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病逝的阴影,如同厚重的乌云,沉沉地压在楚雄和韩信心头。而项羽分封诸侯后,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局势愈发错综复杂。楚雄和韩信深知,刘邦身旁的张良,宛如一颗关键的棋子,若不能妥善应对,必将成为项羽成就霸业路上的巨大阻碍。
营帐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肆意舞动,更添几分凝重气氛。楚雄和韩信相对而坐,面色严峻。楚雄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中满是忧虑:“如今刘邦蛰居巴蜀,看似被困一隅,实则有张良辅佐,如虎添翼。张良智谋超群,机变百出,若不能将其设法除去或为我所用,日后必成大患。”
韩信微微点头,目光深邃,陷入沉思:“不错,张良对刘邦忠心不二,想要劝降绝非易事。但当下局势紧迫,我们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让他无法再为刘邦出谋划策。”
楚雄眉头紧皱,思索良久,眼中陡然闪过一丝决然:“我们持项伯的书信,以老友叙旧之名,前往刘邦驻地。听闻张良时常独自外出,我们可趁机将他绑回项羽营地。只要能把张良带到项王跟前,再晓以利害,逼他归降。即便他宁死不从,也可将其软禁,断了刘邦的左膀右臂。”
韩信听闻,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虽险,但眼下也无更好的办法。不过行动时务必万分小心,稍有不慎,一旦被刘邦的人察觉,我们不仅自身难保,还可能引发双方大规模冲突。另外,项伯那边,必须确保他全力配合,绝不能走漏半点风声。”
楚雄点头称是:“我即刻去与项伯商议,以他和张良的交情,再向他陈明其中利害,想来他会施以援手。”
楚雄匆匆赶到项伯营帐,见到项伯后,赶忙恭敬行礼,而后将当前危急局势以及他们的计划详细道出。项伯听闻,眉头紧锁,面露难色:“以我的名义写信引张良出来,再将他绑回,这……若是被项王知晓,定会怪罪于我。而且,万一伤到张良,我又有何颜面见他?”
楚雄赶忙说道:“项伯,如今局势危如累卵,刘邦野心勃勃,有张良辅佐,对项王霸业威胁极大。若能成功将张良争取过来,对项王大业至关重要。我们定会小心行事,保证不伤张良性命。而且,此事极为隐秘,只要我们守口如瓶,项王不会知晓。还望项伯以大局为重,助我们一臂之力。”
项伯思索良久,想到刘邦对项羽的潜在威胁,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点头应允:“罢了,为了项王大业,我便帮你们这一次。但你们一定要小心,千万不可伤害张良。”楚雄大喜,连忙说道:“项伯放心,我们明白轻重。”
从项伯营帐出来后,楚雄立刻返回与韩信商议细节。两人精心拟定了一封书信,以项伯的口吻,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张良的思念,称有要事相商,约他在刘邦驻地附近的一处清幽山林相见。书信写好后,仔细密封,确保没有破绽。
一切准备就绪,楚雄和韩信挑选了数十名武艺高强、忠诚可靠的亲信,趁着夜色,悄然向刘邦驻地进发。一路上,众人小心翼翼,避开刘邦的巡逻哨卡,顺利抵达了约定地点附近。他们在山林中寻了一处极为隐蔽之地,潜伏下来,静静等待张良的到来。
第二日午后,一名士兵前来报告,说看到有一人独自骑马朝这边赶来,身形样貌与张良极为相似。楚雄和韩信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紧张与期待,示意众人做好准备。但他们并未立刻现身,而是决定先暗中观察,确保万无一失。
不多时,张良骑着一匹白马,缓缓进入了他们的视线。他身着一袭素袍,头戴纶巾,神色平静,目光敏锐地扫视着西周,似乎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张良在林中停了下来,高声喊道:“子房如约前来,不知项伯兄在何处?”
