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卫家人的算计
(架空年代,故事背景纯属虚构!
走过路过i的宝子们,可以在此处暂存脑花哦!
离开时记得取走就好!)
钟鸣漏尽,万籁俱寂。
毛纺厂职工家属院。
卫家的窗户里,还透着微微亮光。
伴着蜡烛燃烧时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响,和门外透亮的夜色交相辉映。
“妈,已经7月底了。”
“什么时候把人送去下乡?”
“毛纺厂入职的时间快到了,您忍心让您的小闺女去乡下吃苦?”
卫小妮苦着脸向钱母哀求,眼珠子却在黑夜里秃噜噜的乱转。
要她说,真要去乡下吃苦,也不能是她这个亲闺女。
只要家里能有一个孩子下乡,知青办那边也不会总玩命催促。
这个月,算上前天,已经来催了三次。
钱母轻拍卫小妮的肩膀低声安慰,月光下,她的面相刻薄狰狞。
“小妮放心,咱们家今年就一个下乡指标。”
“再没人比卫诗云更合适了。”
“妈可舍不得让你下乡,你大姐下乡那是迫不得已,你不一样。”
至于有什么不一样,钱母没有明说,卫小妮也没心思深究。
两个人各怀心思,目标却是一致的。
在钱母看来,只要送走了卫诗云,工作名额怎么着都要落在自家闺女头上。
都是卫家的孩子,工作名额给谁不是给呢。
睡在另一边的卫父,听着母女两个的交谈,忍不住翻过身来插两句。
“名额落在头上是一回事,落实下来又是另一回事。”
“明天和诗云那丫头好好说说。”
“要是出了岔子,你们娘们就去后悔吧。”
卫父的搭腔就是个程序,算是表明一下当家人的身份。
大男子主义做派,端的是稳稳当当。
钱母听到卫父出声,忙不迭的点头应承下来。
“知道知道!”
“明天一早我就去请假,回来就去和那丫头好好说说。”
对卫父钱母来说,卫诗云就是性格怯懦的软柿子。
他们做长辈的,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这么些年也习惯了。
“说话的时候柔和点,别总和平时一样骂骂咧咧。”
“那丫头就是个胆小的。”
“你但凡声音大点,就能吓得六神无主。”
卫父怕钱母说话太有攻击性,还在一旁小声的提点几句,就怕说不到点上坏事。
自家侄女那性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在乡下被掰正过来。
听到卫父的叮嘱,钱母在黑暗中翻了个白眼。
不过是无父无母的孤女罢了。
他们当大伯大伯娘的,能给口吃的养大就不错了。
要不是为了正式工的名额,她才不惜的搭理那晦气的东西。
想归想,嘴里吐出来的话却换了意思。
“我还能不清楚那丫头的脾性?”
“你就放心吧,肯定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
卫父听到钱母的回答,满意的点点头,就该这样才好。
他们好不容易才在城里安了家,就指望着越过越好,哪里还能再回去乡下务农。
下乡容易,再回城,可就难如登天了。
卫父心里暗暗叹息。
听着卫父钱母的交谈,卫小妮眼角的得意之色更甚。
下乡这种光荣的任务,还是留给优秀青年去完成吧,比如睡在隔壁的卫诗云?
在卫小妮看来,下乡是真苦。
她不是没幻想过乡下的悠闲生活。
却被她妈言语间描述的场景,惊吓的所剩无几。
她妈是咋说来着?
什么,一年四个季节,三个季节都在田里忙活。
什么,才刚刚化雪,就要去忙活翻地。
又什么,即便是大雨滂礴,也要带着草帽在田地里抢收。
每每想到钱母的描述,卫小妮都会唾弃自已的异想天开。
她怎么会想不开,觉得在乡下可以偷懒?
本来还存有的一点念想,在看到回城探亲的几个女知青的现状,也彻底的被打消了。
走的时候还算脸颊圆润,这次回来,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脸颊干涩黢黑,头发干枯毛躁。
眉毛直愣愣的四处乱跑,嘴唇周边还多了大大小小的红疙瘩。
眼神里也没了下乡时的愉悦,只剩满眼的麻木和空洞。
要不是还能依稀认出原本的样子,那几个女知青早被家属院的人赶走了。
每每想到下乡的惨状,卫小妮都浑身颤栗。
卫父和钱母又嘀嘀咕咕说了一会儿话,看到卫小妮困的直点头,这才让人回了自已房间休息。
卫家住的是筒子楼,也是这个年代的特色之一。
最高的楼层只有七层,徒步是唯一的行进方式。
每层楼,有面对面两排住房,呈‘回’字型分布,只有楼梯所在的一面没有住房。
一层楼有五十几家住户,也是家属院的长居形态。
卫小妮出了父母的房间,借着月光洒下的余晖,蹑手蹑脚回了自已房间。
卫家的房子是两居室。
才五十平的面积,却生活着大大小小七口人。
卫父钱母睡的是主卧,主卧两边另有两间小卧室。
左侧住着卫家两个儿子,右侧住着卫家三个女儿。
大女儿已经下乡几年了,房间里就住着其余的两个女娃。
一个亲闺女,一个名义上的养女。
卫小妮借着月光回了房间,看着另一侧睡熟的卫诗云,眼底的幸灾乐祸越发明显。
也怪二叔命短。
要不然,他们一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卫小妮脱了外衣躺进被窝,不过十分钟,就有不大不小的鼾声响起。
等她睡着的时候,另一侧熟睡的卫诗云,却猝然间睁开了眼睛。
借着月光,卫诗云粗略打量了一下房间布局,才开始整理脑海中多出来的记忆。
熟悉的,陌生的,委屈的,憋闷的。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
卫诗云穿越了。
冻死在极寒天气里的卫诗云,重生在被气死的卫诗云身上。
原主被气死的原因就很荒谬。
住在原主隔壁的那对夫妻,并不是她的亲生父母,而是大伯一家。
原主的亲生父母,原来是毛纺厂的干事。
在一次因意外导致的大火中,为了抢救厂里的集体物资,被大火无情带走了生命。
留下原主孤苦无依的时候,卫父的大哥卫大胆找来了。
说,愿意抚养弟弟的唯一子嗣长大。
因为卫大胆的善心,毛纺厂刘厂长做主,给了卫大胆一个普通职工的岗位作为补偿。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卫大胆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他接来了老家的妻儿子女。
把一家人,以照顾弟弟遗孤的名义,安置在了原主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