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在蒋长扬的殚精竭虑治理与何惟芳于后方的全力襄助下,迎来了久违的太平盛世。市井间熙熙攘攘,商铺林立,街头巷尾满是百姓的欢声笑语。蒋长扬凭借卓越战功与治国之才,在朝堂站稳脚跟,圣上对其越发倚重,诸多要务皆放心交付。
一日午后,蒋长扬处理完繁杂政务,难得空闲,与何惟芳在庭院中悠然品茶。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洒下,光影斑驳。何惟芳浅笑盈盈,为他轻轻斟茶,说道:“长扬,如今国家太平,百姓安乐,你也该多歇歇,莫要太过操劳。”
蒋长扬温柔看着她,正欲答话,管家匆匆入内,神色凝重呈上一封密信。蒋长扬拆开,瞬间脸色骤变,信中寥寥数语,却如一道惊雷在他心中炸响。
“怎么了?”何惟芳见他这般模样,担忧问道。
蒋长扬沉声道:“边境又起事端,北狄部落虽表面称臣纳贡,暗中却在大量囤积粮草、招募兵马,似有不轨图谋。”
何惟芳秀眉紧蹙,“此前一战,北狄元气大伤,竟这么快就想卷土重来?”
蒋长扬未多言语,当即进宫面圣。圣上得知消息,亦是龙颜大怒,却又有些踌躇:“蒋爱卿,此前一战,国库损耗巨大,我军虽胜,但将士们亦需休养生息。如今北狄蠢蠢欲动,这该如何是好?”
蒋长扬跪地请命:“陛下,北狄野心勃勃,若不及时遏制,必成大患。臣愿领兵前往边境,探清虚实,再做定夺。”
圣上思索良久,终是应允。几日后,蒋长扬带领一支精锐轻骑,快马加鞭奔赴边境。抵达边关重镇后,他乔装打扮,亲自混入往来商队,深入北狄境内刺探情报。
数日后,蒋长扬归来,神色凝重。他向边关守将与随行谋士详细说明情况:“北狄此次准备极为充分,不仅军队人数大增,还从西方购得诸多先进火器。看来,他们是想毕其功于一役。”
众人听闻,皆面露惊色。有人提议:“将军,我们应即刻上报朝廷,请求增派援兵与物资。”
蒋长扬摇头,“朝廷如今财力有限,且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需先想办法稳住局势,再寻破敌之策。”
此后几日,蒋长扬日夜钻研军事地图,与将领们反复商讨对策。终于,他制定出一套诱敌深入的计策。一方面,他故意在边境布置少量兵力,佯装防备松懈;另一方面,在北狄军队可能进犯的要道设下重重伏兵。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北狄军队上钩。然而,就在这时,一件意外之事发生。蒋长扬的营帐深夜遭人闯入,虽守卫及时赶到,刺客未能得逞,但营帐内一份重要的兵力部署图却不翼而飞。
蒋长扬大怒,严查之下,竟发现是军中一名低级将领所为。经审问,那将领供认,是受一股神秘势力指使,至于这股势力究竟来自何处,他并不知晓。
蒋长扬心中涌起一股不祥预感,这股神秘势力潜伏军中,且能收买人心,绝非等闲之辈。他意识到,此次面临的危机,或许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
“将军,如今计划泄露,我们该怎么办?”副将焦急问道。
蒋长扬沉思片刻,“计划照旧,但我们需随机应变。这背后的神秘势力既然想破坏我们的部署,想必与北狄有所勾结,我们正好将计就计。”
几日后,北狄军队果然如蒋长扬所料,倾巢而出,向大奉边境发动猛烈进攻。蒋长扬佯装不敌,率部节节败退,将敌军引入预设的包围圈。
就在伏兵即将发动攻击之时,战场局势却陡然生变。北狄军队后方突然出现一支装备精良的神秘部队,他们身着黑色劲装,行动诡异,迅速突破了大奉军队的部分防线,与北狄军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蒋长扬见状,心中大惊,却仍镇定指挥,试图稳住战局。然而,神秘部队的战斗力超乎想象,大奉军队渐渐陷入苦战。
“这到底是什么人?为何会在此处出现?”蒋长扬心中暗自思忖,却毫无头绪。
激战正酣,蒋长扬突然发现神秘部队的一名指挥官身影极为眼熟,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心急如焚,深知若不能尽快弄清楚这股神秘势力的来历与目的,这场战役大奉必败无疑。
就在这时,一支利箭朝着蒋长扬射来,他侧身一闪,险险避开。看着那支插在地上的箭,蒋长扬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个可怕的念头涌上心头。但此时战场混乱,他已无暇细想,只能先全力应对眼前的危机。
而在京城皇宫中,圣上也收到了边关战事吃紧的快报。他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喃喃自语:“难道,这一切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整个朝堂,陷入一片凝重的气氛之中,所有人都隐隐感觉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正悄然笼罩着大奉王朝,而蒋长扬,正身处这场危机的风暴中心,不知他能否在重重迷雾与危机中,揭开真相,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