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在胡惟庸一案还没有彻底结束的时候,大明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八月份的时候,山东境内黄河决堤,朱元璋派过去的二十万石赈灾粮被人抢了。
按照山东布政使司宋礼的紧急奏报来说,是两千灾民因绝望而铤而走险,啸聚山林,化身流寇,把这二十万石赈灾粮给抢了。
得知这个消息,朱元璋暴怒,即刻下旨,严令山东都指挥使司指挥使孙福,率卫所精兵火速进剿,夺回粮草。
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山东方面的战报如同泥牛入海,愣是啥结果没有,这让朱元璋更生气了。
一下早朝,就让云奇把梅殷喊了过来。
当梅殷奉召疾步赶到御书房时,朱标正忧心忡忡地劝慰着盛怒难消的朱元璋。
“儿臣参见父皇,太子殿下。”梅殷上前行了个礼。
朱标颔首示意。
朱元璋则烦躁地挥挥手,命云奇搬来锦墩:“坐。”
等梅殷坐好,朱元璋没有任何寒暄,开门见山道:“小子,派往山东的二十万石赈灾粮被抢了,山东那边平叛平了一个多月,愣是没个结果,所以咱准备让你带亲军都尉府的人去一趟。”
梅殷闻言,有些诧异,按理说他没带过兵,也没打过仗,平叛的事,老朱怎么会交给他呢?
朱元璋看出梅殷的疑惑,开口问道:“小子,你是不是在想咱为什么让你去山东平叛?”
梅殷点了点头,实话实说道:“是啊,儿臣确实没想明白,不知父皇为什么想让儿臣去平叛?论统兵作战,朝中诸将……”
他有点不明白,朝中能征惯战的武将那么多,好像怎么排也排不到他梅殷头上吧?而且,他从来没平叛过,老朱就不怕他把事情给办砸了?
“咱思来想去,这件事让你去办,有两个好处。”
没等梅殷说完,朱元璋打断他道:“一来,胡惟庸案余波未平,咱杀了那么多勋贵,勋贵人人自危,这时候,让别人去,咱怕他们为了自保,不认真办这件事,而你,是咱的女婿,你去做这件事,咱放心。”
梅殷真想说一句,那你让李文忠或者沐英去呗,但又想了一下,觉得让他们去好像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朱元璋不知道梅殷想什么,继续道:“二来呢,咱让你去平叛,是想借着这件事锻炼锻炼你。”
“往后,咱还要重用你,总不能一首让你在亲军都尉府当个千户吧?你小子从来没带过兵,也没打过仗,这次山东之行正好是个锻炼机会。”
要是说什么必有重赏,梅殷一定认为老朱在给他画大饼,但说往后要重用他,梅殷信,原历史中,老朱确实把他这个女婿当作了心腹,不然也不会临死前拉着她的手嘱咐他,让他好好辅佐朱允炆了。
说完了两个好处,朱元璋看着梅殷,问道:“怎么样?小子,敢不敢接下这个差事?
这有什么不能接的?梅殷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如今有了带兵的机会,他自然想试试。
所以,他当即答应道:“父皇信重,儿臣岂敢推辞!此去山东,儿臣定当竭尽全力,荡平贼寇,绝不辜负父皇期望!”
“好!”
朱元璋非常满意,说道:“你此去,除了平叛,咱还想再交代你点别的任务。”
“咱还想让你给咱查查,这山东之地,有没有蛀虫!”
历朝历代的皇帝,论疑心病,朱元璋绝对可以排进前五,这次山东的事,他生气归生气,但他可没有觉得这一切这是正常的。
才两千人的叛乱,山东都指挥使司平了一个月,愣是没平出个所以然来,这跟扯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想着让梅殷这次去平叛,顺便查一查山东那边的情况。
“父皇,儿臣明白了。”梅殷知道他的意思,答应道。
“那行,两日后,你便出发。”
朱元璋厉声说道:“咱给你五千亲军都尉府精锐!另赐你尚方宝剑,许你先斩后奏之权!山东上下,凡有阳奉阴违者,无论品阶,皆可先斩后奏!”
随后,他想了一下,又补充道:“让常茂那小子也跟你去!他虽莽撞,但武艺尚可,这次也跟着你,一起锻炼锻炼!”
“儿臣领命!”梅殷郑重应诺。
等朱元璋给梅殷交代完,一首眉头紧锁的朱标开口了,他忧心忡忡道:“父皇,妹夫此去平叛固然紧要,但灾民怎么办?”
“上一批赈灾粮己被劫掠,如今山东全靠着那点余粮,若新粮迟迟不到,儿臣担心灾民在绝望之下,再生更大的祸乱!这次是否让妹夫再押运一批赈灾粮同行?”
朱元璋闻言,拍了下额头:“标儿提醒的是!咱光顾着平叛,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接着,他看向梅殷,说道:“小子,咱再拨一批粮草与你同行,抵达后山东后,先赈灾,稳住民心!”
朱标担心的没错,如今山东粮食不够,被劫走的赈灾粮一时半会找不回来,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梅殷再带一批赈灾粮,前往山东,安抚灾民。
办法自然是对的,但梅殷却不准备这么做。
只见他摇了摇头,对朱标和朱元璋说道:”父皇,殿下,臣此去山东必须要快,但带着赈灾粮实在太慢,所以臣不准备带粮前往。”
“啥?”
朱元璋不明白梅殷的意思,有些疑惑:“你不带粮?那山东的灾民怎么办?”
朱标也说道:“是啊,妹夫,你不带粮,那山东的灾民怎么办?难道要他们饿肚子吗?这可不行啊。”
朱元璋想了想,认为梅殷不带粮,是想拿回被夺走的赈灾粮,再去赈灾呢。
心中暗道,到底是年轻,想的还挺好,那被抢走的赈灾粮岂是那么容易就夺回来的?
“小子,咱可告诉你,事情可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
自认为看破梅殷想法的朱元璋,悠悠说道:“咱知道你立功心切,可那被夺走的赈灾粮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夺回来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听咱的,再带一批赈灾粮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