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中心的玻璃门映出林溪暮紧绷的脸。三个月来每周两次的康复训练,她的进展像蜗牛爬行——能稳定发出"啊"和"哦",但始终无法组合成有意义的词汇。今天,李教授安排了全新的"音乐疗法"。
"来得正好!"李教授推着一台奇怪的仪器迎上来,"这是声频共振器,能把声波转化成触觉振动。"她拍了拍金属座椅,"坐上来试试。"
仪器像牙科诊所的诊疗椅,但扶手上有两个振动板。林溪暮迟疑地坐上去,手指不自觉地摸向喉部。
"今天我们换个思路,"李教授调整着设备,"既然听觉反馈对你效果有限,就让身体'感受'声音。"她将振动板贴在林溪暮的手腕和颈部,"现在想象你在唱歌,不是说话。"
江遇悄悄出现在门口,手里拎着琴盒。自从他开始每周陪林溪暮来康复中心,这个曾经的物理竞赛冠军居然加入了学校民乐社,专攻二胡。
"刚好赶上。"他气喘吁吁地放下琴盒,"堵车了。"
李教授眼睛一亮:"太好了!江同学,今天需要你配合。"她指向墙上的乐谱,"这是《茉莉花》的简化版,主旋律只有五个音。林溪暮感受振动时,你拉对应的音高。"
江遇熟练地调弦。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林溪暮手腕上的振动板突然跳动起来,像一颗小小的心脏在掌心苏醒。
"感受它,"李教授引导道,"现在试着用'啊'跟唱这个音高。"
琴弦震颤,林溪暮的声带随之共鸣。仪器屏幕上的声波图开始变化,原本散乱的波纹逐渐形成有规律的峰谷。
"完美!"李教授指着屏幕,"看,这就是正确的声带闭合!"
一个半小时的训练后,林溪暮己经能跟随简单旋律发出连续音高。当她尝试唱出"茉"字时,仪器突然发出"叮"的提示音——声波频率首次达到了正常语音范围。
"今天就到这里。"李教授关掉仪器,"林溪暮,你终于找到'声带记忆'了。"
走廊上,江遇兴奋地比划着:"知道吗?你唱'莉'的时候,声波频率正好是293.66赫兹,完美的D4音高!"
林溪暮笑着摇摇头,在本子上写:"物理狂魔。"她的喉咙因过度使用而灼痛,但心里涌动着奇异的成就感——那些振动像钥匙,终于打开了锈蚀己久的锁。
"对了,"江遇突然压低声音,"下周三是你十八岁生日...我妈想请你来家里过。"
林溪暮的笔尖停在纸上。成年礼,这个本该充满欢呼与祝福的日子,对她而言却像一道阴影——两年前的车祸就发生在生日前夕。
江遇似乎读懂了她的犹豫:"今年不一样。你己经能发声了,我妈的病情也稳定..."他的声音轻柔下来,"就当是...新的开始?"
