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在接过共主之位后,深感责任重大。
他心怀壮志,决心带领人族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在他的治理下,人族逐渐强大起来。
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在黄帝的领导下,有熊部落的人口不断增加,实力日益强盛。
周边的好多小部落,有的被有熊部落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和良好氛围所吸引,主动投靠;
有的则在有熊部落的兵威之下,无奈屈服。
自轩辕为共主,战乱如阴霾般频繁笼罩。
此乱之源,源于广成子。
广成子虽为修道之士,于修仙练道颇有心得,然安邦治国之策,实非其擅长。
但是广成子既为人皇之师,得元始天尊点拨,知晓轩辕乃天定三皇中功勋至伟者,身负一统人族之神圣使命。
于是,广成子匆匆寻至轩辕,巧舌如簧,力劝其强兵练武,大力发展军备。
正值意气风发的轩辕,闻此言语,犹如暗夜中见得璀璨明灯,精神大振,心中仿若燃起熊熊烈火,瞬间寻得明确目标。
轩辕之治世才能相较之前两位人皇略显逊色。
但其领军作战之能卓越非凡,有熊部落于其引领下迅猛扩张,势如破竹,足证其天赋异禀。
加之广成子在旁煽风点火、极力鼓动。
轩辕遂下令人族诸部落强兵练武,渐次合并,若有部落不从,即以雷霆手段迫其服从,若有胆敢反抗者,则毫不犹豫率军征伐。
人族诸部落对轩辕此举怨声载道,有者甚至觉其暴虐无道。
然碍于轩辕乃人族共主,占大义名分,众人只得敢怒不敢言,默默隐忍。
亦有部分部落不仅强烈反对轩辕之作为,且因有熊部落扩张如汹涌潮水,不断危及自身领地,遂愤而联合起来,欲以团结之力对抗轩辕之专制统治。
其中,有一部落名曰九黎,实力强大,令人侧目。
自巫妖之战后,巫族元气大伤,部分巫族远徙至极北苦寒之地。
余者隐姓埋名,于人族聚居之僻远角落悄然留存,与人族相互融合,号为九黎部落。
轩辕降世之时,九黎部落首领亦诞生了一名男婴。
此婴出生之际,哭声震天动地,竟将天上浮云瞬间震散,仿佛向天地宣告其不凡之命。
婴孩自幼浓眉大眼,声若洪钟,手腿壮实且头生奇异之角。
族长大喜过望,视其为天赐神子,为之取名蚩尤,将所有的厚望与梦想皆寄托于其身。
蚩尤天生神力,幼年时便以力拔山兮之气势闻名于族中。
于族内比武,蚩尤屡屡独占鳌头,屡战屡胜,且其为人豪爽大气,义薄云天,战士们因慕其武勇,对其死心塌地,言听计从。
年纪轻轻,于族中威望颇高,一呼百应。
族长见之,心喜若狂,暗叹九黎族终得绝世传人,我儿蚩尤有人皇之资
蚩尤生来便具惊天大神通,能随心所欲操控天地元素之力,翻云覆雨,呼风唤雨。
更为族人尊崇的是其身躯坚不可摧,强悍无比,寻常刀刃乃至神兵利器,皆难在其身上留下丝毫痕迹,众人皆视其为天人下凡。
实则蚩尤原为巫族大巫之一,其生来奇异,竟无端生出灵动元神。
巫妖初战,蚩尤不幸身陨,然其不屈灵魂飘荡于天地间,直至后土慈悲建立六道,方才得以投胎转世。
历经数世轮回,终应天命而生。
蚩尤担任首领后,亦为九黎部落之发展殚精竭虑,立下汗马功劳。
