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批首辅他死遁后
疯批首辅他死遁后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疯批首辅他死遁后 > 第65章 盐海又惊涛

第65章 盐海又惊涛

加入书架
书名:
疯批首辅他死遁后
作者:
残阳入酒樽
本章字数:
4208
更新时间:
2025-06-19

沧州码头的晨雾还未散尽,顾沉舟己站在“镇海垒”上。他的玄色官服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腰间的光栅律碑挂坠泛着温润的光——昨夜卫岚用盐晶擦拭时,竟在坠底发现了道极细的暗纹,与盐契里的“活盐秘录”符号如出一辙。 “顾大人!”卫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穿着靛青盐工服,发间别着枚贝壳簪,手里攥着封烫金国书,“倭国使者到了。陈焕之的随从说,他们要‘讨说法’——说是我大明‘无故扣押盐商’,要皇上亲自给个交代。” 顾沉舟接过国书。朱漆封泥上盖着倭国“菊纹印”,边角还沾着未干的蜡油。他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用汉字写着:“大日本国遣明使藤原敬之,求见沧州盐运使顾沉舟,论盐铁互市之事。”落款处,竟压着半枚鲜红的指印——是陈焕之的。 “藤原敬之?”卫岚的指尖微微发颤,“我在盐工老周头家听过这个名字。他说三十年前,倭国商队就是用‘互市’之名,骗走了沧州三十担活盐。”她的声音冷得像盐粒,“顾大人,他们这是故技重施。” 顾沉舟的瞳孔骤缩。他想起三日前在都察院查到的密档:天启元年,倭国“菊纹丸”商船以“互市”为名,在沧州港卸下三百箱“绸缎”,换走了二十担活盐。而那三百箱绸缎,后来被证实是用海沙织的,一文不值。 “走。”他抄起国书,“去码头。让他们看看,谁才是沧州盐脉的主人。” *** 码头的潮声裹着咸涩的风漫过栈桥时,藤原敬之正站在“菊纹丸”的甲板上。他穿着绣金锦袍,腰间挂着柄镶玉短刀,身后跟着十二名持矛的武士。顾沉舟注意到,这些武士的刀鞘上都刻着“菊”字——与陈焕之的印模分毫不差。 “顾大人。”藤原敬之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关西口音,“听闻贵司扣押了我大明盐商陈焕之?这可不符‘互市’之约啊。”他的目光扫过顾沉舟腰间的光栅律碑,“在下此来,只为讨个公道。” “公道?”顾沉舟冷笑,“陈焕之勾结倭国,用活盐换铁炮,用盐引骗赈灾粮,这等卖国通敌之辈,也配谈公道?”他举起手中的盐契,“这是洪武年间的活盐秘录,上面记着,沧州活盐专供赈灾,私运者死。陈焕之的账册里,倒卖活盐的数目,比您这‘互市’的绸缎多十倍!” 藤原敬之的脸色微变。他身后的武士突然上前半步,短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顾大人,我家主君最恨背信弃义之人。若贵司执意如此,大日本国的铁炮,可不是吃素的。” “铁炮?”卫岚的声音从顾沉舟身后传来。她举着盐晶灯,灯光映得她眼底发亮,“顾大人,我在盐工老周头家找到本账册——”她翻开账册,“天启元年至今,倭国商船从沧州运走的‘绸缎’,全是用海沙织的;而他们‘买走’的活盐,最后都进了福建的兵工厂!” 人群突然安静下来。藤原敬之的短刀“当啷”落地。他望着卫岚手中的账册,额角渗出冷汗——那账册上的朱印,竟与他随身的“菊纹印”完全吻合! “你们……”他的声音发颤,“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我们不是瞎子。”顾沉舟抽出腰间的光栅律碑,“这碑里刻着沧州七十二眼盐井的位置,每口井的盐脉都连着大海。你们以为用海沙骗走了活盐,却不知每粒盐晶里,都刻着盐工的名字——包括当年被你们沉河的老周头他阿爹。” 藤原敬之的身体剧烈颤抖。他突然转身对武士吼道:“撤!快撤!”可武士们却像被钉在了地上,动弹不得——他们的刀鞘上,不知何时被盐工们贴了张黄符,符上写着“盐脉为证,天理难容”。 “顾大人!”郑黑胖的声音从栈桥下传来,“盐工们把‘菊纹丸’的锚链砍断了!现在船根本开不走!”他举着根断成两截的铁链,“这是我阿福叔用盐晶淬的刀砍的——盐晶遇铁即锈,您瞧!” 顾沉舟望向栈桥下的盐工们。他们举着盐晶灯,喊着“护盐脉,惩国贼”的口号,像一片流动的星河。小盐妞站在最前,举着那只焦黑的盐晶花,脸上沾着盐霜,却笑得比阳光还亮。 “藤原敬之。”顾沉舟的声音低沉如雷,“你现在有两个选择:要么跪在盐工面前,给死去的盐工赔罪;要么,让你们的‘铁炮’来试试,是铁硬,还是盐脉硬。” 藤原敬之的膝盖“咔”地弯了下去。他对着盐工们重重磕了三个头,额头撞在青石板上,渗出的血与盐霜混在一起,像朵绽开的红梅:“我…我替大日本国,给沧州盐工赔罪。从此再不敢犯我大明盐脉!” 卫岚的盐晶灯突然亮了起来。灯光透过晨雾,照在藤原敬之的脸上。他的冷汗顺着下巴滴在账册上,正好落在“菊纹印”上——那印模的纹路,竟与盐晶灯里的火焰形状一模一样。 “顾大人。”她轻声道,“看来,活盐的秘密,连倭国人都怕。” 顾沉舟没有说话。他望着栈桥下攒动的人头,听着此起彼伏的口号,只觉心中有团火在烧。那火,是顾母的盐引残片点燃的,是卫岚阿爹的活盐秘录点燃的,更是千万盐工的盐晶灯点燃的——这火,叫民心,叫公道,叫永远不会熄灭的希望。 “走。”他拉起卫岚的手,“去盐运司。该让皇上看看,到底是谁在护盐脉,谁在卖国。” 卫岚的手在他掌心微微发颤。她望着他侧脸上的光,突然想起昨夜在祠堂看到的新刻碑文——最末一行字是新刻的:“顾氏守义,卫氏守真;盐脉不灭,人心永存。”那是盐工们偷偷刻的,为的就是给他们俩正名。 此刻,晨光照亮了整座沧州港。顾沉舟望着远处的盐田,看着盐工们举着盐晶灯的身影,忽然明白:所谓“初心”,从来不是刻在碑上的字,而是刻在百姓心里的火。而这把火,此刻正随着盐晶灯的光,照亮整个大明。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