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钱富的落网,赵武的冤屈得以昭雪,县衙内部的风波暂时平息。但沈逸风清楚,这仅仅是个开始,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反对势力,绝不会因为一次小小的挫败就善罢甘休。为了巩固新政成果,沈逸风决定进一步深化改革,将新政推行到清平县的每一个角落。
他计划在清平县的各个乡镇设立新政推广点,派遣得力的官员前去负责,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百姓,同时及时收集百姓的反馈。在农业方面,他打算扩大新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组织农民成立互助合作社,共同应对种植过程中的难题,提高生产效率。而在商业领域,沈逸风则致力于改善县城的营商环境,降低商户的经营成本,吸引更多的外地商人前来投资。
然而,沈逸风的这些计划还未完全展开,新的麻烦便接踵而至。这日,沈逸风正在书房与王仁商讨新政推广点的人员安排,刘二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慌张。
“大人,不好了!”刘二气喘吁吁地说道,“刚刚收到消息,邻县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领头的正是之前被朝廷通缉的匪首刘霸天!”
沈逸风闻言,脸色骤变。刘霸天他早有耳闻,此人凶狠狡诈,纠集了一帮亡命之徒,常年在周边郡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多次派兵围剿,都未能将其彻底铲除。如今他在邻县发动起义,清平县与之相邻,势必会受到影响。
“具体情况如何?”沈逸风连忙问道。
刘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回道:“听说刘霸天以反对朝廷苛捐杂税为由,煽动了大批对现状不满的农民。短短几日,队伍就发展到了数千人。他们一路攻城略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邻县的知县己经弃城而逃,如今起义军距离咱们清平县只有几十里地了!”
沈逸风站起身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他知道,刘霸天此次起义,背后或许还有其他势力的支持,其目的很可能不仅仅是抢劫财物,更有可能是要推翻朝廷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而清平县作为邻县,首当其冲,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王主簿,立刻召集县衙所有官员,到大厅议事!”沈逸风果断下令。
“是,大人!”王仁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县衙的官员们纷纷来到大厅,一个个神色紧张。沈逸风看着众人,神色严肃地说道:“想必大家都己经听说了,邻县发生了农民起义,起义军正向我们清平县逼近。此次危机,关乎清平县百姓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赵武上前一步,说道:“大人,卑职愿意带领衙役们出城迎战,定要将那刘霸天挡在清平县之外!”
沈逸风摇了摇头:“赵典史,刘霸天的起义军人数众多,且都是亡命之徒,我们县衙的衙役数量有限,正面迎战恐怕难以取胜。我们必须另想办法。”
这时,一位年长的官员说道:“大人,既然正面迎战不行,那我们不如紧闭城门,坚守不出。清平县城墙坚固,只要我们储备足够的粮食和水源,坚守一段时间应该不成问题。等朝廷的援军到来,再里应外合,消灭起义军。”
沈逸风沉思片刻,觉得这个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但他又担心,长时间的坚守会让城内百姓人心惶惶,而且起义军很可能会对清平县周边的乡村进行掠夺,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大家还有什么其他建议吗?”沈逸风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就在这时,沈逸风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他知道,刘霸天之所以能够煽动那么多农民起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利用了百姓对朝廷的不满情绪。而清平县在他的治理下,推行新政,百姓生活逐渐改善,对朝廷的认可度相对较高。或许他可以利用这一点,分化起义军。
“我有一个想法。”沈逸风说道,“我们可以派人潜入起义军内部,向那些被煽动的农民宣传我们清平县的新政,让他们了解到朝廷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腐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过上好日子。这样或许可以动摇起义军的军心,削弱他们的力量。”
众人听了,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但谁去执行这个任务,却成了一个难题。毕竟,潜入起义军内部,危险重重,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
“大人,卑职愿意前往!”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正是刘二。
沈逸风看着刘二,心中有些犹豫。刘二虽然机灵,但毕竟年轻,缺乏经验,让他去执行这么危险的任务,沈逸风实在有些不放心。
“刘二,此事危险万分,你可要想清楚了。”沈逸风说道。
刘二坚定地点了点头:“大人,我想清楚了。我从小在清平县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清平县面临危机,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受苦。我愿意为清平县,为大人,赴汤蹈火!”
沈逸风被刘二的这番话深深打动,他拍了拍刘二的肩膀:“好,既然你心意己决,我就答应你。不过,你一定要小心行事,记住,安全第一。”
“是,大人!”刘二应道。
沈逸风又对刘二详细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让他乔装打扮一番,带着一些清平县新政的宣传资料,趁着夜色,悄悄出城,朝着起义军的方向而去。
刘二离开后,沈逸风并没有闲着。他一方面组织衙役加强县城的防御工事,储备粮食和水源;另一方面,派人前往朝廷,请求援军尽快到来。同时,他还发动县城里的百姓,组成了一支民兵队伍,协助衙役守城。
几天过去了,刘二依然没有消息。沈逸风心中十分焦急,他不知道刘二是否己经成功潜入起义军内部,也不知道他的计划是否能够奏效。而此时,起义军己经越来越近,清平县的气氛也愈发紧张。
这日,沈逸风正在城墙上巡视,突然看到远处尘土飞扬,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清平县而来。他心中一紧,以为是起义军来了,连忙让人做好战斗准备。
然而,当队伍走近时,沈逸风却发现,这支队伍的旗帜并不是起义军的。他心中疑惑,仔细观察,发现队伍中竟然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刘二!
沈逸风大喜,连忙下令打开城门,迎接队伍进城。刘二见到沈逸风,立刻上前行礼。
“大人,卑职回来了!”刘二兴奋地说道。
沈逸风看着刘二,问道:“刘二,情况如何?你怎么带了这么一支队伍回来?”
刘二笑着说道:“大人,卑职按照您的吩咐,成功潜入了起义军内部。我向那些被煽动的农民宣传了我们清平县的新政,很多人听了之后,都对朝廷的看法有所改变。他们觉得,与其跟着刘霸天做这种烧杀抢掠的勾当,不如回家好好种地,过上安稳的日子。于是,在我的劝说下,他们决定脱离起义军,投奔我们清平县。”
沈逸风听了,心中十分欣慰。他看着刘二带回来的这些人,说道:“好,太好了!刘二,你这次立了大功!”
然而,沈逸风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喊杀声。他心中一惊,知道是起义军来了。
“立刻关闭城门,准备战斗!”沈逸风大声下令。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清平县的城墙上,一时间布满了士兵和民兵。他们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起义军的进攻。而沈逸风则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越来越近的起义军,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住清平县,保护好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