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风带着满心的忧虑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他深知此次进京述职,不仅关系到新政在全国的推广,还可能影响清平县的未来走向。而“神秘先生”的调查被迫中断,更让他放心不下,总觉得背后有一双眼睛在暗处盯着他,随时准备对新政发起致命一击。
抵达京城后,沈逸风来不及休息,便首奔皇宫。大殿之上,皇帝高坐龙椅,群臣分列两旁。沈逸风恭敬行礼后,皇帝开口道:“沈爱卿,此次召你进京,是想听听你对新政在全国推广的见解。如今新政虽在清平县初见成效,但在其他地方推行时却遇到诸多阻碍,你有何良策?”
沈逸风沉思片刻,朗声道:“陛下,新政推行受阻,主要是各地情况不同,部分官员和百姓对新政心存疑虑。臣以为,可先在不同地域选取几个试点,派遣得力官员指导,将清平县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推广。同时,加强对官员的培训,让他们深入理解新政内涵,避免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再者,广泛宣传新政的益处,让百姓真正了解新政对他们生活的改善,从而赢得民心。”
皇帝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沈爱卿所言有理。不过,朝中也有大臣认为新政过于激进,恐引发社会动荡,你对此有何看法?”
沈逸风心中一紧,他明白这是新政推行的关键节点,必须据理力争。“陛下,新政旨在革新弊政,富国强民。虽在推行过程中会触动部分旧势力的利益,引发一些阻力,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稳步推进,定能克服困难。清平县的变化便是最好的例证,百姓生活日益富足,社会秩序也更加稳定。若因畏惧阻力而停滞不前,国家将难以摆脱积弊,更无法实现长治久安。”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面露赞同之色,有的则面露不悦,其中一位年迈的大臣站出来,神色凝重地说:“沈大人,话虽如此,但新政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乱。我等身为臣子,当为陛下分忧,不可贸然行事。”
沈逸风看向这位大臣,拱手道:“大人所言不无道理,新政推行确实需要谨慎。但谨慎并非畏缩不前,而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我们可以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政策,确保新政平稳推进。”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皇帝静静地听着,未置可否。此时,一首沉默的宰相缓缓开口:“陛下,臣以为沈大人的提议有可取之处。新政是陛下的宏图大业,关乎国家未来,我们不应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但在推行过程中,确实需要周密部署,循序渐进。不妨先按照沈大人所说,选取试点,密切关注进展,再做定夺。”
皇帝思索片刻,最终拍板道:“就依宰相所言,先选取试点推行新政。沈逸风,你在清平县推行新政颇有成效,朕命你负责指导试点工作,务必让新政造福更多百姓。”
沈逸风跪地谢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述职结束后,沈逸风回到驿站。他深知,虽然新政在朝堂上暂时赢得了继续推行的机会,但未来的路依旧荆棘密布。他必须尽快赶回清平县,继续调查“神秘先生”,同时筹备新政试点工作。
然而,还没等他动身,京城又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一位支持新政的大臣家中突然遭遇盗窃,丢失的竟是一些与新政相关的重要文件,其中包括新政在清平县的详细数据和未来推广计划。沈逸风得知后,心中一惊,他意识到这绝非普通的盗窃案,很可能是反对新政的势力所为,目的是破坏新政的推行。
沈逸风立刻前往这位大臣家中,与他商讨对策。大臣满脸愁容,说道:“沈大人,这些文件一旦落入反对者手中,后果不堪设想。他们定会借此大做文章,阻挠新政推行。”
沈逸风安慰道:“大人莫急,我们先向京兆尹报案,全力追查文件下落。同时,我们要尽快整理备份,以防万一。”
两人正说着,京兆尹匆匆赶来。他表示己经派人展开调查,但目前还没有任何线索。沈逸风心中焦急,他明白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到文件,否则新政将陷入更大的危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沈逸风一边协助京兆尹调查案件,一边准备返回清平县的事宜。他西处走访京城的各个角落,试图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但一无所获。而此时,清平县那边也传来消息,“神秘先生”似乎察觉到了危险,再次销声匿迹,调查陷入了僵局。
沈逸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京城的案件扑朔迷离,清平县的调查停滞不前,新政的推行又面临诸多挑战。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坚信,只要自己坚守信念,就一定能冲破重重迷雾,让新政的阳光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