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静,忽必烈坐在主营大帐内,烛火映照着他微微蹙起的眉心。他刚从集市归来不久,衣襟上还沾着几粒细沙。刘秉忠站在一旁,手中握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密报。
“看来,不只是风声。”忽必烈低声说道,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冷意。
刘秉忠点头:“王子果然察觉到了。”
忽必烈将密报轻轻放在案几上,目光掠过那几个名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们倒是急了。”
自从他在边境城池与各族商人深入交流,并在草原设立学堂以来,确实引起了部分保守贵族的不满。那些人世代信奉刀剑与传统,对忽必烈推行的文化融合政策极为抵触。如今看来,他们己不再满足于私下议论,而是开始采取实际行动。
帐外传来脚步声,伯颜掀帘而入,神情凝重。
“王子,我刚收到消息,有人在家族长老中散布谣言,说您偏袒汉人、轻视蒙古旧俗,甚至打算废除萨满祭祀,改用中原礼法。”
忽必烈闻言,没有立刻作答,只是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帐门口,望着远处起伏的丘陵和点点篝火。
“他们怕了。”他淡淡地说,“不是怕我改变什么,是怕自己被时代甩下。”
伯颜皱眉:“我们该如何应对?”
忽必烈转身,目光如炬:“先按兵不动。让他们跳得再高一些。”
接下来的几天,营地里的气氛悄然变化。以往见到忽必烈时会主动行礼的族老们,如今多是敷衍点头;几位年轻将领也被族中长辈叫去训话,回来后神色复杂。更有些不明真相的牧民,在茶余饭后窃窃私语,说王子变了,不再是那个勇武果敢的成吉思汗之孙。
这些流言传到忽必烈耳中时,他只是笑了笑。
但暗地里,他己经开始布局。
他派了几名亲信,混入各部营地,密切留意那些反对者的动向。同时,他也借着巡视牧场的机会,亲自走访了一些中立派的部落首领,与他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我不是要抛弃蒙古的传统。”他对一位年迈的部族头人说道,“我是想让我们的子孙,能在这片土地上活得更好。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读书识字,只要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就值得学习。”
那位老人沉默许久,最后点了点头:“王子说得有理。可有些人,只看得见眼前的火堆,看不见远方的太阳。”
忽必烈微笑:“那就让他们继续围着火堆跳舞吧,我会把太阳带到他们面前。”
数日后的一次家族会议上,反对者终于按捺不住,公开发难。
会议设在主营中央的大帐中,数十位宗亲贵族围坐一圈,气氛比往日更为凝重。忽必烈端坐主位,面无表情地听着几位年长贵族轮番发言。
“王子近日频繁召见汉人儒生,又设立学堂教授异族语言,此举实为不妥。”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率先开口,“我蒙古以骑射为本,若沉迷文墨,岂不削弱战力?”
另一人附和道:“更何况,王子竟允许在营中讲授佛经、圣经、古兰经,这……这是动摇我蒙古信仰根基!”
还有人冷冷道:“王子莫非忘了,我们的祖先是靠铁蹄征服天下,而不是靠书卷治理天下。”
帐中顿时响起一片附议之声,不少年轻贵族也跟着摇头叹气,仿佛真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忽必烈静静听完,没有立即反驳,而是拿起案前的一杯奶茶,缓缓吹了吹浮沫,然后轻轻啜了一口。
“你们都说完了?”他问。
众人一愣,随即纷纷点头。
忽必烈放下杯子,缓缓起身,环视西周。
“你们说的这些话,听起来像是担心蒙古的未来。”他语气平稳,“可我知道,真正担心的,是你们自己的位置。”
帐中一片哗然。
“王子此言何意?”有人怒喝。
忽必烈目光锐利:“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王子,整日游猎练兵,你们会如此紧张吗?如果我只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你们会如此排斥吗?不会。你们怕的,是我能做得更多,走得更远。你们怕的是,当新的秩序建立起来,你们将失去现在的一切。”
他的声音不大,却如同铁锤敲击在铜钟上,震得所有人哑口无言。
“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的确想要一个不一样的帝国。”忽必烈继续说道,“一个不仅靠武力,也能靠制度、文化、信仰维系的帝国。这不是背叛,而是进化。”
他顿了顿,语气忽然柔和下来:“但我不会强迫任何人接受它。你们可以留在草原,守着你们的传统;也可以跟我一起,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说完,他重新坐下,静静地注视着众人。
片刻之后,一位年纪稍轻的贵族缓缓起身,抱拳道:“王子所言极是。我愿意跟随您,看看这个新世界。”
接着,又有一人站了出来。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表态支持。
那些反对者脸色铁青,却也无法再继续攻击。他们的计划失败了,反而让忽必烈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
会议结束后,忽必烈单独留下了伯颜和刘秉忠。
“你觉得,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伯颜低声问道。
忽必烈笑了笑:“当然不会。他们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挣扎罢了。”
刘秉忠沉吟片刻,道:“下一步,他们可能会联合阿里不哥。”
“我知道。”忽必烈点头,“所以我必须加快步伐。”
他望向帐外渐暗的天际,眼神坚定如铁。
“他们想让我停下,可我,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