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贾张氏点头答应拿出钱来装修房子之后,贾家便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房屋装修的工程。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要知道一旦开始动工,贾家肯定得有一段时间没法住在自已家里啦!
毕竟就算只是先拆掉旧墙、重新打造隔断这样看似简单的操作,也需要耗费不少时日呢。
要说这附近谁家房子多啊?
那自然得数何大清家了。
可问题在于,贾家跟何大清家的关系可不怎么样,即便心里想着能去他家借住一阵子,嘴上也是万万不敢提出来的呀。
相比之下,贾家与易中海家的关系倒是最为要好的。
所以没奈何,他们一家子也就只能厚着脸皮去求易中海收留他们暂住些日子了。
好在易中海为了让贾东旭以后给他养老,虽然自家本来住着两口子,但好歹还剩有那么一间空房。
于是乎,易中海咬咬牙,愣是将这间屋子给腾了出来,好让贾家三口人有个落脚之处。
就这样,贾家一家三口在装修房子的这段时间里,不得不紧紧地挤在一块儿凑合着过了好些天。
每天都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眼巴巴地望着自家房子啥时候才能装修完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数日的忙碌,贾家的房子总算是大功告成了!
而且所有的改造工作都是严格依照着白寡妇提出的要求来做的。
原来,白寡妇心心念念想要的是把原本的房子改建成整整五间,其中有一间相对较小一些,而其余四间的面积则都差不太多。
如今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布局,贾家上下别提有多高兴啦!
当房子终于装修完工之后,到了分配房间居住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白寡妇竟然将贾张氏的物品统统放置在了面积最小的那间屋子里,这一举动瞬间点燃了贾张氏心中的怒火。
原来,白寡妇和贾东旭各自拥有一间大小适中的卧室,而另外还有两间同样宽敞的屋子此刻正空荡荡地闲置着。
可偏偏就把最小的那一间分给了贾张氏,她自然满心不情愿。
“这房子装修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居然给我这么小的一间!”
贾张氏愤愤不平地抱怨道。
面对贾张氏的不满,白寡妇倒是毫不示弱,理直气壮地说出了自已如此安排的缘由:“这两间大房子可是专门留给孩子们住的!”
听到这话,原本以为白寡妇所说的收养孩子仅仅只是一个,没想到如今竟变成了两个,贾东旭不禁感到有些吃惊。
然而,即便心有不甘,但一想到自已的声誉以及日后的养老问题,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无奈地点头表示同意白寡妇的决定。
见此情形,白寡妇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
接着,她便开始计划起回老家的行程,打算亲自去把孩子们接到这里来,共同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且说白寡妇这头,就在那房子刚刚装修完的次日清晨,天还未亮透呢,她便急匆匆地去火车站买下了车票。
随后,赶早班火车一路直奔保定老家而去。此次回去,她可是打定主意要将孩子们全都接到身边来。
再说这白寡妇呀,此番回保定压根儿没携带多少物件,毕竟平日里孩子们一直都是由自家父母悉心照料着的。
而她回到家中时,手头上也就仅仅拿到了一个月的工钱而已,兜里实在没几个子儿,因而这回啊,只给了父母区区五块钱。
之所以如此节俭,也是有缘由的。因为她想着日后要把孩子们都带进城里生活,那样一来,孩子们读书上学的开销必然大增。
所以,眼下必须得精打细算、能省则省才行!
话说在这个年头,孩子们若在乡下读小学,倒是可以享受免费教育。
然而一旦进了城,那可就得乖乖缴纳学费啦!不仅如此,一学期的学费数额还着实不菲呢!
待到白寡妇顺利接上孩子之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第二日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四九城。
话说那白寡妇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历经波折,终是回到了贾家。
然而,这一回来,却并未受到热烈欢迎。
尤其是那贾张氏与贾东旭,打心眼里压根儿就不想认下这俩孩子,只因其并非亲生血脉。
可如今形势所迫,他们不认也得认啊!
想那贾东旭,如今已成残废之躯,再无生育能力,若不领养这两个孩子,贾家怕是真要断了香火。
如此一来,贾家便同那易家一般,成了所谓的“绝户”。
事已至此,日子总得过下去吧。但自从多了这两张嘴,贾家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这不,家中的伙食水平明显又下降了一个档次。
原本偶尔还能吃上点儿荤腥,现今却是连油星子都少见了。
且说那白寡妇的大儿子,已然到了上学的年纪。
刚一入学,就得缴纳整整五块钱的学费,这对于贾家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平日里,买本子、铅笔等学习用品,同样需要开销。
不仅如此,白寡妇心疼孩子,还想着给孩子们添置些新衣裳,这又是一笔支出。
种种花费加起来,使得贾家如今的生活愈发拮据,不得已只能降低生活档次,勉强维持生计罢了。
易中海看到贾家这种情况也没有办法,毕竟这是贾家的家事儿。
易中海刚开始本来想用白寡妇算计何大清,没想到这白寡妇直接嫁给了自已的徒弟,还住进了四合院。
但是,只要易中海还想指望贾东旭养老,以后就不得不经常帮衬贾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