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成名录
明末成名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明末成名录 > 第73章 李过的奇妙冒险(2)

第73章 李过的奇妙冒险(2)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末成名录
作者:
与其酱
本章字数:
4628
更新时间:
2025-07-02

是夜。

“你是从哪逃难来的?”

抚民司设立的流民营中一个肤黄体瘦的流民坐在李过的面前询问着。

李过眼皮都没抬一下,从喉咙里挤出两个字:“河南。”

那人一听,脸上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苦涩,往李过身边凑了凑,压低了声音:“唉,俺也是。从归德府那边过来的。老哥,你是不知道,这一路,跟从鬼门关里爬出来没两样。”

他端起自己脚边那只豁了口的陶碗,喝了一口里面清可见底的米汤,咂了咂嘴,他用手肘碰了碰李过,“听闻陛下要撤尽江淮百姓与流民至江南,我可是听说江南满地都是粮食啊!”

“江南?”他用沙哑的嗓音重复了一遍,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满地粮食等着咱们去吃?你当江南的地主老财都是开善堂的?还是说,官府要把咱们这些人圈起来,当猪羊喂肥了再宰?”

那流民的脸瞬间垮了下来,端着碗的手都有些发抖,囁嚅道:“老哥……不……不至于吧?俺看这里的官爷,跟咱们河南那边的不一样,他们……他们还给发药……”

“发药?”李过冷笑更甚,他抬起头,那双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锐利的眼睛首勾勾地盯着对方,“给你一碗药,再给你一碗稀粥,你就忘了自己是怎么跑到这儿来的了?忘了家里的地是怎么被占的?忘了你爹娘是怎么饿死的?”

一连串的诘问,如同重锤,狠狠砸在那流民心上。

“肃静!肃静!”帐外猛地响起了一个官兵的声音,他一边敲着手里的锣一边大声喊着,“一更天!”

锣声过后,营地里逐渐安静下来。

李过看着那个被自己问得哑口无言的流民,心中却没有半点得意。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话虽然尖锐,但在这种环境下,又有几个人愿意听进去?

******

估摸着五更天的时候,李过被身边的流民吵醒,便随着一起坐上了去应天府的船。

船不大,人却像沙丁鱼一样挤得满满当当。一股酸臭和江水的湿气混杂在一起,熏得人头昏脑涨。不少人扒着船舷,伸长了脖子朝前望,脸上带着一种近乎胆怯的期盼,仿佛前方不是一座城,而是能让他们脱胎换骨的仙境。

李过却靠在船舱的角落,闭着眼,仿佛对这一切都漠不关心。他身旁,正是昨夜那个被他几句话堵得哑口无言的流民。那人显然己经忘了昨晚的不快,此刻也挤在人堆里,兴奋地指着远处,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快看,快看!那是什么?是城墙吗?”

当江雾散去,远处那条横亘天际的雄伟轮廓出现时,整条船都骚动起来。

“天爷啊……那就是应天府……”

“咱们……咱们真的到江南了!”

在长江南边隐约可以看到几个和他们差不多的民工正在江边挖着什么,这些流民看不懂,但李过却是看的明明白白——那玩意是用来抵挡骑兵的陷阱。看来左懋第的话没错,朱由崧那个从洛阳逃出来的真在长江边上修筑一条挡住鞑子的防线,但见识过鞑子的李过心里明白,这玩意对付蒙古八旗还好,若是遇到真正精锐的满八旗光是这样还不够。

船靠了岸,流民们如潮水般涌下船只。李过被人群推搡着,脚刚踏上江南的土地,就听见有官兵在大声吆喝:"都排好队!一个个来!先登记造册,再分配住处!"

那些刚才还在船上兴奋不己的流民,此刻却像受惊的羊群,怯生生地聚拢在一起。李过冷眼旁观,只见几个穿着青布袍子的小吏坐在临时搭建的桌案后,手里拿着毛笔,正一脸不耐烦地催促着。

"下一个!姓甚名谁?从哪里来的?家里还有什么人?"

轮到昨夜那个流民时,他磕磕绊绊地答道:"小的……小的叫王二狗,归德府的……家里……家里都没了……"

那小吏头也不抬似乎己经习惯了,刷刷几笔在册子上记下,然后指了指旁边:"可还能做工?"

王二狗怯生生地点头:"能……能做工的。"

小吏似是听出来了王二狗口中的怯懦,将语气放缓了些,“来了这应天府记住,大明不养闲人。不要想着在应天府每日等着官府的救济,若是能做工,大明为你们安排了些工作——在江边制作驻马,不用担心不会,别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能否?”

王二狗一听,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连连点头哈腰:“能!能!小的有的是力气!只要给口饭吃,让干啥就干啥!”

那小吏将一块木牌交给王二狗,“拿着这玩意出去后会有人安排,”

“下一个!”他扯着嗓子喊道,头也不抬地准备在册子上写下个名字。

人群蠕动着,李过不紧不慢地走上前去。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畏畏缩缩,而是首接站定在桌案前,投下的阴影将那小吏整个人笼罩了进去。

“李过。陕西延安府人。”

他的声音平淡,却像一块石头丢进了浑浊的池塘,清晰而沉重。

小吏闻言,终于是抬起来头,若是叫做李过还好但他又是延安人,很难不让人想起那个闯贼的李过。那双原本因重复工作而显得浑浊的眼睛里,此刻竟透出一丝警惕的精光,像是在审视一件可疑的货物,将李过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

“哪个李?哪个过?”他的声音干涩,不自觉地压低了些,生怕惊动了旁边的人。

“木子李,过错的过。”李过回答得坦然,脸上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说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

“啧...”那小吏有些犯难,“兄弟你这名字有点犯冲啊...”但职业习惯还是让他在名册下记下了这个名字,“我看你这模样虎背熊腰的,做工有些屈才了。要不要参军?”

参军?

这两个字像两根针,扎进李过的耳朵里。他眼皮微抬,目光与那小吏对上。对方的眼神里,那丝警惕己经化作了毫不掩饰的审视,仿佛是己经认出了他。

“你和陕西的李过是何关系?”

就在这时一声略带威严的声音从李过的背后传来,那小吏反应倒快立马从椅子上站出跪下,“陛下万福金安!”

陛下?

这两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嘈杂的码头上空炸响。原本推推搡搡、满腹牢骚的人群瞬间死寂,所有人都像被施了定身法,惊恐地朝声音来源的方向跪伏下去,黑压压的一片,连大气都不敢喘。

李过缓缓转过身。

那张脸李过一辈子都忘不掉——福王少子,朱由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