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不传之秘
并非不传之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并非不传之秘 > 第22章 村里的怪才3

第22章 村里的怪才3

加入书架
书名:
并非不传之秘
作者:
智虫80
本章字数:
4412
更新时间:
2025-05-18

当天是周二,明天周三,是乌木镇开集市的日子。

陆飞生家里有一辆板车,他下午的时候,叫上陆大牛,计划借够2辆板车。

第二辆板车不好借,因为大罗村其他人也要赶集。

特别是知道沈渊为了明天的集市,准备贩卖两板车的鱼干,相熟的村民就觉得天真。

有村民就问道:“生哥仔,你师父要去集市卖鱼干,该不会连盐钱都没赚回本吧?”

旁边的陆大牛信心满满,用手比划自己师父家鱼干的优势:“不怕不回本。我师父家的鱼, 没有本,每条都这么大,肉这么厚。放火上一烤,喷香。我能吃一条。”

“大牛哇,你都说你能吃一条,应该知道那河里的鱼,它可不顶肚子。”

村民说得没错。在村子里生活过的都知道,好粮食的标准是能填饱肚子。

陆飞生没有争论,只是笑着谢过村民,便拉着准备争吵一番的陆大牛离开。

“他们懂毛线,师父说,我们能卖鱼挣钱,它就能!”

“反正挣不了钱,天天吃鱼也饿不死,对吧?”陆飞生有点泄气。习武之人粮食消耗大,加上芸豆的2个傻弟弟,飞石湾每天需要的粮食数量巨大。

河里的鱼多数是多刺且土腥味厚重的鲤鱼。村里的人不是肚子实在饿得不行,就不会想着捕鱼吃。日积月累之下,河里的鲤鱼数量大得惊人。

陆大牛回到自己的家,向陆三土说,沈渊要借板车。

陆三土家这三天没少吃沈渊的鱼,听说准女婿要借板车,未婚妻陆土玲立即出门借车去了。

“以前逛市集,见过有卖鲤鱼的。”陆三土蹲在泥屋墙边,对陆大牛表达了对沈渊买卖的担忧,“卖鲤鱼,一般掺着别的东西卖。单单鱼肉吃不饱,那东西卖不起价钱。”

陆三土的意见代表了大多数人。眼下是缺少油水的时代,大量生产的粮食在饱腹感上,基本都能过关。河里的渔获因为不饱腹,反而在市场流通方面需求不大。

长期生活在河面上的渔民,基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陆土玲借到了第2辆板车。

周三的早上,飞石湾的众用开始装载板车。车太小,鱼太多,在芸豆精准堆砌之下,两辆板车化作大货车,两只小小的木制己经看不见,轮子之上,是一座比陆大牛还要高的小山。

这些鱼用盐简单腌过,在太阳底下最多才晒了3天。

尚未干透的鱼肉散发出浓重的鱼腥味。

沈渊在为这个尚未有食品安全概念的时代幸庆。

“出发!”沈渊今天不穿长袍,穿了一身习武者的短打。

一声令下,4个词条持有者,加上土豆、绿豆、飞翼3个普通人,一行人2辆板车,摇摇晃晃走向乌木镇。

途中,不时有赶集的村民加入队伍。

从小罗村旁边经过时,小罗村的队伍远远?着。

路上的人感叹,拉板车的,力气是真大。说得陆飞生和陆大牛自豪感满满,拉着板车,走出快步比赛的节奏。

有人猜测如此之多的河鱼,能卖多少钱。

陆大牛比较有信心,可算术不好,只能大声说:“能卖好多好多钱。我回来和你说。”

村民们上来仔细瞧,发现除了河鱼,没有其它货物,又开始说这么多鱼,在乌木镇集市卖不好。不会有这么多人买半干不干的鱼,买回去还要继续晾晒,一个天气不好,钱就白花了。

沈渊表面风淡云轻,可听了老乡们的锐评,心里开始没底。

卖鱼赚钱,该不会行不通吧?沈渊开始发愁。他虽然拿到了2级力战拳的词条,可是来来回回只会2招,并不能收费教武术。偷偷收钱被举报的话,文学院会报官府来抓人的。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算上后面再来的2个人,飞石湾总共10人,吃喝的花销可真不小。

过了小罗村,又陆续有别的村民过来看板车的新鲜。

他们一致认为,板车的主人挣不挣钱不知道,打渔的能力无人可比。开始打听板车主人是谁,收不收徒弟。

当然,途中加入的村民想的,是让后辈来拜师学打渔。大熙朝以小农经济为主,没有大规模的捕捞集团。江湖上有个水帮,稍稍兼顾了大规模捕鱼的活计,但主业是拉纤、船运、上下货。

能凑出2板车鱼货的人,除了打渔有一手绝活之外,村民们想不出其它可能。跟着这种高手学习打渔,多富贵不敢说,至少能解决温饱问题。

沈渊赶紧申明,自己不收渔民徒弟。开玩笑,自己门下,都是词条持有者。

区区打渔为生,只不过是眼下权宜之计,谁家一窝高手还打渔为生的?

——有是有,可似乎除了他沈渊,己经没有别家分号。

抵达乌木镇西市集的时候,市集己经人头汹涌。

赶集的人多数半夜起床准备,天刚擦亮就开始买卖。

接近中午才进市的,除了懒汉,剩下就是距离远的村落。

沈渊这队两者都占。

板车只好在市集的外围寻了处地方,铺开席子。

大熙朝的市场经济并不活跃,据说和国王不时发起战争有关。朝堂无心、无力发展商业,乌木镇这种偏僻之地,自发形成的集市仅能维持一天的大量交易。

市集常开的话,人力和地租成本上升,商户得不偿失,大概率要亏钱。

别的地方也有集市,和乌木镇大差不差,除了市集中心位置,会保留少量固定铺位,整个市场是由大片空地、临时聚集的游商、算好时间赶集的各方客人组成。

沈渊有一颗来自于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买卖的心。

沈渊的摊档没什么物色,货物只有一种。只是堆放的巨量的渔获,非常吸引人,大家都没有见过堆成山的半干腌鱼。而且定价便宜,和碾好的粗米同价。

围观的人流大,其中有人会交易。

大多数拿碾好的米来换——飞石湾现在需要大量大米,少数人拿铜钱买。

沈渊要了10个铜板,然后要带赵芸豆去买东西。“芸豆,我带你到镇上逛逛,有兴趣吗?”沈渊展露出自己最和善的笑容。

赵芸豆麻利地摆弄着杆秤,一口拒绝拒绝了沈渊的提议:“主人家,集市忙,我还是在这里照看比较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