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县现有十二个乡镇。按照上级指示,将撤并为七个乡镇。这样,有五个乡镇将面临被吞并。王平乐这几天总在想,距离三令镇最近的是友谊乡,友谊乡也是一个农业乡镇,但人家的行政村比三令镇多,人口也比三令镇多,只不过是土地质量不如三令镇好,建制还叫乡。如果真正按照“撤乡并镇”这西个字来做,那么撤掉友谊乡并入三令镇是再合适不过了。但也不能排除撤了三令镇并入友谊乡,然后再叫成友谊镇呢?
这一夜,他拨通了师哥的电话。他说,我想知道我将来是三令镇的镇长还是友谊镇的镇长?师哥说,都不是。这不是你考虑的事情。把你该做的工作做好就行。当前你们不是要推广一种玉米新品种么,这是一件好事,好好干吧。
王平乐听了师哥的这些话,更是坐不稳了。他一夜没有睡好,仔细分析了师哥在电话里的这些话。
师哥说三令镇的镇长和友谊镇的镇长都不是他。那么,如果说友谊乡并入三令镇,那么三令镇的镇长不是他是谁?如果是要撤掉三令镇,为什么还要安顿自己把当前工作继续做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二天,张俊又打来了电话,询问撤乡并镇的进展情况。王平乐只是说,工作按部就班做就行了。和张俊说完,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撤乡并镇这么大的动作,伴随着人事的变动肯定也不会小。难道,难道是自己的职务会有变化?
一个月后,脱脱县撤乡并镇的方案终于公布了。友谊乡并入三令镇。并且合并后仍叫三令镇。
合并后的新三令镇,由原来的三令镇十个行政村与原友谊乡十五个行政村共二十五个行政村组成。耕地面积由原来的十二万亩变成了三十万亩。
一个星期后,人事变动的文件也发了。王平乐变成了三令镇的党委书记。这一天,张俊又打来了电话,说他己经知道了撤乡并镇的结果以及人事变动的情况,约王平乐晚上一起吃饭,商讨推广蒙七一号的合作办法。
按照张俊的要求,给他提供十个行政村的耕地,大致是十万亩左右。全部用来种植蒙七一号。这十万亩耕地,可以让农民种植,签订订单合同,也可以按照土地流转的办法,流转给蒙利集团,由蒙利集团的专业团队来经营这十万亩土地。
这天,是王平乐上任党委书记后召开的第一次党委扩大会议。会议主要研究了与蒙利集团的合作方案。会议决定,这些备选的方案,放给各个行政村自行决定。由各村召开两委会两议会,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讨论决定。
经过三天的研究讨论,有五个村愿意把土地整体流转,由蒙利集团自主经营,种植青储玉米,每年年初在种地之前向农民发放土地流转费,每亩五百元。
有五个村由农民自行种植,采取签订订单合同的方式,由蒙利集团收购农民的青储,价格随行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