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照,巍峨壮丽、雕梁画栋的朝堂在金色光辉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然而此刻,殿内凝重的氛围却仿若铅云层层堆积,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令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今日这场朝会至关重要,那历经无数个日夜悉心研讨、反复雕琢、精心打磨,承载着朝堂上下无数人殷切期许,紧密关乎大明国运民生的律法草案,终于郑重其事地呈至御前,等待一众大臣全方位的审视与评议。这本该是一场心向江山社稷、情牵黎民百姓福祉,开诚布公、求真务实的庄重研讨盛会,却未料想,中途竟横生枝节,部分大臣仿若蓄意找茬一般,无端开启了一场 “鸡蛋里挑骨头” 的刁难行径,一时间,平静的朝堂暗流涌动。
礼部尚书率先发难,只见他身姿优雅、仪态万方地缓缓站起身来,一袭华丽非凡、绣工精湛的朝服随着动作轻轻摇曳,衣角翩跹,仿佛流淌的华彩。头戴的官帽精致典雅,帽上那颗圆润硕大、晶莹剔透的宝石在殿内熠熠生辉的烛光映照下,愈发凸显出他此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态。他先是仪态端庄地清了清嗓子,拿捏着那一贯优雅考究、字正腔圆的腔调,微微皱起精心修剪的眉头,神色间满是挑剔与不屑,阴阳怪气地说道:“诸位同僚,且静下心来,仔细瞧瞧这律法条款吧。依本官之见呐,这草案可着实弊病丛生、漏洞百出。别的暂且不提,单说这行文措辞,写得也太过直白浅显了些,毫无一丝文雅韵味可言呐,全然不像我堂堂大明律典该有的尊贵模样。咱们大明,可是名震四海的礼仪之邦,文化昌盛、底蕴深厚,古往今来,无论是那意境悠远、传颂千秋的诗词歌赋,还是蕴含着无穷智慧、微言大义的经史典籍,哪一样不是精妙绝伦、文采斐然、字字珠玑?可反观这律法,通篇皆是些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直白得近乎粗俗不堪,就像是市井百姓唠家常的话语,毫无高雅格调。百姓看了自是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可这要是传扬出去,岂不是沦为他国笑柄,有失我大明风度?让那些外邦蛮夷知晓了,还不得笑掉大牙,以为我大明无人能写出典雅庄重的律文,届时,我等又该如何彰显大国文化底蕴、传承千年礼仪之邦的赫赫威名?这简直是丢尽我大明颜面呐!” 说着,他还摇头晃脑,故作惋惜之态,满脸的嫌弃与不满,仿佛眼前这部律法草案是玷污斯文、亵渎风雅的秽物,多看一眼都觉得污了眼睛。
户部侍郎见礼部尚书已然开了头炮,且火力凶猛,心中暗喜,赶忙找准时机跟着附和。他满脸堆笑,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动作谄媚至极,向着周围同僚拱手作揖,一圈下来礼数周全,而后面向御座,微微躬身,腰弯成恰到好处的弧度,语气里带着几分忧心忡忡、装腔作势的味道:“陛下,礼部尚书所言极是,字字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切中要害啊。下官刚才仔细研读这律法草案,还发现里头另一个至关重要、不容小觑的关键问题,便是刑罚成本一事,里头丝毫未曾细算呐。律法一旦施行,惩处罪犯那可得动用诸多人力、物力资源呐。且不说牢房得修缮扩建吧,以容纳日益增多的犯人;狱卒也得大量增派吧,不然如何监管得过来;还有那审案的官吏,精力耗费远超往昔,日夜操劳,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开销呐。咱们大明虽说如今四海升平、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看着一片繁荣昌盛之景,可国库里的银子也禁不起这般毫无规划、肆意挥霍的花销啊。万一推行之后,国库不堪重负,入不敷出,影响到国家其他要紧事务,诸如兴修水利,关乎农业根基、民生保障;赈济灾民,彰显朝廷仁德、安稳民心;强军固防,捍卫边疆安宁、社稷安稳,那可就因小失大了,后果不堪设想呐。还望陛下与诸位同僚三思啊,切不可一时冲动,贸然推行这部律法。” 说罢,他还煞有介事地掏出一块质地精良、绣着精美花纹的手帕,轻轻擦拭额头并不存在的汗珠,仿佛已然预见国库即将被律法拖垮的凄惨景象,那表演之逼真,让人差点信以为真。
刘惟谦静静听完二人这一唱一和、看似有理有据的指责,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与隐忍,但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从容不迫与坚定如磐的神色。他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不慌不忙地迈出一步,身姿挺拔,气宇轩昂,整了整身上那件款式简洁却不失庄重的官服,向陛下行了一礼,礼数一丝不苟,随后环视朝堂一周,目光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神色镇定自若,侃侃而谈:“陛下,诸位大人,容下官一一辩驳。礼部尚书大人看重律法的文雅格调,此心固然可嘉,传承与弘扬我大明文化自是吾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律法与诗词文章有着本质区别呐,它绝非文人墨客用以抒情表意、展示才情的风雅之物,律法旨在实用,是要实实在在地约束恶行、维护百姓安宁、保障社稷安稳的治国重器。百姓们大多出身贫寒,读书有限,识字量本就不多,您让他们去研读那些晦涩难懂、文绉绉、满是生僻字眼的律条,岂不是强人所难?这无异于将律法束之高阁,沦为一纸空文。通俗易懂,方能让百姓迅速知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纠纷、遭受侵害时,能第一时间拿起律法武器保护自已,捍卫自身权益,这才是律法的初衷所在、核心价值。若是一味追求文雅,写得花团锦簇、高深莫测,百姓不明就里,一头雾水,律法便成了毫无用处的摆设,又谈何护国安民、泽被苍生?”
