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功劳越大,刘邦越觉得如履薄冰。
刚才刘邦眼中的寒意,赵龙看在眼里,心知这次因封地巴蜀之事,刘邦确实有意对他下手了。
赵龙回想起自已这个时代所经历的一切,究竟是何时开始与刘邦之间产生了裂痕呢?
难道是因为早早地规范刘邦部队纪律,影响了军队的粮食供应,在急需出兵时刘邦又默认纵容夏侯婴掠夺粮草,于是提出严厉惩罚夏侯婴以正军纪,触怒了刘邦?
抑或是在武关时自已提议让项羽先入关,以便收拢旧秦人心,结果引起刘邦不满而大骂?又或者是因为筹集粮食的过程中周旋于各大家族之间,引发沛丰元老对赵龙结党营私的怀疑?
无论是哪种情形,他的目的始终如一:借捧杀项羽之手暗中图强,蓄势待发,在最佳时机拿下基础深厚的关中之地,快速
回到自已的营帐后,赵龙沉默了许久,最后长叹一声。
“或许,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他随即高声说道:“来人,去请韩信过来。”
不多时,一名身着戎装的青年疾步走来,恭敬地向赵龙行礼。
“见过军师将军。”
此人正是韩信。
在刘邦军队中,赵龙此时离去唯一想带走的人便是这位年轻的将领。
天下大乱之际,赵龙计划的关键就是加快统一的步伐,减少伤亡并集结全力,以击溃北方和东方的敌人。
而他自已拥有先见之明,早已预料到局势发展。
当初韩信在项羽军中,因对项羽失望而在楚军崩溃后改投刘邦麾下,赵龙立即得知此事。
韩信不愿居人下,初来便四处打探汉军的情报及将领情况。
因此,赵龙很快召见了韩信,并封他为治粟都尉,经过一个多月相处,已经认定他是位可雕琢的良才。
“本将打算离开汉军了。”
低头抱拳的韩信瞬间感受到无比锐利的目光,他察觉周围隐藏的冰冷箭矢,一股死亡般的寒意笼罩着他,让他的头皮发麻。
“将军为何要走?”
韩信硬着头皮问道。
赵龙再度长叹:
“汉军营地已无本将立足之地,若不离开,前往蜀中恐难保命!”
韩信虽新入汉军,但深知营中的复杂形势。
赵龙清楚,刘邦势力日增,对项羽不满已久。
自已作为项羽阵营的旧将,很可能成为出气筒。
在与丰沛集团对立的情况下,刘邦绝不会维护自已,反而可能借机会泄愤。
赵龙想到这些并不在意被问更多,心中却涌动一股火焰。
刘邦真正信任的是其亲信以及像韩信这般出众的人才。
自已临走前,必须捞回点本钱!
赵龙直接开口:“本将决定离开,唯有你让人难以割舍。”
“你定能登上统帅群雄的地位!”
赵龙灼热的目光仿佛要穿透韩信的心,尽管他们相交不久,但他知道这位奇才极为傲慢。
关键时刻,只能逼一逼韩信让他作出选择。
韩信足够聪明,自然能明白赵龙的心思。
此时韩信总算明白了当前的情况:赵龙要走了,并有意带自已一同前往。
话语间,韩信不由得对自已曾经的欣赏和自信产生了动摇,是否真的有那样一天能够实现。
如此高度的赞誉,冠绝群雄,再往上便只有极致的存在。
然而,这份赞誉背后暗藏玄机,赵龙显然是在逼迫他做出抉择:要么共同进退,要么形同陌路。
得不到,就毁掉!
韩信内心翻腾,思绪万千,甚至有几分欣然。
毕竟终于有人能看懂他的才华。
“我若能辅佐刘季成为汉王,未来的日子里,同样可以成就楚王、齐王。
旗下坐拥千古名将,驰骋四方!”
对“千古名将”
若有丝毫迟疑便是对这个称谓的 ** ,韩信即刻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
“自从加入军营以来,我听闻将军治军严谨,调度兵马,管理粮草,其才能堪比管仲、乐毅。”
“将军对我赏识有加,从此后必定为将军肝脑涂地,赴汤蹈火。”
赵龙终展笑容,周围隐匿的卫士也随之消失。
他走上前,亲自扶起韩信。
“你今天的选择,永远不会让你后悔。”
“事情紧急,赵某在这里向你道歉!”
随即向韩信抱拳微鞠,这一动作使韩信惊讶不已,想要扶起赵龙又觉自已双手脏兮兮,恐沾污了他的高雅风范。
内心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胯下 ** 何妨!总有慧眼能发现自已的光辉。
从未有人这般看重自已,连道歉都亲力而为。
韩信只觉热血上涌:
为知已者死!士人当如此对待,以命相报。
赵龙并非君主,但自韩信踏入他的视野至今,待人接物始终礼敬有加,此刻的示好,拉拢计划显然成功了。
这位兵家至圣、“国士无双”
的大汉兵仙,是历史洪流中留笔最重者之一,在未来任何争斗与策略中必然是稳定大局的核心。
赵龙庆幸未曾让萧何捷足先登,将其收入囊中并委以治粟都尉。
目前丰沛嫡系虽与韩信有些接触,因嫌恶自已而疏远,并未发觉他的才华,否则再多的承诺也不敌萧何与刘邦所提的优厚条件及其与淮海集团的地缘亲近性。
“你先准备一下,今晚我们将离开。”
当韩信离去后,屏风后闪出一名甲士,忧虑道:“主公,此人会不会背叛我们向汉王通风报信?”
这人是当初赵龙散尽家财聚百人士卒时救下的秦将赵贲,多年来率领那批士兵成为赵龙的心腹力量。
对于信任他人的问题,赵龙一贯持审慎态度。
赵龙清楚得很,不要高估任何人的情谊,即便是刘邦与下属之间的感情,也是在君臣分明的前提下才会产生更深的情感纽带,更何况他与刘邦还未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赵龙把这些亲卫既当护盾也当保命手段来用。
“或许,这也是刘邦看我不顺眼的原因之一吧。”
可是军中的大将,哪一位不训练一些心腹亲卫呢!
这些对于当下的赵龙而言,都无关紧要了。
既已走到这一步,就干脆带走韩信,离开汉营!
没了韩信,无疑是砍断了刘邦的一臂。
赵贲的担忧赵龙也理解,他重新握起了羽扇,脸上浮现出自信的笑容。
“不用忧心,韩信重情义,不会背叛。”
国士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