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时间匆匆过去。
李清照也开始学着适应现代的生活,至少在秦宁看来是这样。
这一周她主要学了用手机语音查资料,看影视剧,还有点外卖,甚至连网购,秦宁教一遍她就会了。
秦宁有时会看到她捧着手机,对着屏幕上琳琅满目的汉服样式出神。
偶尔会指着某个店家旁标注的‘减’、‘赠’字符,向秦宁请教其意。
在秦宁解释了几次‘优惠’后,她才开始尝试着比较哪家看起来更划算些,那认真的模样让秦宁觉得又好笑又佩服。
只是偶尔,秦宁会在夜深人静时,看到她对着窗外发呆。
而秦宁这一周也没闲着。
书店拆迁的日期日益临近,他得处理不少后续事宜。
更重要的是,他身边多了个“活祖宗”。
总不能书店拆了,就让她流落街头吧?
思来想去,秦宁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他一首想开着车,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前是没钱没时间,现在拆迁款到账,时间也自由了。
正好,身边还有个来自九百年前的“旅伴”。
这天中午,两人正吃着李清照点的麻辣烫,她最近迷上了这个味道。
秦宁放下筷子,看着对面吃得小脸微红的李清照。
“阿照啊,跟你说个事儿。”
李清照抬起头,清澈的眸子看向他。
“我这书店,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拆了。”
“我打算买辆房车。”
“房车?”李清照显然对这个词很陌生。
但是很快就见到李清照熟练的拿出手机,开始搜索房车相关信息。
秦宁看到李清照这熟悉动作,感叹时代的便利,古人都会玩手机了。
他顿了顿,看着李清照:“你既然机缘巧合来到这里,总不能一首待在这儿吧。”
“正所谓,来都来了,不如,跟我一起去旅行?”
“你想想,就算半年后的日食真能让你再穿回去,那也算见识了九百年后的山河风光,不算白来一趟。”
“这大概半年的旅程,你就当是陪老板出差了,当然这期间照样有工资。”
秦宁说完,心里也有点打鼓,这提议听起来是有点离谱。
带着一个宋朝人开房车环游中国?
李清照愣住了,筷子上的鱼丸都忘了吃。
房车?旅行?见识九百年后的山河?
这对她来说,冲击力不亚于第一次见到手机和汽车。
她低头看着碗里的红油,心中念头急转。
留在这里,无依无靠,终是无根浮萍。
可若随他远行,路途遥遥,山高水长,又会遇到何种境况?半年之期,真能如约归去?
她定了定神,抬起头,眼中虽有好奇与向往,却也带着几分审慎。
“房车……价值几何?此行路途可还安稳?我们……要去往何方?”
秦宁吃着麻辣烫被她这么一问呛到不行。
“咳咳…还…还行,我刚发的拆…咳咳…够买一辆不错的了。”
“那……路上吃住,都在车上?”李清照有些担忧的问道。
“大部分是,放心,车上有两张床是分开的!”
李清照看着秦宁,通过这段时间和秦宁的相处,他相信秦宁并不是什么坏人。
如果留在这陌生的城市,她也不知道要去哪里。
虽然她会用手机了,但是她知道对这个世界而言,她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己。
至于爹娘安危,赵家婚约,汴京风雨,隔着九百年己经遥不可及。
不如随他去看一看这九百年后的江山。
她并不是那些只知伤春悲秋的闺阁女子,骨子里自有几分疏狂。
李清照轻轻点头,“好,我随你去。”
秦宁暗暗松了口气。
首先目标明确,一辆能承载两人和半年旅程的交通工具。
秦宁在网上看了许多普通房车,总觉得不够扎实,考虑到未来路况未知,且带着阿照,安全是第一位的。
最终,他找到了一辆经过专业改装的二手装甲房车,底盘加固,防撞梁也做了强化,看起来坚固可靠。
前车主是个旅游发烧友,车内生活设施齐全,保养得当,因为急需资金周转才低价转让。
虽然六十万的价格依旧让秦宁肉疼,但想到这能为旅途提供更好的保障,他还是咬牙买了下来。
接下来一个月,两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秦宁网购了大量户外用品,比如现代的防身用品,还有无人机、对讲机、大功率户外电源、折叠太阳能充电板,恨不得所有装备都带上太阳能。
李清照则抱着手机研究“现代生存指南”,从如何使用导航到辨别不同品牌的方便食品,学得不亦乐乎。
她甚至根据宋人出行的经验,提醒秦宁多备些常用药品和针线包,让秦宁刮目相看。
为此秦宁特意多带了些应急药物,抗生素,阿莫西林等......
书店拆迁的日子一天天逼近。
成箱的书被廉价处理,搬运工进进出出。
李清照站在角落,看着那些熟悉的书脊被随意堆放,心里空落落的。
这些纸张承载的不仅是文字,还有她曾经熟悉的世界和精神寄托。
她拿起一本《漱玉词》,那是她自己的词集,他只是翻过两页,因为她觉得自己以前能写的诗词,以后也能写出,没有必要提前知晓。
她本是爱书之人,这里面就有不少她喜欢的书,只是还来不及细读。
秦宁看出她的失落,走过来,拍了拍身旁的笔记本电脑。
“别难过,这些书,大部分我都扫描存起来了。”
他打开一个文件夹,里面密密麻麻全是PDF文件。
“你看,点开就能读,一字不差。”
“你要是想看,随时传到你手机里,管够。”
李清照凑过去,看着屏幕上清晰的字迹,眼中流露出惊奇。
光是这些书籍的电子存档就占了笔记本电脑近半的存储空间,秦宁还细心地做好了分类和目录,方便随时查找。
由于之前爷爷就有让他扫描录书的习惯,在爷爷去世后,他不忍心这些老书绝迹,于是没事就开始录书,在录书的时候他倒是发现了不少孤本好书。
李清照看着屏幕,又看看秦宁,心头那点离愁别绪,似乎被这新奇的“电子书”冲淡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