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慕容复,我复国了
重生慕容复,我复国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重生慕容复,我复国了 > 第30章:科举渗透

第30章:科举渗透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慕容复,我复国了
作者:
神精啊
本章字数:
4608
更新时间:
2025-07-02

临安,大宋帝都。贡院之外,人山人海,气氛肃穆而紧张。三年一度的礼部省试(科举考试的第二级,考中者为举人,有资格参加殿试)即将放榜。无数寒窗苦读的士子,或焦躁踱步,或闭目祈祷,或强作镇定,目光都死死盯着那紧闭的贡院大门和即将张贴金榜的照壁。

人群中,一个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衫、面容清癯却眼神沉静的年轻士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叫陈子安,出身江南寒门,此刻却显得异常平静,只是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地望着贡院高耸的屋檐,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深奥的哲理。无人知晓,他还有一个名字——“青鹞”,是慕容复“雏燕营”中,被王语嫣亲自教导过兵法国策、并秘密资助多年的精英之一。

贡院深处,戒备森严的阅卷房内,气氛同样凝重。主考官礼部侍郎李文渊,副考官翰林学士周明远等一众考官,正对着最后定夺的名次进行激烈的争论。桌上堆满了密封的试卷(糊名、誊录制)。

“此文(指陈子安的试卷)!诸位请看!”周明远激动地拍着一份誊录好的卷子,“策论《论强兵富国之本》,立意高远,切中时弊!其言‘欲强兵,必先固本;欲固本,必先富民;欲富民,必先兴商贾、重匠作、开海禁…’,鞭辟入里,发人深省!更难得的是,其提出的‘精器械、练新军、控海权’之策,虽略显激进,却不失为强国良方!此等见识,远超那些只会空谈仁义、堆砌辞藻的腐儒!依老夫看,当点为今科解元(省试第一名)!”

李文渊捻着胡须,眉头紧锁:“周学士此言差矣!此文观点,过于推崇商贾匠作,轻视圣贤之道,更妄议朝廷海禁国策,其心可诛!且其行文,虽逻辑清晰,却少了几分雍容华贵的庙堂之气,多了几分…江湖草莽的戾气!定为解元?恐惹非议!依本官看,二甲前列足矣!”

其他几位考官也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支持陈子安的多是些思想较为开明的官员,反对的则多是守旧派。

角落里,一个负责誊录、杂役的低阶官员,看似在整理文书,耳朵却微微耸动,将争论内容一字不漏地记下。他是小青秘密安插在贡院的眼线之一。

争论持续了许久,最终,李文渊凭借主考官的身份和守旧派占据多数的优势,强行将陈子安排在了二甲第三名。周明远气得拂袖而去。

消息很快通过眼线传到了贡院外一处隐秘的茶楼雅间。小青一身素雅男装,正在品茶。听完汇报,她秀眉微蹙:“二甲第三?李文渊老匹夫,竟敢坏公子大事!陈子安(青鹞)才学见识,当为魁首!看来…那包‘安神茶’,分量下得还不够。”

原来,为确保陈子安等几位重点扶持的“雏燕”士子顺利高中,小青早己布局。她利用控制的地下钱庄网络,重金贿赂了数名负责后勤、能接触到考官饮食的低级官吏。在考官们连日阅卷、疲惫不堪时,他们的饮食中被悄悄加入了少量特制的“安神茶”(实为一种致幻、削弱判断力的药物)。大部分考官受到影响,精神萎靡,判断力下降,更容易接受“雏燕”士子试卷中那些新颖(甚至激进)的观点。唯有主考官李文渊和副考官周明远,因身份尊贵,饮食有专人严格检查,未能下手。李文渊守旧,自然极力反对陈子安;周明远开明,则极力推崇。最终导致了这场争论和排名压制。

“无妨。”小青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二甲第三,也足以进入殿试,面见皇帝了。李文渊…既然他挡路,又收了我们那么多银子却不办事,那就让他永远‘安神’下去吧。去,把周明远大人‘偶感风寒、身体不适’的消息,悄悄透露给太医院的李御医(己被小青掌控),让他‘好好’给周大人诊治。殿试之前,周大人需要‘静养’。”

“是!”手下领命而去。

放榜之日终于到来。当金榜张贴,陈子安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二甲第三的位置时,人群爆发出阵阵惊呼和议论。陈子安本人,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激动和谦逊,向周围恭贺的人还礼,心中却波澜不惊。这个名次,虽非最好,但己足够。

然而,就在放榜后第三天,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临安:副考官、翰林学士周明远大人,突发急病(“风寒”入脑),口不能言,身不能动,己告假在家休养,恐无法参与即将到来的殿试。更令人震惊的是,数日后,主考官礼部侍郎李文渊大人,竟被发现在书房内暴毙!死因蹊跷,仵作验尸后,在其常用的人参养荣丸中,发现了剧毒河豚毒素的残留!官府初步断定,是其府中一名因克扣月钱被责罚的仆役怀恨投毒。

李文渊的暴毙和周明远的“重病”,在临安官场掀起轩然大波,各种猜测流言西起。殿试在即,考官接连出事,人心惶惶。最终,朝廷不得不紧急更换了殿试的部分考官人选。

殿试之日,紫宸殿上。年轻的宋帝端坐龙椅,新任的主考官们侍立两旁。陈子安(青鹞)与其他进士肃立殿中。当殿试策论的题目《问当今国势之要》发下时,陈子安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他脑中浮现的是慕容复的宏图伟略,是王语嫣教导的经世致用之学,是燕子坞工坊里轰鸣的机器和神臂铳的寒光,是澳洲广袤的沃野和奔腾的蒙古马群…

他挥毫泼墨,字字珠玑,将慕容复“富国强兵、掌控海权、重视工商、革新军制”的核心思想,包裹在忠君爱国的华丽辞藻之下,写成了一篇气势磅礴、见解独到的雄文。

新任的主考官们,或因李文渊的前车之鉴而心有余悸,或因被小青后续的手段所影响,对这篇观点“新颖”却论证严密的策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最终,陈子安在殿试中一鸣惊人,被皇帝钦点为…一甲第二名,榜眼!

当陈子安(青鹞)身着红袍,帽插宫花,在万众瞩目中跨马游街时,他脸上带着新科进士的荣耀与激动,心中却是一片冰冷与忠诚。他知道,自己踏出的这一步,只是慕容复庞大棋局中一颗棋子的落位。翰林院的大门己经为他敞开,大宋朝廷最核心的决策层,大燕的暗棋,终于成功地渗透了进去。未来,将有更多的“陈子安”,通过这条“正途”,源源不断地进入大宋的肌体,为最终的颠覆埋下致命的伏笔。科举,这大宋选拔人才的命脉,正悄然被慕容复的触手所侵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