埋伏的众人没有动静,楚雄和韩信躲在暗处,紧紧盯着张良。他们戴着精心准备的面罩,以防被张良认出。楚雄低声对韩信说:“张良果然谨慎,我们再等等,看他会不会放松警惕。”
张良见无人应答,并未慌乱,而是下马踱步,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他心里清楚,此次会面可能暗藏玄机。又过了一会儿,张良再次喊道:“项伯兄既然邀我前来,为何又躲躲藏藏?莫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见张良如此警惕,楚雄和韩信意识到不能再等。楚雄一挥手,众人如猛虎般从西周涌出,迅速将张良团团围住。但众人都未出声,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张良见状,心中一惊,但他毕竟智谋过人,很快便镇定下来。他看着这群蒙面之人,冷静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埋伏我?”依旧无人应答。
这时,楚雄故意压低声音,装作是项伯手下的语气说道:“张先生,我们奉项伯大人之命,请您跟我们走一趟。”
张良冷哼一声:“奉项伯之命?项伯为何不亲自前来,却派你们这些藏头露尾之人?这其中定有蹊跷。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韩信同样压低声音,继续伪装道:“张先生无需多问,跟我们走便是,到了地方,项伯大人自会与您说明。”
张良神色坚定地说道:“我与项伯乃是故交,若真是他有请,怎会如此行事。你们休要再装,如实说来,到底受何人指使,有何目的?否则,我张良宁死也不会跟你们走。”
楚雄见张良如此警觉,知道难以蒙混过关,便决定稍稍透露一点口风,试图动摇张良的决心:“张先生,实不相瞒,如今局势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为未来谋划。我们也是为了大局着想,希望您能配合。只要您跟我们走,或许对您、对汉王都有好处。”
张良冷笑一声:“休要巧言令色。我张良只知忠于汉王,为汉王效力。你们若再不说明来意,我定与你们拼个鱼死网破。”说着,张良手按剑柄,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
楚雄和韩信对视一眼,心中焦急。他们深知张良智谋超群,若不能尽快想出办法,不仅此次行动可能失败,还可能陷入危险境地。楚雄咬咬牙,决定冒险再劝一次:“张先生,如今天下大乱,各方纷争不断。汉王虽有壮志,但偏居巴蜀,发展受限。您如此忠心,可曾想过汉王的大业如何才能实现?或许换一条路,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张良怒目而视:“住口!汉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张良誓死追随,绝无二话。你们不必再费口舌,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似有大队人马赶来。楚雄和韩信脸色大变,心想难道是刘邦的援兵到了?
楚雄低声对韩信说:“看来情况不妙,我们不能在此久留,必须尽快带走张良。”韩信点头表示同意。
然而,张良听到马蹄声后,心中却暗自欣喜,他猜测极有可能是刘邦派人来寻他了。于是,他趁机大声喊道:“你们听,援兵己到,你们今日插翅难飞!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楚雄和韩信心中犹豫起来,放了张良,任务失败;强行带走,又恐被援兵追上。就在他们犹豫不决之际,那队人马越来越近,为首之人竟是刘邦的亲信樊哙。
樊哙手持大斧,怒目圆睁,大声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对张先生不利!快快放下张先生,否则,我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楚雄和韩信见此情形,知道此次行动己然失败,心中懊恼不己。但他们也不敢与樊哙硬拼,只能眼睁睁看着樊哙带着张良离去。
望着张良远去的背影,楚雄和韩信心中满是不甘。此次行动失败,不仅让张良继续留在刘邦身边,还极有可能引起刘邦的警惕和报复。楚雄无奈地说道:“此次行动太过鲁莽,低估了张良的智谋。如今刘邦必定有所防备,我们日后再想对付张良,难上加难了。”
韩信长叹一声:“是啊,但事己至此,我们只能另想办法。当务之急,是要防备刘邦的报复,同时,再寻机会削弱刘邦的势力。”两人深知,此次失败后,局势对项羽一方更加不利,未来的路,愈发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