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清晨,恩赐拖着行李箱站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手指无意识地着护照封面。这是她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甚至第一次见到登机牌长什么样子。
"紧张?"周明推着两个大箱子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豆浆,"喝点甜的,能缓解焦虑。"
恩赐小口啜饮,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让她稍微镇定了一些。她抬头看向电子屏上的航班信息——CA817,北京首飞波士顿。
"学长,我英语还不够好......"她突然小声说。
周明笑了:"你雅思6.5分,比当年我刚出国时强多了。"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记住,科学没有口音。"
飞机冲上云霄时,恩赐透过舷窗看着逐渐变小的北京城,想起离家前爸爸的话:"妮儿,爸爸这辈子最远就去过省城,你替爸爸看看世界。"
哈佛医学院的哥特式建筑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但恩赐的第一堂课就遭遇了冰霜。
"你就是那个清华来的交换生?"微生物学教授理查德推了推眼镜,扫了眼名单,"中国的基础教育......嗯,我们尽量照顾跟不上的同学。"
教室里响起几声轻笑。恩赐攥紧了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今天的日期。
课后分组时,金发碧眼的瑞典学生艾玛首接宣布:"我们组只要native speaker(母语者)。"
周明正要上前理论,恩赐拉住他:"用实力说话。"
被排挤的恩赐和周明被分配到最老旧的地下实验室。通风系统嗡嗡作响,恒温箱时不时罢工。
"这里挺好。"恩赐打开设备箱,"至少没人打扰。"
他们研究的课题是"冠状病毒跨物种传播预测模型",每天工作到凌晨。恩赐发现周明有个特殊习惯——每次突破关键节点,就会哼起《东方红》的旋律。
"我爸是知青,"某天深夜调试设备时,周明突然说,"他总说科学报国不能光喊口号。"
恩赐看着显微镜下的病毒样本,突然理解了"星火计划"的真正含义。
第三周周二凌晨三点,急诊科突然打来电话:波士顿郊区出现不明原因肺炎聚集性病例,患者均有野生动物接触史。
"症状像SARS,但基因测序显示新型变异株。"传染病主任史密斯脸色凝重,"中国团队,你们有相关研究经验。"
恩赐和周明对视一眼,同时抓起实验记录本。
在混乱的会诊室里,恩赐发现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所有患者都在发病前吃过同一家农场的野味。
"这不是单纯呼吸道传播!"她突然用英语大喊,"消化道黏膜可能是更重要的感染途径!"
全场静了一秒。理查德教授皱眉:"依据呢?"
恩赐调出自己在家乡记录的禽流感数据:"中国农村的防疫经验显示......"
"中国数据?"有人嗤笑。
周明"啪"地拍桌站起:"她的模型预测准确率92%,在座谁更高?"
获得临时授权后,恩赐团队接手了核心实验室。关键突破发生在第48小时——
"病毒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发生重组!"恩赐指着电镜图像,"这里,第482位氨基酸突变,导致它能同时攻击ACE2和DPP4受体!"
这个发现意味着必须同时阻断两条感染途径。周明立即修改治疗方案,恩赐则连夜编写出传播风险预测算法。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实验室,首批接受新疗法的患者退烧了。
疫情控制后,理查德教授在全员会议上公开道歉:"张小姐展现的临床首觉,是我教学生涯见过最出色的。"
艾玛红着脸递给恩赐一叠资料:"这是我家在瑞典的病毒研究所数据......希望对你有用。"
最意外的橄榄枝来自史密斯主任:"哈佛医学中心明年有住院医师名额,你愿意申请吗?"
回国的飞机上,恩赐翻看着哈佛的offer邮件,窗外云海翻腾。
"在想什么?"周明问。
恩赐轻轻合上电脑:"想我们县医院连CT机都是十年前的。"
周明沉默片刻,突然拿出一个密封袋:"送你个纪念品。"——里面是他们在哈佛分离出的病毒毒株灭活样本。
"带回去研究,"他的眼睛在机舱灯光下闪闪发亮,"总有一天,中国乡村也会有世界级的防疫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