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的我开局带八个葫芦娃
穿越60的我开局带八个葫芦娃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穿越60的我开局带八个葫芦娃 > 第24章 大雪巡山

第24章 大雪巡山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60的我开局带八个葫芦娃
作者:
新初酒五2
本章字数:
5012
更新时间:
2025-04-23

一众人站在洞口送别杨志远,看着大哥几下就消失不见了。

杨志远鞋子上套了一层草鞋,空间还备着好几双。

主要是怕把自己的棉鞋弄湿。

眼上还蒙着一层薄黑纱布,怕得雪盲眼。

手上有两个棉捂子,还有一条相连的绳子。

可以挂在脖子里,一个手拿着一个棍子当雪仗,一脚深,一脚浅的往山里走。

现在是上山,滑不了雪,等下下山的时候就可以了。

山里一片雪茫茫,比东北的山应该难走不少。

植物物种采集不用想了,大多数被雪埋了,昨天一夜雪下的不小。

有半尺厚,还是等开春再来采集比较好。

为什么不进城,是因为进京城,这么多孩子只能会被安排到救助站,而且吃的还不一定好。

自己可以卖野味搞个工作,弄个京城户口,但是一下也解决不了九个人的户口。

而且在城里吃点好吃的,还得小心再小心。

上班又不自在,自己去挣那几十块钱,还能轻松养活八个孩子,鬼都不信。

城里眼线太多,不是,是城里好人太多。

还是先在附近山区偏远山村落个户,然后再想办法进城比较好。

其实雪地里行走,又是爬山,挺累人的,不过是身体强悍。

杨志远没觉到累,就是有觉得自己走的慢。

走一段,就回头望一下,有时候会在旁边的树上做个记号。

恐怕自己会迷路。

就这样沿着山区走了一个多小时,杨志远翻过一个山梁,看到下面是一条路。

蜿蜒曲折的盘旋着进了深山。

嗯,挺好,还有山路,总比自己翻山越岭强。

山路前边不远,路边上有个村庄,看着房子不少,有个百十户,不行,还得绕过去。

杨志远希望找个只有几十户或者十几户的小小山村。

最好更偏僻一些,人多嘴就杂。

一路上说实话,只有远远见过几个野兔子和野鸡,还有一些鸟类。

其他的什么豹猫,或者野山羊,野猪什么的都没看见。

估计有也被附近的人打完了。

人饿极了,几把枪,一起进山,还打不了你。

金渐层都被打多少,好像看过一个报道,建国之后陆陆续续打了几千只金渐层。

东北,华南都给打成珍稀保护物种了。

好像说平昌一带还有金渐层出没,不知道真的假的。

不过那边离这里不近,还是等有机会自己再去吧。

也许是自己不会看踪迹,反正一路上没遇到多少野生动物。

不知道是不是都因为大雪躲起来了,还是因为被人吃的少了。

山路蜿蜒往上爬,路是越走越窄。

走到下午三点多了,山路渐渐消失了,或许还有羊肠小道,但是被雪覆盖了,看不到。

杨志远找到一个山坡,爬上去,找到比较高的位置,往西周观察。

现在很多人一天做两顿饭,这会应该开始做第二顿了。

看不到房子,看看能不能看到炊烟。

结果观察了一下,没有发现,那就继续往里走,自己也不怕冷,就沿着山脊走。

这样最起码西处看的远。

又走了半个多小时,还真让他发现一个小山谷半山腰处有个小村庄。

只有零零散散的二三十户。

隐藏在大山深处,要不是有炊烟袅袅升起,还不一定能发现。

这个小山谷不大,山谷当中有百十亩山洪冲积出来的小平原。

说是平原也算夸奖他,那些地也是参差不齐,东一块,西一块的。

房子建在半山腰,二三十户相互离的还不近。

最近的看着也得有二三十米远不像杨志远老家华北平原上村庄是一家挨着一家,很集中。

这里建房子肯定是要根据地势来的。

不可能想怎么盖就怎么盖,除非你能把石头炸平。

山里应该有不少猎户,快到最近一个房子的时候,杨志远就听到了狗叫。

猎户不会吃香肉的,所以他们对狗都比较好。

这个山谷两侧山脉呈东西走列。

房子就建在北侧的半山腰上,这样大家的房子都可以坐北朝阳。

不过有些房子也有点歪歪斜斜,山区很正常。

杨志远自东土大唐而来,错了,串词了,从东面方向过来。

自然就是到了这个小村庄最东侧的一户人家。

这家人家在村庄最外面,家里有狗,还没靠近房子,狗就叫了。

杨志远一甩手,背上多了一个麻袋。

麻袋是用来掩人耳目的,一会看情况,需要有啥,里面就会有啥。

“汪,汪,汪。”

“有人在家嘛,有人嘛。”杨志远隔着院墙向里面喊。

很快有一个看着三十来岁的壮年掀开门帘出来:“谁啊?”

“大哥,我是逃难的,找你问个路。”

那汉子没有首接走出来,往前走了几步,隔着院墙:“逃难的?你怎么往大山里面逃?”

“我听父母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城里也不够吃,我就想着还不如往山里走。”

“你胆子可真大,你父母呢,你一路上没有遇到野兽?”

“我,我,父母都没了,现在就我一个人。”

听到就杨志远一个人,听声音年龄就不大,又听说父母没有了,这汉子才走到门口,打开院门。

杨志远也绕到大门口,大汉仔细打量着杨志远。

“进屋来吧,屋里说。”

“谢谢,大哥,谢谢大哥。”

杨志远跟着大汉往屋子里走。

这个房子地基和房子主体基本上都是石头。

看来挺结实的,进了屋子里,虽然光线有点暗,但是里面烧着柴火,倒还算暖和。

里面还有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有两个娃娃,看着也不大,围着一起在烤火。

两个小孩有八九十来岁。

一进门,杨志远就从兜里翻出几块糖这是杨志远在冀省买的,还没吃完。

递给两个小孩,朝那妇女喊了一声:“嫂子好。”

两个小孩看着糖块,又看了看那个妇女。

“吃吧,谢谢叔。”

妇女朝孩子说道。

“谢谢叔,”两个孩子还挺有礼貌。

“坐,爷们儿,你多大就叫我大哥。”

杨志远坐到一个小椅子上,把自己麻袋放到人家门口后面。

“我十五马上十六了。”

“哈哈,我都二十八了,你叫我叔差不多。”

壮年哈哈一笑,这一笑,看着挺好憨厚的。

还以为他三十多了,才二十八,好吧,看着真不显年轻。

跟大柱子一样,65年年芳二十九,其实是何老师演的时候都快五十了,没办法怎么演不出来二十来岁那个样。

不过演技挺好的。

“那还是叫大哥好,叫大哥显您年轻。”

“哈哈行,爷们儿会说话。”

“坐着,喝杯热水,”那妇女端来一碗热水。

“谢谢嫂子。”杨志远站起身来接过,才重新坐下。

吹了吹,然后喝了两口,才把碗放到桌子上。

二十八的壮汉看着面前这小伙儿,不得不说,有礼貌,嘴甜,让人第一印象挺好。

壮汉点着烟锅里的烟:“说说吧,怎么个情况,爷们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