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与李由选择袖手旁观后,扶苏的军队压力骤减。扶苏与蒙恬抓住这难得的喘息机会,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继续向着咸阳挺进。
一路上,各地百姓听闻扶苏举义旗讨伐赵高,纷纷夹道欢迎,主动为军队提供粮草、向导,甚至不少青壮年踊跃参军,使得扶苏的队伍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士气愈发高昂。那场面,仿佛是百川归海,民心所向。
蒙恬作为军队主帅,充分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对地形地势的把握堪称一绝,根据山川河流、道路关隘的特点,灵活调整行军路线。赵高提前设下的小股伏兵,在他的巧妙应对下,都被轻松避开。同时,他深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道理,对军队的训练一刻也未曾放松。每日,士兵们在他的督促下,迎着晨曦出操,伴着星辰收队,从队列演练到近身格斗,从骑射技巧到阵法变化,每一项训练都严格要求,确保军队始终保持最佳战斗状态。
楚雄也没闲着,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情报的精准分析,为扶苏和蒙恬出谋划策。他精心安排了众多机警的探子,如同撒下一张大网,分散到各个方向。这些探子深入市井、潜伏军营,密切关注赵高军队的动向。无论敌军是调兵遣将,还是粮草运输,亦或是将领之间的书信往来,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正因如此,扶苏的军队总能提前知晓敌军的行动,从而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战场上占据先机。
随着扶苏的军队不断推进,赵高也察觉到局势的危急。他如热锅上的蚂蚁,匆忙调遣剩余的兵力,在沿途的重要关隘和城池设防,妄图凭借这些险要之地阻挡扶苏的步伐。然而,此时的扶苏军队势如破竹,士气正盛,宛如一把利刃,要将赵高设置的重重阻碍一一斩断。
在一处山谷关隘,赵高派了一支精锐部队驻守。此处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陡峭如削,首插云霄,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通道蜿蜒而过,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蒙恬仔细观察地形后,决定采用奇袭战术。
他挑选了数百名身手敏捷的士兵,这些士兵皆是军中的佼佼者,攀爬技巧高超。趁着夜色如墨,他们身背绳索,如壁虎般沿着陡峭的山峰攀岩而上。在攀爬过程中,士兵们相互配合,一人失手,众人相帮,悄无声息地接近敌军营地。而在正面,楚雄则安排了一队士兵佯装进攻。这队士兵擂起战鼓,喊声震天,火把将夜空照得通红,吸引敌军的注意力。
当正面的佯攻部队与敌军交火时,山上的奇袭部队如神兵天降,从背后突袭敌军营地。敌军在睡梦中被惊醒,顿时大乱,阵脚全失。黑暗中,他们分不清敌友,西处逃窜。在两面夹击之下,驻守关隘的敌军很快被击溃,扶苏的军队顺利通过山谷关隘。
此后,扶苏的军队又接连攻克几座城池。每到一处,扶苏都会开仓放粮,救济当地百姓。看着那些饥寒交迫的百姓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扶苏心中满是欣慰。同时,他还安抚城中官员,晓以大义,让他们继续各司其职,稳定民心。百姓们对扶苏感恩戴德,自发组织起来,为军队提供各种帮助,更加坚定地支持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扶苏的军队离咸阳越来越近。赵高得知前方防线接连失守,心急如焚,如同困兽般在咸阳宫中来回踱步。他决定亲自坐镇咸阳,准备负隅顽抗。他将咸阳城的兵力全部集中起来,加固城墙,命人在城墙上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同时,储备大量的粮草和箭矢,妄图凭借咸阳城的坚固防御,与扶苏进行最后的决战。
然而,此时的扶苏军队己经今非昔比。经过一路的征战,军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而且士气高涨,战斗力爆棚。面对咸阳城的坚固城墙,蒙恬并没有贸然进攻。
他先安排军队在城外安营扎寨,对咸阳城形成包围之势。营帐连绵不绝,宛如一条钢铁巨龙将咸阳城环绕。同时,楚雄则组织人手,在咸阳城周围张贴告示。告示上详细揭露了赵高的罪行,从篡改遗诏、阴谋篡位,到结党营私、残害忠良,一桩桩、一件件,铁证如山。告示还告知百姓,扶苏才是正统继承人,他们是正义之师,前来推翻赵高的暴政,恢复大秦的清明统治。
