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风马不停蹄地赶回清平县,简单收拾行装后,便踏上了前往京城参加新政推行经验交流会的路途。一路上,他反复梳理着清平县推行新政的历程,从最初的艰难探索,到遭遇各种阻力,再到逐步取得成效,桩桩件件,都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他深知,此次经验交流会不仅是对清平县新政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向全国推广新政的重要契机,容不得半点马虎。
抵达京城后,沈逸风径首前往指定的官驿。这里早己聚集了来自各地的官员,大家神色各异,有的充满期待,渴望从交流中获取新政推行的良方;有的则面露忧虑,显然在新政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沈逸风刚安顿好,便有几位官员前来拜访,他们听闻清平县新政成效显著,特来取经。
“沈大人,久仰大名啊!听闻清平县在您的治理下,新政推行得风生水起,百姓安居乐业,还望您能不吝赐教。”一位年轻的知县满脸敬佩地说道。
沈逸风谦逊地笑了笑:“过奖了,新政推行之路,大家都在摸索前行,清平县也只是略有所成。各位若有疑问,我们不妨共同探讨。”
众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来。沈逸风详细讲述了清平县推行新政的具体措施,从农业技术革新到商业环境优化,从教育普及到治安管理,毫无保留地分享着经验。其他官员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和见解,现场气氛热烈。
然而,交流中沈逸风也发现,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新政推行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土地贫瘠,农业发展受限;有的地方商业基础薄弱,难以吸引投资;还有的地方传统势力根深蒂固,新政推行举步维艰。面对这些问题,沈逸风虽能给出一些建议,但他也清楚,真正解决问题还需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的政策。
交流会正式开始,朝堂之上,皇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视着下方的官员们。“此次召集诸位爱卿前来,是为了交流新政推行的经验。新政关乎国家兴衰,百姓福祉,朕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共同推动新政在全国的实施。”皇帝的声音威严而坚定。
各地官员依次发言,汇报本地新政推行情况。有的地方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皇帝的称赞;有的地方则因种种问题,进展缓慢,皇帝听后眉头紧锁,责令限期整改。
轮到沈逸风发言时,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清平县新政推行的过程、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他的发言引起了朝堂上下的关注,一些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皇帝也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沈爱卿,清平县的新政推行成果显著,为其他州县树立了榜样。朕希望你能将这些经验推广开来,助力新政在全国开花结果。”皇帝说道。
沈逸风跪地谢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交流会结束后,沈逸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接到了几位大臣的邀请,希望他能到府上详谈新政事宜。沈逸风一一应允,他知道,这是进一步推动新政的好机会,不能错过。
在与大臣们的交谈中,沈逸风了解到,朝廷内部对于新政的态度仍存在分歧。虽然皇帝大力支持新政,但部分保守派大臣担心新政会引发社会动荡,对新政持观望甚至反对态度。这让沈逸风意识到,新政要想在全国顺利推行,不仅要解决地方上的实际问题,还要争取朝廷内部的支持。
回到官驿后,沈逸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新政的未来充满挑战,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他决定,回到清平县后,一方面继续完善新政措施,巩固清平县的成果;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州县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新政推行的有效路径。
然而,就在沈逸风准备返程时,京城又传来一个消息,让他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有传闻说,一些反对新政的势力在暗中勾结,企图在新政推广的关键时期制造混乱,破坏新政的实施。沈逸风知道,这绝不是空穴来风,他必须提高警惕,做好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