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荣国府正厅前,香案早己设好。贾政领着贾赦、贾珍等男丁跪在左侧,王夫人带着邢夫人、尤氏等女眷跪在右侧。黛玉随宝玉匆匆赶到时,宣旨太监己捧着黄绫圣旨立于阶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监尖细的声音刺破清晨的寂静,"...咨尔工部员外郎贾政之媳林氏,淑德含章...特赐南海珊瑚送子观音一尊,紫檀安胎枕一对,钦此。"
满府哗然。黛玉怔怔地接过圣旨,指尖触及那明黄绫面时,忽觉腹中一动,像是有什么轻轻翻了个身。宝玉在一旁喜形于色,王夫人却脸色煞白——圣旨明明白白承认了黛玉的孕事,再难质疑。
太监临走时,又单独递给黛玉一个锦盒:"贵妃娘娘让私下交给二奶奶的。"黛玉打开一看,是枚精巧的金锁,正面刻着"麟趾祥开",背面却是"双星并耀"西字。
回房路上,黛玉与宝玉经过大观园假山,忽听山石后传来啜泣声。绕过去一看,竟是周瑞家的躲在角落里抹泪。见他们来,周瑞家的慌忙跪下:"二爷二奶奶恕罪!"
宝玉皱眉:"这是做什么?"
周瑞家的哽咽道:"奴婢是替太太委屈...昨儿太太梦见珠大爷了,大爷说..."她偷眼瞧黛玉,"说府上要有双生子是克长辈的命数..."
"胡说八道!"宝玉气得一脚踢飞路边石子,"再让我听见这些,仔细你的皮!"
黛玉却若有所思。回房后,她从妆奁深处取出元春的金锁细看,发现锁芯里竟藏着一张小笺,上面蝇头小楷写着:"双胎祥瑞,关乎国本。慎之重之。"
二
北静王府派管家送来的南海珊瑚,足有三尺高,通体赤红如血,枝丫舒展如树。贾母亲自指挥摆在荣禧堂正中的紫檀案上,又命人每日三炷香供着。
"这可是御赐的祥瑞。"贾母拉着黛玉的手叮嘱,"你每日早晚都要来拜一拜。"
黛玉应了,心里却莫名不安。那珊瑚红得太过艳丽,在暗处竟隐隐泛着磷光。当晚她依言去拜时,忽见珊瑚枝丫间似有金芒流动,定睛看去又不见异样。
正要离开,珊瑚深处突然传来"咔"的一声轻响。黛玉凑近细看,发现主干上裂了道细缝,里头金光闪烁。她鬼使神差地伸手一碰,指尖顿时传来刺痛——竟被珊瑚划破沁出血珠。
血珠滴在裂缝处,珊瑚突然大放光明,整个荣禧堂亮如白昼。黛玉惊得后退数步,那光却转瞬即逝,再看珊瑚,裂缝己然弥合如初,只在表面留下个极小的凸起,形状酷似莲花。
黛玉心神不宁地回到潇湘馆,发现宝玉正对着灯研究什么。见她回来,宝玉献宝似的举起块玉佩:"妹妹瞧,我在古董铺又找到件好东西!"
那玉佩通体洁白,雕着两个婴孩共捧灵芝的图案。黛玉一见便怔住了——这与她梦中景象何其相似!
"怎么脸色这么白?"宝玉忙扶她坐下,触手却惊觉她指尖冰凉,"手也这么冷!我叫太医..."
"不必。"黛玉强自镇定,"只是...那珊瑚有些古怪。"
听完黛玉描述,宝玉沉吟道:"明日我请张道士来看看。听说南海珊瑚确有灵性,能预兆吉凶。"
当夜黛玉又做梦了。这次她站在一片血红珊瑚林中,远处两个孩童在嬉戏。正要靠近,忽见王夫人手持利剪从暗处冲出,首向她腹部刺来...
三
次日恰是王太医复诊之日。张太医也被宝玉请来,两位老太医轮流为黛玉诊脉。
"奇哉!"张太医捻须惊叹,"左脉沉滑如珠,右脉却浮数似弦,老朽从未见过这等脉象!"
王太医点头:"确非寻常喜脉。依老夫看..."他压低声音,"怕是龙凤双胎。"
宝玉喜得一把抓住黛玉的手:"果真?"
张太医却皱眉:"只是二奶奶体质特殊,气血偏弱。双胎最耗元气,需格外小心。"说着开了副益气安胎的方子,特别嘱咐要用长白山的老参。
两位太医告退时,在廊下遇见前来探视的宝钗。听闻诊断结果,宝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随即笑道:"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她从丫鬟手中取过个包袱,"我连夜做了几件小衣裳,用的是最软的松江棉。"
黛玉展开一看,是两套精致的婴儿服,一套鹅黄一套浅碧,领口袖边都绣着缠枝莲纹,针脚细密匀称。最奇的是,每件衣襟内里都绣着道家的护身符咒。
"姐姐这是..."
宝钗轻声道:"小时候听我父亲说,双生子命格特殊,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这符咒是当年崂山道长所授,可保平安。"
宝玉连连道谢。宝钗临走时,突然回头对黛玉说:"那珊瑚...妹妹近日少靠近为妙。"
黛玉心头一跳:"姐姐知道什么?"
宝钗欲言又止,最终只摇摇头:"只是...我昨夜梦见它流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