蛋草拟的**“工艺信任维护倡议书”**。

她没用律师团队、没请咨询机构,只是一页A4纸,上头写着:

“算盘上的珠子,不能被程序代替;老蒸炉里的味道,不能被香精复制。你们想谈投资,请先谈传承。”

听起来土得掉渣,但这份倡议一经流出,就被村户代表、原工厂老匠人、基层环保合作社上百人联署。

她说:“我不懂什么碳指数、治理结构,但我知道,要是你们把我们这些人摘出去,这套系统就不值一分钱。”

林小满把三份协议摊在桌上,天色己晚。

窗外雨霁初晴,黄土坡的远山在夜色里浮动。她望着桌面,一言不发。

“你要选哪一张?”萧砚舟倚着门问。

“不能选。”她声音低沉。

“为什么?”

“因为这三张,代表的不是三种方案,是三种人。”

她看着那页A4纸:

“一个是还在算账的人。”

再看向林沁的提案:

“一个是想让账本通全球账的。”

再看向资本协议:

“一个,是根本不想看账的,只想炒故事的。”

“选了其中一个,就失去了其他两个。”

萧砚舟走到她身边:“那你打算怎么办?”

她沉默良久,忽然眼神一凛:

“我不选,我合并。”

“合并?”

她点开电脑,调出一份未公开的系统文件——“多维信任图谱v2”。

“林沁的技术,我留下;丫蛋的工艺,我也要;资本想要讲故事?行,我给他们讲一个不能改编的故事。”

她将“算盘字段”设为顶层触发点,重新编码——

若调用中未包括“实名工艺人签名+村级字段”,则系统将标注为“模拟溯源”,自动降权至“暂信等级”。

简而言之:你可以不用我们的人,但你就别想打着我们的旗号拿评级特权。

这叫:你可以选择走开,但你不能假装走过。

两天后,“东方碳标·信任图谱v2”版本正式上线。

林沁坐在技术评审室,看着代码那一行新指令,久久不语。

她终于意识到——林小满根本不反对她连接全球,她只是让每一条“连接”必须带着真实的名字与足迹。

她不是在守旧,她是在守真实发生过的努力。

那天夜里,资本代表在集团咖啡厅找到陈丫蛋,笑容礼貌:“陈小姐,你这份‘倡议书’,确实打动人心。”

“我们考虑在发布会上一并展示,象征品牌的根基文化。”

丫蛋抿了口酸梅汤,淡淡回了句:

“你们展示可以,但我得在现场。”

“你要上台?”

“对。我不上台,那张纸不算数。”

她站起来,一口饮尽剩下的汤,拍了拍那张自己写的倡议书:

“你们别光拿我这张嘴讲情怀,也得让这张脸出镜。”

而另一边,林小满回到黄土坡新工坊,把三份协议草稿放进了一个老木盒。

木盒上,是祖父年轻时刻的字:

“账,是用来讲真话的,不是用来讲故事的。”

她轻轻合上盖子,望着天色。

算盘的珠子拨下去,有时落的是权利,有时落的是信任。

但今天——落的是她替所有人留住的份额。

她的,丫蛋的,林沁的,还有那些还在厂房里蒸艾草、抄账页、记批次的人。

她不退,但她也不独占。

她要留下的是:

一个不能被缺席的人,也不能被取代的系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