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笼罩着云海市,霓虹灯在雨幕中晕染成斑斓的色块。陈默骑着电动车在湿滑的街道上飞驰,车筐里的外卖袋被风拍打着,发出“哗哗”的声响。刚送完最后一单,他顾不上擦去脸上的雨水,便朝着陆远家的方向赶去。自从开始学习编程,这样“白加黑”的日子己经持续了半个多月,但他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推开陆远家的门,熟悉的咖啡香和键盘敲击声扑面而来。陆远坐在轮椅上,面前的电脑屏幕泛着蓝光,几行代码在屏幕上跳动。“快过来,今天咱们讲循环语句,这可是编程的‘万能钥匙’。”陆远笑着招呼道,顺手将一杯温热的茶水推到陈默面前。
陈默脱下湿漉漉的外套,在简易书桌前坐下。桌上摆着他用旧笔记本记录的学习笔记,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代码和批注,纸页边缘还贴着从报纸上剪下的编程小知识。“循环语句就好比你每天送外卖走的固定路线。”陆远转动轮椅靠近,用鼠标指着屏幕上的代码,“你每天在几个小区之间来回跑,重复同样的动作,这就是循环。但代码里的循环更厉害,它能让电脑不知疲倦地重复工作。”
然而,看似简单的比喻在实际学习中却困难重重。陈默盯着屏幕上的“for”“while”等英文单词,脑子像打了结。“为什么这里要加括号?分号又为什么不能省略?”他皱着眉头,手指在键盘上悬停,迟迟不敢按下。陆远耐心地一遍遍讲解,从变量的定义到条件的判断,每一个细节都掰开揉碎了说。
深夜的出租屋,陈默的台灯总是亮到凌晨。室友们早己鼾声如雷,他却对着电脑屏幕冥思苦想。一道关于计算订单总价的循环语句练习题,他写了删,删了写,整整折腾了三个小时。眼睛酸涩得几乎睁不开,手指因为长时间敲击键盘而发麻,可屏幕上的代码依然报错。“怎么就是不对呢?”他懊恼地抓了抓头发,挫败感如潮水般涌来。
就在他快要绝望时,手机突然震动,是陆远发来的消息:“别着急,把代码拆分成小步骤,就像送餐时规划路线,先找到第一个路口,再找第二个。”这句话点醒了陈默,他重新整理思路,将复杂的问题拆解开来。当屏幕上终于显示出正确的计算结果时,窗外己经泛起了鱼肚白。
张大海很快发现了陈默的异常。有次在站点休息,他看到陈默蹲在角落,一边啃着冷馒头,一边在手机上刷编程题。“你小子最近魔怔了?”张大海递来一根烟,关切地问道。陈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学习编程的事说了出来。没想到,第二天,张大海就扛着一台旧笔记本电脑来到站点:“这是我儿子淘汰下来的,还能用。别把自己累垮,这东西比电动车有用。”
有了电脑,陈默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他开始尝试编写一些简单的小程序,虽然经常遇到各种问题,但每次解决后都让他成就感满满。有一次,他想编写一个自动提醒接单的程序,却在时间设置上卡了壳。连续两天,他一下班就泡在陆远家,两人一起查资料、调试代码。陆远虽然行动不便,但思维却异常敏捷,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关键建议。
随着学习的深入,陈默也渐渐体会到编程的乐趣。他发现,代码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只要掌握了规则,就能创造出各种实用的工具。他开始把编程知识和送外卖的经验结合起来,琢磨着如何用代码优化配送路线。有次送单途中,他突然想到一个算法思路,顾不上正在下的大雨,停在路边就用手机记录下来。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让陈默的身体亮起了红灯。有天在送餐路上,他突然眼前一黑,差点连人带车摔倒。休息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但他只是在路边的药店买了瓶矿泉水,洗了把脸,又继续赶路。“不能停,停下来就输了。”他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陆远也看出了陈默的疲惫。有次上课,他特意准备了一盘水果,语重心长地说:“学习是场马拉松,不是短跑。你这样拼命,身体垮了,一切都白费。”陈默点点头,可一投入学习,又常常忘记时间。
在学习函数时,陈默遇到了更大的挑战。“函数就像是一个个快递站点。”陆远比划着解释,“每个站点都有自己的任务,接收包裹、分拣、派送。代码里的函数也是,接收数据、处理数据、返回结果。”但实际操作中,函数的调用和参数传递让陈默头疼不己。他编写的计算订单提成的函数,总是无法得出正确结果。连续一周,他都在和这个问题较劲,甚至做梦都梦到自己在调试代码。
终于,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经过无数次修改和测试,陈默的函数成功运行。看着屏幕上准确的计算结果,他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立刻拨通了陆远的视频电话,屏幕那头,陆远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小子,这下算是入门了!”
这段时间的学习,不仅让陈默掌握了编程知识,更改变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开始用代码思维分析问题,送外卖时遇到的各种难题,在他眼中都成了可以用算法解决的“编程题”。而陆远,不仅是他的老师,更成了他在这座城市里难得的知己。两人常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从编程技术到人生理想,无话不谈。
在这个别样的课堂里,陈默逐渐明白,学习编程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虽然充满艰辛,但每一次突破,都像是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他通往梦想的道路。他不再是那个只会低头送外卖的骑手,而是一个怀揣着技术梦想,努力改变命运的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