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有点风流
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有点风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有点风流 > 第61章 北宋界身巷:人类最早的华尔街

第61章 北宋界身巷:人类最早的华尔街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有点风流
作者:
杨圣佛
本章字数:
4148
更新时间:
2024-11-22

当然也是为了方便结算,因为每一摞有多少钱都是固定数。

北宋官府垄断盐,铁,酒曲,醋,茶和明矾的采购和销售;私人销售这些东西,只能向当时的“供销社采购”榷商采购。

且商家要有当时的“粮票和布票”——交引凭证。

跟粮票和布票不同的是,交引凭证不是直接对散户;而是对经销商大户。

且盐铁酒曲醋茶明矾等交引票证可交易,然后就出现了交引(金银)铺证券炒作。

还有可以避税,避免服摇役和兵役的和尚度牒,都可以用于交易炒作。

官府还成立得有国家队稳定交引和度牒价格。

资金实力雄厚的庄家,也像坐庄现代股票,期货和外汇炒作一样,操纵这些早期的证券牟取暴利。

北宋的商业生活和文明理念,已经非常先进和现代化;可惜后面被元明清打断,退回到封建农耕小农经济!

界身巷体现了人类早期的金融繁华景象。

杨世鹏以前是在书上看到,如今在现实中看到;内心也是非常震撼于北宋的繁华与创新能力。

在更早的时候,北宋还用自已的纸币,狠狠地阴了西夏一把。

川陕地区缺盐。

西夏地区矿盐丰富,价格便宜质量好。

每年都有大量走私进入宋朝,然后将宋朝的铜钱,铁钱和纸币吸引过去。

就像今天很多发展中国家用廉价的血汗商品去吸美国的美元一样。

然后宋朝的管理者就使出了一个阴招:

印了几十万贯有特殊标记的纸币,只能用于买西夏的东西;不能在宋朝流通。

川陕商人和士兵拿着这些“大宋朝印的西夏专用纸币”,到西夏去将西夏的物资抢购一空;然后西夏人再拿着这些钱来宋朝采购物资,结果宋朝不认!

宋朝印的这些西夏专用纸币,最后只能在西夏国内流通;结果造成西夏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

很难想象,这是在1000年前的华夏发生的事情。

到今天,世界很多地区的货币智慧,都还是西夏的水平。

整天用血汗商品去抢美印钞机印出来的那些美元。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当时的西夏也太可笑了,两个交战的敌对国家竟然去用对方印的纸币!!

但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

明明都跟美国对抗,却卖血汗商品也要囤积对方印的美元!!

宋朝军事不行,全民拼经济,用经济来补短板;最后都是花钱向周边买和平。

这让宋朝的经济“因祸得福”,至今都还是人类相对最发达的巅峰奇迹。

1000年前的人均gdp都达到了一两千美元,比很多现代国家都还厉害。

近现代发达国家,也仅仅是最近几十年,在巨大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辅助下;人均gdp才升到一两千美元。

宋朝凭借手工业,都将人均gdp干到一两千美元;很多时候都让人怀疑,这不是真的。

新中国成立那会,人均gdp都才一二十美元;搞了20多年,到改革开放的时候,也才增长到三四百美元。

这个时候毕竟已经有很多工程车,有电有炸药。

怎么连纯手工时代都比不赢?

但足够多的文献记录,又让人不得不相信,这就是真的。

宋朝当时应该算是个极端的资本主义经济,政府和军队都在经商;死罪都可以用钱买罪。

那是一个铜臭味熏天的时代。

所以他创造了经济奇迹。

穿越过来的杨世鹏,身临这个华夏经济奇迹;跟着大宋皇帝一起来到11世纪的“北宋华尔街”,非常的振奋和激动。

“朝廷国库没钱,皇家内库空虚,金银铺的钱却堆积如山。”

向皇后看着界身巷两旁一眼望不到头的金银铺一堆堆的“看垛钱”,满心震惊和不可思议地看向宗皇帝和王安石问道,“这是何道理?”

“这不是正在变法改革吗?”

神宗含笑道。

“你们的变法没用。”

杨世鹏眼中闪过贪婪和狠绝,看向那些“看垛钱”冷冷地道,“我泰山大人的变法,只是去跟狼群争韭菜刨自已的根自掘坟墓;而不是想着怎么吃肥狼,让韭菜成长得更粗壮”

王小娇看杨世鹏总是这样若无其事地喊自家老爹泰山大人,而老爹和皇帝也没有任何反应;也逐渐麻木和适应。

王安石对杨世鹏的话质疑道:

“商人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如同双手。

你若是将商人毁了,那不亦如同断国家的手臂?”

“我也没说要断手啊!”

杨世鹏冲神宗小声诡笑道,“但很明显,脚太瘦,手底下长赘肉;肚子太突出,满肚子的肥油,将腋窝下多余的肥肉割下来,肚子里的肥油取出来;然后不管是用来发展经济;还是练兵去外部抢劫,都是可行的,而且更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健康的。”

“你小子又在憋什么坏主意?”

神宗皇帝脸上流露出奸笑。

“皇帝哥,你作为皇帝,可真知何为王者?”

杨世鹏却是望向远方,一脸漠然地问起。

“王者吗?”

神宗一脸诧异,认真想了想,看向王安石道,“一直以来,朕的长辈,还有王相这样的读书人;都告诉朕要做一个明君仁主。

要勤政爱民,虚怀纳谏,心胸宽广,仁慈善良,积极进取,是非分明,以仁德治天下。

王相更是让朕要向尧舜学习,朕颇以为有道理。

但朕同时也喜欢商君、韩非子等法家之术。

从商鞅的变法来看,法家更容易强国霸天下。

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此话朕深以为然,不知背了多少遍。

王相的治国从政理念,也以实用术为先。

朕也深以为然。

以上这些,便是朕目前所理解的王者该有的表现和认知。”

“泰山大人,你也这样认为吗?”

杨世鹏又看向王安石问。

“还需要君王持之以恒,坚定果敢地坚持下去;王者之道,方能由虚化实。”

王安石一脸坚毅地道。

众人讨论到这个严肃的问题,停在界身巷中央。

皇城司亲从官拱卫在周围,也没人敢上前打扰和偷听;都从两侧绕行。

“这都只是小道。”

杨世鹏一脸不屑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