礼部尚书听到此处,冷哼一声,满脸涨得通红,刚要开口反驳,刘惟谦抬手示意,动作沉稳,继续说道:“再者,关于户部侍郎提及的刑罚成本问题。大人担忧国库负担,确有道理,为官者理应为国库收支精打细算,这份责任心值得称赞。但切莫只见眼前小利,而忽视长远大利,陷入狭隘的思维误区。不错,律法施行初期,是会有些许成本投入,牢房或许要修缮扩建,人手也需适当调配,这些都是必经之路,无可厚非。可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一个井然有序、河清海晏的法治环境呐。”
刘惟谦转身,步伐矫健,从身旁书案上拿起一份早已备好、纸张厚实、字迹工整的账册,双手捧起,翻开展示给众人,神情专注:“诸位请看,这是下官命人悉心核算的初步预估。随着犯罪率因律法威慑而持续降低 —— 就如咱们在应天城郊试点所见,盗窃、斗殴等案件锐减,社会治安焕然一新。往后所需关押、惩处的犯人会越来越少,相应地,人力物力自然随之节省。市井安宁,商业得以蓬勃发展,贸易往来频繁,税收便能稳步增长;百姓安居乐业,无需朝廷频繁赈济,亦是省下大笔开支。长远来看,这律法利国利民,非但不会拖垮国库,反而会成为充盈国库、稳固江山的得力臂膀,为我大明的繁荣昌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还望诸位大人明鉴,莫要被眼前的些许困难蒙蔽双眼,错失这造福万民、振兴国家的大好律法。”
朝堂上一时陷入沉默,众人皆在心底细细思忖刘惟谦之言,权衡利弊。这时,一位平日里较为中立、德高望重的老臣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刘大人所言有理有据,律法本就是治国重器,实用性与实效性不可忽视。不过礼部、户部二位大人的顾虑,也提醒咱们在完善律法时,能否兼顾一二,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适当润色词句,提升文雅度,做到雅俗共赏;成本核算也当进一步细化,做好预算管控,未雨绸缪,确保万无一失。如此,既能彰显我大明文化底蕴,又能兼顾国库收支平衡,一举两得。”
刘惟谦闻言,拱手致谢,礼数周全,一脸感激道:“老大人所言甚是,下官定会虚心汲取建议,继续会同诸位同僚完善律法。既保留其便民实用特性,让百姓看得懂、用得上;也尽量契合我大明文雅风范,不失礼仪之邦颜面;成本规划上,定会会同户部仔细核算,精准把控每一项开支,不负陛下与诸位大人期望,全力以赴铸就一部完美无瑕的大明律法。”
朱元璋端坐于那气派非凡、雕龙刻凤的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九龙金冠,目光威严地扫视朝堂,声如洪钟,沉声道:“诸位爱卿,律法关乎国运,关乎百姓生死存亡,关乎大明千秋万代,不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刘惟谦所呈律法,经试点已见成效,实用性毋庸置疑。但完善之举亦有必要,众卿当齐心协力,摒弃私念,共铸我大明完备律法,保我江山永固、百姓安康。若再有推诿扯皮、无端刁难者,朕绝不轻饶!”
“遵旨!” 朝堂之上,群臣齐声高呼,声震殿宇,这场围绕律法的激烈争辩,终在圣意定调下,寻得继续前行、修缮打磨的方向,众人怀揣使命与期许,决心携手共进,为大明律法的最终成型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