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零八将,文武双全的将领不多。萧让、马麟、乐和、董平、燕青、宋江等人都是文武双雄。
“原来董平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山东、河北、皆号他为风流双枪将。”(第六十九回)风流万户侯董平,和燕青可以结为知音了。
燕青不仅能说会唱、品竹调弦,燕青诗词也写得有模有样。燕青要离开宋江,归隐江湖,留给宋江一首诗,自陈心迹。
“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第百十九回)雁序分飞,弟兄们像天上的大雁一样,由群飞到分散,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燕青不要荣华富贵、高官厚禄,我准备归隐江湖,潇洒过此生。这首诗,是辞别,也是燕青明志的宣言。
宋江文武双雄的名号不是浪得虚名,笔者认为,宋江固然是文武双雄,但宋江文韬武略方面无人可敌。宋江在武略方面,通过两胜童贯、三败高俅、征北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等战役己得到公认。宋江在文采方面评论者评论不多,下面笔者主要从宋江写作的诗词方面来阐述。
全书提到宋江写的诗词共有7首。
第1首 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怨仇,血染浔阳江口。(第三十九回)
这是宋江呈现给读者的第一首词。词的前两句,宋江就交代了自幼饱读诗书,胸有谋略。词的三西句,宋江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总有龙腾虎跃的那一天。词的五六句,写出了宋江有仇必报的性格特点。这一特点,在报复黄文炳、刘高之妻等情节中都有体现。
宋江出场的第一首诗词,是在他酒醉的背景下写出来的,所以很真实地反应出宋江的个性。
第2首 浔阳楼题反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回目同上)
诗的第一句,我宋江刺配江州,(江州古代属于吴地)但我的心还是牵挂山东老家的亲人。
诗的第二句,自己像一根蓬草一样,漂泊在江湖,踪迹不定,无可奈何,对天长叹。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宋江情绪低沉,诗的格调也很沉郁。那么诗的后两句,宋江的情绪猛然一振:我要效仿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干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鸣惊人。宋江的野心暴露无遗!这才是真实的、义无反顾的宋江!都说宋江不像个男人,宋江不答应,以这首诗来回应质疑他的读者。
一首浔阳楼题诗,不但让宋江名号大振,也让读者见识到了宋江漫天骄人的的才情。
第3首 满江红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第七十一回)
又见中秋,重阳节近。宋江坐到了梁山第一把交椅,心情爽朗,大摆宴席,会同众兄弟同赏菊花。人逢喜事精神爽,酒不醉人人自醉。宋江借着酒兴,写了这首满江红。光写还不行,那是自娱自乐。宋江要借这首词向部下灌输自己招安的思想,他让乐和唱这首词。
铁叫子乐和刚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李逵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都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首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回目同上)
宋江借这首词附庸风雅是假,宣传自己招安思想是真。没想到弄巧成拙,招到了众人的反对。
第4首 乐府词(念奴娇)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西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第七十二回)
宋江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大权在握,春风得意。菊花会上,宋江招安的思想没有推行下去,宋江不甘罢休,带着燕青、柴进等头领,上东京找天下第一名妓李师师来了。
宋江怀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奴才的笑脸,在燕青的巧妙安排下,宋江终于见到了当今皇上的红人李师师。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两句是本词的词眼。“凤城春色”是个典故,“凤城”是古代京都别称,本词当指东京。典出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玉的传说。这里引用典故,意在说明宋江欲借助梁山力量,去换取朝廷招安、升官发财的“凤城春色”。这是大众的看法。此观点,有一定合理之处。“凤城春色”有没有风月呢?笔者认为,有!读者请细品:“翠袖围香,绛绡笼雪,一笑千金值。”李师师品貌端庄,气质高雅,一笑迷倒万千男人。连当朝的皇帝都被迷倒了,宋江能不被迷倒吗?“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宋江很有自知之明,李师师当今第一美女,人家美是美,但不是我的菜。我咽几口口水罢了!这两句写得非常真实,让读者见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宋江,宋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男人罢了!“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这两句是词下阕的核心。用大雁群飞来比喻自己和梁山众头领,大家都在等待朝廷招安的好消息。既然和李师师行乐望尘莫及,那还是回到此行的目标上来吧。
这首词,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宋江。
第5首 口占一绝
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第一百一十回)
诗的大意是,天空中飞行的大雁啊,飞行有序,谦卑有礼。雁青你射下了几只大雁,让大雁失去了伙伴,大雁悲伤断肠,令人同情万分!
宋江率部剿灭王庆,本当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怎么忽然感伤起来了呢?笔者认为,这是施耐庵借这首诗,为梁山头领最后分崩离析所作的暗示,这暗示也向读者预示了梁山众头领的结局。
第6首 解连环.孤雁
楚天空阔,雁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暮日空濠,晓烟古堑,诉不尽许多哀怨。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嘹呖忧愁呜咽,恨江渚难留。请观他春昼归来,画梁双燕。(回目同上)
这首词托雁寓意。是对上一首诗所表达情感的强化,并无其它方面深意。
第7首 咏胡敲
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
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携谩徒劳。(回目同上)
宋江写这首诗的灵感来自哪里呢?请读原文:
宋江、卢俊义两个在马上欢喜,并马而行。出的城来,只见街上一个汉子,手里拿着一件东西,两条巧棒,中穿小索,以手牵动,那物便响。宋江见了,却不识的,使军士问那汉子道:“此是何物?”那汉子答道:“此是胡敲也。用手牵动,自然有声。”(回目同上)
胡敲是宋代的一种娱乐工具,人操作它,它才能发出声音,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宋江由胡敲联系起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自己不也是和胡敲一样吗?没有人提携自己,空有一身本领,无处伸展。这首诗,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引喻自己和梁山头领需要明君提携,方能大展宏图。
施耐庵在这一回章节,就安排宋江连写三首诗词,三首诗词格调低沉,情感悲郁,为宋江征方腊的悲惨结局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作者用意深也!
纵观宋江在书里写的七首诗词,或写物,或抒怀,风雅有致;或喜庆,或悲催,情感真实。七首诗词也让宋江的形象更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