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帑?”
方正化和黄得功都懵逼了!
这不过是陪都,内帑在京师,并不在南京,哪里来的内帑?
内帑那是皇帝的私人财物,你刚到南京就有内帑了?
方正化不敢忤逆,只能将信将疑的按照朱慈烺说的地方,过去取影子。
黄得功也觉得这位太子爷,大概率只是在逗自己玩的。
“太子爷这是在愚弄朝臣,以后定难让南京的文武信服啊!”
黄得功暗道。
随后他们来到了朱慈烺所说的内帑,打开库门。
顿时堆积如山的雪花银子,将两人的眼睛闪了一下。
“银子,内帑真的有银子?”
“来人啊,将内帑看守好,要是出了点什么差池,我要你们的狗命!”
方正化立刻命锦衣卫,将内帑保护好。
“黄总兵,太子有命,你速速将你手下的士兵,移防京营,这些钱太子要亲自交到士兵手里。”
方正化补充道。
并没有首接将钱给黄得功,纵然黄得功是大明的忠臣,但并非是良将。
他也想过要拥兵自重,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以此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
朱慈烺决定敲打一下他,只有亲自犒赏大军,才能让黄得功手下的士兵知道!
是太子在犒赏三军,是大明在给他们发军饷,这样黄得功就断了拥兵自重的想法!
银子才是大爷,他手下的士兵知道是太子犒赏他们,他们心里只会认太子。
哪怕黄得功想不听太子的话,他手下的那帮士兵,也会给予其致命一击!
“这,,,,”
黄得功有些迟疑,如此一来,军心就会依附太子,自己只能对太子言听计从。
不过此时的黄得功,还不是真正的军阀,京师也没有陷落,他们这些总兵也不敢明面上违背朝廷的旨意。
朱慈烺的身份是监国,在南京可以行使皇帝的权力。
他的话,在南方而言,就能代表朝廷!
“是,太子爷!”
黄得功道。
黄得功只能回去准备,将士兵移防南京京营。
黄得功离开后,朱慈烺又开始忙起来。
他立刻找来方正化,以及随行的锦衣卫千户李信。
“老奴,方正化见过太子爷!”
“臣,李信,见过太子爷!”
方正化知道太子连夜召见自己,恐怕有要事交代。
“方公公,本宫打算重开厂卫,由你提领南京东厂,暂定太监人数为一千人。”
“李千户,本宫任命你为南京锦衣卫指挥使,负责扩充锦衣卫,人数定在六千左右,训练好后便让其分散到各地执行任务。”
朱慈烺道。
太监的作用很大,尤其是东厂的番子,他们无依无靠,被文官武将看不起!
只能依附皇权,是彻底的保皇党,尤其是明朝的太监,一旦被皇帝抛弃,轻易就会被弄死。
如权势滔天的刘瑾和魏忠贤,在被皇帝抛弃后,跟丧家犬没有任何区别。
“太子爷,您要开厂卫?”
“这,,,,,”
“陛下,之前最恨厂卫!”
方正化有些头皮发麻道。
但是对于李信来说,心里更多的是兴奋,他从一个千户首接提升为正三品的指挥使。
其地位与京师的骆养性无二,这是一个机会。
方正化说的也有道理,太子还只是监国,真正的皇帝还在京师,朱慈烺擅自重开厂卫,崇祯帝怎么想?
那又置京师的厂卫于何地?
当年崇祯刚登基的时候,亲自毁了厂卫,在文官集团的忽悠下,将厂卫整的快要报废。
虽然还有厂卫在京师,但其影响力己经大不如前,甚至连厂卫都被东林党渗透。
其结果便是崇祯成了瞎子,随意被文官糊弄!
导致连商税都收不上来,结果全部将这些商税,摊到农民身上,最终活不下去的人们,只能成为流民。
这些流民成就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领袖。
“方正化,你是不是以为,这东厂少了你不行?”
“现在是本宫监国,这南京我说了算!”
朱慈烺语气不悦的说道。
方正化立刻跪下道:“老奴该死,老奴这就去办!”
方正化哪里不知道,从他被派来南京开始,他就己经是朱慈烺这边的人,只有赢得朱慈烺的信任,才有好日子过。
两人退了出去,着手重开厂卫之事!
朱慈烺也考虑过京师那边的阻扰,不仅崇祯对厂卫有结缔,就连那边的文官勋贵都恨死了厂卫。
一旦知道此事,想必会通过怂恿崇祯阻挠朱慈烺。
但那又如何?
朱慈烺己经离开京师,在南京监国!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京师此时恐怕己经焦头烂额,哪里还有空管南京的太子,再过几个月,连圣旨都发不出来了。
不开自己的厂卫,就别想在南方收商税,结果还是将税摊给农民,搞不好南方都要民变西起。
朱慈烺金手指的钱,只是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使用。
一旦金手指里面的白银,过多的流入市场,最终会导致物价贬值,给百姓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影响。
最稳妥的办法, 就是收商税,矿税,茶税,以及盐税,海税等等!
只有将这些税收上来,才能让明朝经济稳定,形成一个稳定的国家经济环境。
崇祯上来后,废了魏忠贤,导致文官集团独大,文官集团与商贾勾结,久而久之这些商税便在文官的阻扰下废除。
朝廷因此缺钱,导致无钱剿灭流贼,更没钱打击关外的建奴。
收税就会得罪大量的文官武将,他们是利益集团的一部分,必然会从中阻扰。
只有断子绝孙的太监敢去碰!
他们是无敌之人,大多没有家人,根本不怕报复。
光靠太监也不行,还需要锦衣卫做为爪牙,替朱慈烺监督满朝文武,以及收集情报。
如此一来,才能掌控一切!
除了重开厂卫外,最重要的事就是招募新军。
他之前想过让李邦华或者史可法,负责招募新军。
但最终都否决了这个想法。
史可法虽然是兵部尚书,按理这事归他管,但他与东林党有些牵扯,受东林党的影响不小。
既然是新军,是朱慈烺的新军,就必须要保证只听太子的。
不能受任何势力的影响!
太子让新军打谁就打谁。
而李邦华则是外来户,还需要时间适应南京的一切。
“马羲瑞?”
朱慈烺想到了,这个护送自己来南京的天津卫守备。
马羲瑞不仅年轻,还敢打敢杀,领兵和打仗,颇有自己的见解和章法。
并且马羲瑞只是一个守备,不属于任何势力集团,之前都没跟南京的官员有任何的接触,是眼下新军首领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