一时间,咸阳城内人心惶惶,百姓们对赵高的统治愈发不满。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着赵高的恶行和扶苏的义举。赵高察觉到城内的动荡,派出大量士兵在城内巡逻,试图稳定局势。然而,这些士兵的粗暴行为反而引起了百姓们更强烈的反感,反抗的情绪如地下的暗流,在城中涌动。
在做好充分准备后,扶苏和蒙恬决定发起总攻。蒙恬站在点将台上,身着战甲,威风凛凛。他指挥军队,分成多个方阵,从不同方向同时进攻咸阳城。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箭如雨下。
秦军士兵们架起云梯,奋勇攀爬城墙。他们眼神坚定,毫不畏惧城墙上敌军的攻击。城墙上的敌军拼死抵抗,不断地将石块、箭矢投向城下。石块砸在云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箭矢如流星般划过夜空,带着死亡的气息。然而,扶苏的军队士气高昂,前赴后继,毫不退缩。一个士兵倒下,另一个士兵立刻补上,继续攀爬。
在激烈的战斗中,蒙恬亲自率领一队精锐骑兵,冲击城门。他手持长枪,枪尖闪烁着寒光,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在敌阵中,他左冲右突,长枪舞动,如蛟龙出海,无人能挡。在他的带领下,骑兵们如同猛虎下山,马蹄声如雷,给敌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敌军的防线在骑兵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楚雄在后方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如同一位冷静的棋手。他仔细观察着敌军的防守态势,及时调整战术。当他发现敌军在某个方向的防守出现了漏洞,立刻指挥军队加强对该方向的进攻。他通过旗语和传令兵,将命令迅速传达给各个方阵,使得军队的进攻更加有序、有效。
在扶苏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咸阳城的防线逐渐被撕开。终于,城门被攻破,扶苏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咸阳城。城内的敌军见大势己去,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赵高见咸阳城己破,知道自己大势己去,妄图乔装逃跑。他换上一身普通百姓的衣服,混在人群中,想要趁乱出城。然而,他平日里作恶多端,面容早己被士兵们牢记。眼尖的士兵发现了他的异常举动,将他抓住。当赵高被带到扶苏面前时,他瘫倒在地,面如死灰,往日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
扶苏看着赵高,眼中满是愤怒与厌恶:“赵高,你篡改遗诏,祸乱朝纲,致使大秦陷入如今的混乱局面,天下百姓苦不堪言。你犯下的罪孽,擢发难数,如今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赵高低着头,一言不发,身体不停地颤抖。
此时,士兵们在宫中找到了胡亥。胡亥吓得浑身发抖,瘫坐在地上,眼神中充满了恐惧。扶苏走上前,看着这个被赵高推上皇位的弟弟,心中五味杂陈。
“胡亥,你本为皇子,却听信赵高谗言,与他同流合污,贪图权势,不顾大秦江山社稷,不顾天下百姓死活。你可知罪?”扶苏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威严,仿佛一道重锤,敲击着胡亥的内心。
胡亥哭着说道:“兄长,我……我也是被赵高蒙蔽,他说只要我听他的,就能稳坐皇位。我……我一时糊涂啊。”他涕泪横流,试图用这些话语来减轻自己的罪责。
扶苏长叹一声:“糊涂?你身为皇子,自幼接受皇家教育,本应明辨是非,心怀天下。却因一己私欲,被赵高利用,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你犯下的罪孽,又岂是一句糊涂便能推脱的?”
胡亥连连磕头,额头磕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兄长,求你饶我一命,我愿从此远离朝堂,做个普通百姓,再也不参与这些纷争。”
扶苏沉思片刻,他想到胡亥虽然犯下大错,但毕竟是自己的弟弟,而且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也有被赵高胁迫的成分。“你虽罪不可恕,但念在你我兄弟一场,且你也是被赵高利用。本公子饶你不死,但你需从此远离咸阳,找个偏僻之地,隐姓埋名度过余生,不得再踏入朝堂半步。若有违背,定不轻饶。”
胡亥连忙点头:“多谢兄长不杀之恩,我定当谨遵兄长教诲。”
至此,扶苏成功攻入咸阳,处置了赵高,也对胡亥做出了安排。扶苏深知,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他还需要整顿朝纲,安抚百姓,让大秦重新走上正轨,大秦需要在他的手下存续千世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