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帝忽必烈
元大帝忽必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元大帝忽必烈 > 第94章 改革深化

第94章 改革深化

加入书架
书名:
元大帝忽必烈
作者:
丽娜来到
本章字数:
3470
更新时间:
2025-06-29

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厅中的沉思。一名传令兵冲入,单膝跪地,声音带着一丝喘息:“陛下,漠北急报!阿里不哥旧部己联络西夏残余势力,正在集结兵力,意图东进。”

忽必烈神色未变,只是缓缓合上密函,目光落在地图之上。伯颜上前一步,低声道:“臣请率军出征,务必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

“不可轻动。”刘秉忠抬手阻止,“若贸然出兵,反授人以柄。况且江南战事尚未发动,我军主力不宜分散。”

“那该如何应对?”伯颜皱眉。

忽必烈沉吟片刻,道:“先遣使者前往西陲,探明虚实。同时加强边境守备,调集精锐部队至关键要道。若有异动,再行出击。”

众人点头称是,传令兵领命而去。厅中气氛凝重,伊本·法赫德静静观察着这一切,似乎在思索什么。

数日后,朝堂之上,忽必烈召集众将与谋士,商议军事改革之事。

“我蒙古铁骑虽强,但面对南宋水师与城防,尚有不足。”他环视众人,“今欲深化军制,引入新式战术与武器,诸位有何见解?”

刘秉忠率先开口:“陛下所言极是。我军惯用骑兵突击,但在江南水网之地,难以施展。若能借鉴中原兵法,辅以火器与攻城器械,或可破敌。”

伯颜却持不同意见:“中原兵法繁琐,不如我草原之术来得干脆利落。若引入太多外法,恐失我军根本。”

“此言差矣。”一名年轻谋士站出,正是精通西域兵法的赵良弼,“西方军队己有严密阵型与指挥体系,尤其在攻城战中,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我军若能借鉴其长处,加以融合,何愁江南不下?”

忽必烈听后微微颔首,示意众人继续讨论。一时间,议事厅内争论西起,有主张全面引入西方军事理念者,亦有坚持沿用传统战术者。

“诸位。”忽必烈轻轻敲了敲案几,众人顿时安静下来。“朕之意,并非要全盘西化,也非一味固守旧法。而是要取其所长,补我所短。”

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南方:“江南多江河湖泊,我军骑兵难以驰骋。若能组建专门的水陆两栖部队,配合火炮与弩机,便可突破敌军防线。”

刘秉忠点头:“陛下高见。此外,还可设立工坊,专司制造投石机、火药等物,以增强攻坚之力。”

“此事交由你负责。”忽必烈下令,“即刻挑选匠人,筹建兵器工坊。”

赵良弼拱手道:“陛下,若能引进阿拉伯与波斯工匠,传授铸炮之术,更可加快进程。”

“好。”忽必烈毫不犹豫,“即日起,派遣使团前往西域,邀请擅长铸造火器的工匠前来大都。”

伯颜虽对文化事务兴趣不大,但也知战事紧迫,遂道:“臣愿亲自督造水师训练营,确保士兵尽快掌握水上作战技巧。”

“甚好。”忽必烈满意道,“伯颜将军负责水师训练,刘卿统筹兵器制造,赵卿负责外交引荐,其余将领各自归位,准备整训。”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退出议事厅,唯独赵良弼留了下来。

“陛下。”他低声说道,“方才谈及西域工匠时,微臣注意到伊本·法赫德眼中闪过一丝异样。”

忽必烈闻言,眉头微蹙:“你是说……他可能另有目的?”

“不敢妄断。”赵良弼谨慎答道,“但此人学识渊博,且对军事亦有涉猎。或许,可以试探一二。”

忽必烈沉思片刻,随即道:“明日召他入宫,朕想听听他对火器与阵法的看法。”

翌日清晨,伊本·法赫德再次踏入宫廷。这一次,他被带到了兵器库。

“这是来自波斯的火油罐。”忽必烈指向前方,“据说是用来焚烧敌船的利器。”

伊本·法赫德仔细端详,点头道:“不错,这种配方极为有效,若加入硝石与硫磺,威力更强。”

“哦?”忽必烈眼神微亮,“你还懂炼药?”

“略通一二。”伊本·法赫德微笑,“在巴格达,我们己有专门研究火药的学者。”

“很好。”忽必烈当即下令,“即日起,你便协助赵良弼,指导工匠改良火器。”

伊本·法赫德躬身应命,心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与此同时,北方边境传来消息:西夏残部果然蠢蠢欲动,正秘密向东部集结。

忽必烈立即下令调动三万精兵,由伯颜亲率,前往驻守要隘。同时派出密探深入敌境,搜集情报。

夜色降临,忽必烈独自立于御书房前,望着天际繁星。风呼啸而过,卷起他的衣袍。

“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在战场上。”他低声自语,仿佛是对昨日伊本·法赫德那句话的回应。

就在此时,门外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陛下!”一名侍卫气喘吁吁地闯入,“伊本·法赫德请求面圣,说是有重要发现。”

忽必烈转身,目光如炬。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