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里的两会实际是说的党代会和人代会。不像县一级以上有政协会。
三令镇首先要召开的是党代会。
这一天,当王平乐一个人忙的不可开交之时,突然进来一个中年男人,说他是从武家镇中学过来的,叫赫云,是来协助王平乐写两会材料的。
这么忙的工作有人协助,王平乐自然是非常高兴。然后,王平乐称呼赫云为赫老师,并向他介绍了有关材料的内容和作用。此时,赫老师也说,这么简单的材料,不用着急,咱们很快就完成了。
那时候的办公条件非常落后。没有网络,没有电脑。写下的材料还要继续刻蜡板。然后把刻下的蜡纸再人工油印。所以,最终在会议上发放的材料,实际上经历了好几个程序。特别是像工作报告这些大型材料,是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不像现在上网一查,什么都有。
这个赫云老师就坐在王平乐的对面。赫老师比王平乐大十二岁,所以他俩属相一样,都属羊。这个赫老师己经到来西五天了,每天什么也不做,有时候到了下午,连人都见不到了。刚开始几天不以为然。可是一个星期后,王平乐便发现这个赫老师有点反常。翻了一下他桌面上的材料,结果发现是一个字也没写出来。
就在党代会召开的前三天,副书记甄勇抽调了镇里的五名年轻人,帮助办公室打印材料。并说是要听赫云的统一安排。因为赫云是多年的老教师了,打印材料自然是不在话下。
可是,这五人哪也找不到这个赫云。于是他们反馈给了甄副书记。后来甄副书记又找到了肖副镇长,然后才找到了赫云。
肖副镇长叫肖明,据说赫云就是肖副镇长介绍来的。原来,肖副镇长与赫云是酒友。每天中午前夕,肖副镇长就带着赫云下乡了,目的就是喝烧酒。
肖副镇长和赫云被找到后,肖副镇长一脸尴尬,支支吾吾地解释着下乡是为了了解民情,顺便调剂一下赫云紧张的工作氛围。可甄副书记和肖副镇长心里都明白,这不过是个借口而己。
离党代会召开只剩三天,赫云负责的材料却几乎没有进展,甄副书记严肃地要求赫云立刻投入工作,务必按时完成任务。
接下来的两天,赫云倒是安分了些,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写材料,可写出来的内容错误百出,王平乐还得花费大量时间去修改完善。终于,在党代会召开的前一天,材料总算是勉强完成。
党代会结束后半个月,又召开了人代会。这次会议比党代会更加重要,各项材料的要求也更高。有了上次的教训,王平乐不敢再把希望寄托在不靠谱的赫云身上,他决定自己独立完成所有材料的撰写。不过这次赫云似乎有所改变。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赫云倒是很辛苦地做了一些力所及的事。特别是印材料这个苦力活儿,确实是像一名老教师,速度又快质量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