其身旁有八十结拜兄弟,个个实力超群,皆精通神秘莫测之异术,神通广大,令人敬畏。
蚩尤命八十兄弟为长老分管四方,自已居中协调,统筹全局,此乃洪荒早期独具匠心之管理模式;
蚩尤独具慧眼,发明长弓长矛,使捕猎变得轻松高效,极大改善了族人生活;
蚩尤又令结拜兄弟将部分普通巫法倾囊传予百姓,使百姓体质日益强健,寿命得以延长。
如此种种,令蚩尤在九黎部落中声名如日中天,无人可及。
在其带领下,九黎部落迅速崛起,成为轩辕的心腹大患。
大巫蚩尤恢复前世记忆后,对人皇之位觊觎已久,野心勃勃。
神农氏在位时,德高望重,威望极高,人族安居乐业,歌舞升平,他无机可乘。
轩辕继位前期行事中规中矩,人心归附。
然今时突然变得刚猛激进,这便给了蚩尤绝佳之机,他如饿狼般疯狂扩充势力,欲与轩辕一争人皇之位。
然在蚩尤尚未起兵叛乱之前,有一部落率先按捺不住,蠢蠢欲动,此部落乃神农之姜氏部落。
在神农时期,人族内部已初现阶级之别。
当神农欲传人皇之位时,未择其后榆罔,而是将其位传于外人,这一举动引得姜氏部落心生不满。
在姜氏族人心中,榆罔自幼习文练武,多次协助神农击败叛军,骁勇非凡,且为本族之人,实乃共主的不二之选。
况且,榆罔身为人族神农后代,其在人族中的名望声誉丝毫不逊于轩辕。
然而,神农却将榆罔排除在外。
忆往昔,神农传位之际,曾对榆罔与轩辕二人进行了细致考察。
轩辕背后有阐教支持,神农请教其师多宝道人后,方知三皇之位乃天定。
最终,神农传位轩辕,而榆罔则接任姜氏部落族长之位。
他虽对共主之位败给轩辕一事耿耿于怀,却也未曾逾矩。
然今时,轩辕强令将人族各大部落合并,此举严重触犯众多部落之利益。
遥想伏羲神农在位之时,人皇之令仅于本族内行施,对外族从未强制,各部落可依已意改制,此等温和手段方使人族各部落心悦诚服。
今轩辕却将个人意愿强施于部落之上,那些既得利益者又怎会甘心?
故而,诸多人族激烈反对,如姜氏部落这般强大的部落,更是在榆罔率领下起兵反叛。
榆罔反叛后,承祖“炎帝”之称,一路势如破竹,直抵阪泉之地——有熊部落的外围。
对于轩辕而言,榆罔乃神农直系后人,其起兵作乱影响甚巨。
此番,原本就有许多部落对轩辕的施政心怀不满,见人皇受攻,竟作壁上观,甚至有不少部落暗中支援榆罔一方。
加之轩辕此次败退迅速,竟被直逼至老巢,致其在人族中的声望大幅跌落。
轩辕黄帝急令力牧集结士兵,一路朝阪泉之野疾行,沿途收拢残兵。
大军昼夜兼程三日三夜,终在拂晓时分抵达阪泉之野,安营扎寨。
刚刚安定下来,便有探马来报,言炎帝的部队于十里外扎营。
黄帝升帐,环视众臣子,道:“诸位,今榆罔大军已至,吾等当如何应对?”
下方有臣子进言:“陛下,臣闻帝师广成子乃有道真仙,何不请帝师施法破敌,如此我军可不费一兵一卒而大胜榆罔!”
黄帝闻言望向广成子道:“老师意下如何?”
广成子摇头,面露难色道:“陛下当知,贫道修道之人,不可滥用法术屠戮凡人,否则因果业力缠身,贫道一生修为恐将化为乌有!”
轩辕闻言只得道:“既如此,唯有依靠吾等!今敌我双方汇聚此地,两军交战勇者胜。榆罔无道,妄动兵戈,祸乱百姓,吾等以有道伐无道,乃顺应民意,必能胜之!”
众臣子闻言,同时起身恭声道:“愿为陛下诛逆贼,复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