暮色中的梧桐叶飘落在他们之间。林溪暮最终点了点头。
生日那天清晨,林溪暮在镜子前练习唇形。"生—日—快—乐",她对着镜中的自己无声地说。喉咙深处泛起熟悉的刺痛,但今天她决定不再退缩。
妈妈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一条崭新的红色连衣裙:"礼该穿鲜艳些。"她的目光扫过梳妆台上排列的药片——声带消炎药、肌肉松弛剂、抗焦虑药..."今天少练会儿,留着嗓子晚上用。"
林溪暮穿上红裙,惊讶地发现镜中的自己竟有几分像车祸前的模样。只是眼神不再无忧无虑,而是沉淀着两年来的静默与坚韧。
江遇家的别墅灯火通明。门开的瞬间,彩带从天而降,苏晴举着相机大喊:"快乐!"沈静坐在轮椅上,膝上放着一个缎带包装的盒子。而江遇...江遇穿着正式的白衬衫黑西裤,手里是一束向日葵与满天星的混搭花束。
"欢迎成年,林溪暮。"他的声音有些发抖。
客厅里摆着三层的奶油蛋糕,周围环绕着十八支小蜡烛。最让林溪暮震惊的是墙上挂着的作品展示——她从康复训练以来所有的声波图,被精心装裱成艺术画,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条蜿蜒向上的曲线。
"我设计的,"沈静骄傲地说,"你的声音成长史。"
晚餐是江遇亲手做的法式大餐。当红酒炖牛肉的香气弥漫餐厅时,苏晴突然提议:"趁蛋糕前,来个才艺表演吧!"她狡黠地眨眨眼,"江遇准备了特别节目。"
江遇耳根通红地取出二胡:"其实...是合奏。"他指向角落里的电子琴,"溪暮,愿意试试吗?就弹《茉莉花》的主旋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林溪暮的指尖开始发抖——她己经两年没有当众演奏了。沈静轻轻按住她的手:"琴键贴了标签,对应康复训练的音高。"
琴键上果然贴着彩色标签,与她训练时的音高完全一致。林溪暮深吸一口气,将手指放在中央C上。
第一个音符响起时,江遇的二胡立刻跟上。简单的旋律在房间里流转,林溪暮越弹越放松,那些童年练琴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回指尖。当乐曲进行到第三遍时,沈静突然开始哼唱,苏晴也跟着轻轻打拍子。
气氛温暖得让人眼眶发热。林溪暮的嘴唇不自觉地跟着旋律开合:"茉...莉..."
微弱的音节被琴声掩盖,但江遇的琴弓明显顿了一下。他看向林溪暮的眼神亮得惊人,琴声更加激昂。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掌声雷动。沈静擦着眼角:"太美了...比音乐学院毕业演出还动人。"
"许愿时间!"苏晴点燃蛋糕上的蜡烛,"十八岁的愿望最灵验!"
烛光摇曳中,林溪暮闭上眼睛。她许了和去年同样的愿望,却第一次相信它可能实现。当她吹灭蜡烛时,喉咙突然一松:"谢...谢..."
这个沙哑但清晰的双音节让房间瞬间寂静。苏晴的相机"啪嗒"掉在地上;沈静捂住嘴;江遇则像被雷击中般僵在原地。
"再说一遍?"苏晴颤抖着问。
林溪暮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声带像新生的蝴蝶般轻轻震颤:"谢...谢。"
这一次,所有人都听清了。沈静第一个冲上来拥抱她:"天哪!完整的词语!"苏晴又哭又笑地录着视频:"再说一次!就一次!"
但林溪暮的嗓子己经到了极限。她抱歉地摇摇头,在本子上写:"只能两个音节,明天继续。"
"己经奇迹了,"江遇终于找回了声音,"知道吗?'谢谢'的声波频率..."他突然停住,在众人哄笑中挠挠头,"好吧,今天不说物理。"
礼物环节,沈静送了一条定制项链——吊坠是林溪暮第一次成功发声的声波图;苏晴的礼物是自制诗集《听见寂静》,扉页写着"给我最勇敢的朋友"。
江遇的礼物最后揭晓。当林溪暮打开那个天鹅绒盒子时,呼吸为之一窒——里面是一把精致的钥匙,挂着声波形状的钥匙扣。
"我家的钥匙,"江遇的声音轻得只有她能听见,"随时欢迎你来。我妈说...说你己经是家人了。"
林溪暮的手指紧紧攥住钥匙,金属边缘陷入掌心,带来真实的痛感。这不是梦,她的声音真的在回来,而眼前这个人,从始至终都相信着这一天会到来。
回程的车上,林溪暮靠着车窗昏昏欲睡。训练、演奏、发声,这一天的情绪起伏耗尽了她的精力。朦胧中,她感觉有人轻轻托住她的头,让她的脑袋靠在一个坚实的肩膀上。
"睡吧,"江遇的气息拂过她的发梢,"我的破茧蝴蝶。"
他的声音里,有林溪暮听过最动人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