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林员外的落网,清平县暂时恢复了平静,重建工作也得以顺利推进。县城里,被战火摧毁的房屋逐渐被崭新的建筑所取代,街道上的店铺重新开张,百姓们的脸上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笑容。沈逸风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欣慰,但他知道,这只是短暂的安宁,新政推行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
在重建过程中,沈逸风发现,虽然新政在经济和民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文化教育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清平县的学堂数量有限,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更愿意让孩子早早回家务农或做工。
沈逸风深知,教育是改变清平县未来的关键,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他决定召开一次全县士绅和百姓代表大会,共同商讨兴办教育的事宜。
大会当天,县衙的议事厅里坐满了人,士绅们身着长袍马褂,百姓代表们则穿着朴素的衣衫,大家的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神情。沈逸风站在台上,神色庄重地说道:“各位乡亲,今日把大家召集起来,是为了商讨清平县的教育大事。我们都知道,孩子是清平县的未来,只有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清平县才能真正繁荣昌盛。但目前,我们的学堂太少,师资不足,许多孩子都失去了读书的机会。我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共同为兴办教育出谋划策。”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一位年长的士绅站起身来,说道:“大人,兴办教育是好事,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我们清平县刚刚经历战火,百废待兴,财政本就紧张,哪还有钱来办教育呢?”
沈逸风点了点头,说道:“您说得对,资金和人力确实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我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可以发动全县的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带头捐出一年的俸禄,也希望各位士绅能够慷慨解囊。”
接着,一位年轻的百姓代表站起来说:“大人,我觉得除了资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家长觉得读书没用,不愿意让孩子上学。我们该怎么改变他们的想法呢?”
沈逸风微笑着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可以请一些学有所成的学子回来,给大家讲讲读书对他们人生的改变。同时,我们也可以为上学的孩子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减免学费、发放学习用品等。”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终于达成了共识。士绅们纷纷表示愿意捐款,百姓们也表示会全力支持兴办教育。沈逸风心中十分感动,他知道,只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清平县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取得突破。
然而,就在沈逸风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又一个难题出现了。原来,在筹备新学堂的过程中,需要征用一块土地,而这块土地恰好属于当地一个有名的宗族。这个宗族势力庞大,在清平县有着深厚的根基,他们以土地是祖宗留下的为由,坚决不同意征用。
沈逸风得知此事后,决定亲自去拜访这个宗族的族长。他带着王仁,来到了宗族的祠堂。族长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名叫赵德厚,他看到沈逸风来了,脸色微微一变,但还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迎接他们。
“沈大人,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赵德厚说道。
沈逸风也不拐弯抹角,首接说道:“赵族长,我今天来,是为了征用贵宗族那块土地兴办新学堂的事情。我知道那块土地对贵宗族意义重大,但兴办教育是为了清平县的未来,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前途。我希望您能理解和支持。”
赵德厚皱了皱眉头,说道:“大人,不是我不支持您的工作。只是这块土地是我们赵家的祖产,我们的祖先都葬在那里,我们实在不忍心看着它被征用。”
沈逸风耐心地解释道:“赵族长,我明白您的顾虑。但我们可以在其他地方为您的祖先重新选址立碑,并且会妥善安置。新学堂建成后,会优先招收贵宗族的孩子入学,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对贵宗族的长远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赵德厚还是有些犹豫,他沉默了片刻,说道:“大人,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我一个人做不了主。我需要召集宗族里的长辈们商量一下。”
沈逸风点了点头:“好,那我就等您的答复。希望您能尽快给我一个结果,新学堂的建设刻不容缓。”
从祠堂出来后,王仁有些担心地说:“大人,您说他们会同意吗?这个宗族势力很大,如果他们坚决不同意,我们的新学堂可就建不成了。”
沈逸风沉思片刻,说道:“我相信他们会顾全大局的。我们要给他们一些时间考虑。这段时间,我们也不能闲着,继续做好新学堂建设的其他准备工作。”
回到县衙后,沈逸风并没有等待,他让王仁收集了一些其他地方兴办教育的成功案例,整理成资料,准备再次去说服赵族长。同时,他还发动了一些与赵族长关系较好的士绅,让他们帮忙劝说。
几天后,赵族长派人传来消息,说宗族里的长辈们己经商量好了,请沈逸风过去一趟。沈逸风心中一紧,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同意还是拒绝。
再次来到祠堂,沈逸风看到赵族长和一群长辈们坐在那里,脸色都十分严肃。他走上前,向大家行礼。
赵德厚看着沈逸风,说道:“沈大人,经过我们宗族里的长辈们商量,我们决定同意征用那块土地。但我们有一个条件,就是新学堂建成后,要在学堂里设立一个纪念堂,用来供奉我们赵家的祖先。”
沈逸风听了,心中大喜,他连忙说道:“赵族长,这个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答应。感谢贵宗族对兴办教育的支持,我代表清平县的孩子们,向你们表示感谢。”
解决了土地问题,新学堂的建设终于得以顺利开工。沈逸风每天都会到工地查看进度,他亲自参与规划设计,确保学堂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要求。在他的努力下,新学堂的建设进展迅速,一座现代化的学堂逐渐在清平县拔地而起。
然而,就在新学堂即将建成的时候,沈逸风又收到了一封来自朝廷的信件。信中说,朝廷即将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新政成果考核,清平县作为新政推行的试点县,将接受重点考核。如果考核不通过,不仅新政可能会被取消,沈逸风也将面临严厉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