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正月初十,暖煦的日光仿若细密的金纱,轻柔而肆意地洒落人间,将应天府的大街小巷都悉心晕染出一层暖融融、醉醺醺的金红之色。街头巷尾,依旧氤氲着新年那浓郁得近乎化不开的喜庆气息,红彤彤的灯笼宛如熟透的红果,一串串高挂在门檐之下,微风宛如俏皮的孩童,嬉闹着轻轻拂过,引得灯笼悠悠摇曳,仿若喜庆的精灵在欢快地翩然舞蹈;孩童们三两成群,如同脱缰的小野马,手持鞭炮,在青石板路上嬉笑追逐,清脆的鞭炮声时不时轰然炸响,惊得街边老树上堆积的皑皑积雪簌簌而落,簌簌雪粉混入空气中弥漫的甜腻糖香里,别有一番烟火滋味。
就在这热闹非凡、祥和喜乐的当口,一阵急促又极具穿透力的铜锣声,仿若一记突如其来的响雷,骤然打破市井间的喧嚣。“哐哐哐” 的声响由远及近,节奏明快而又摄人心魄。百姓们纷纷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着崭新官服的传令官,身姿笔挺得如同苍松翠柏,面色庄重肃穆,阔步流星般走来,手中铜锣还在兀自摇晃不停,黄铜的光泽在日光下闪烁,耀人眼目。待行至人潮最为密集之处,他猛地站定,双脚好似生了根,稳稳立定后,清了清嗓子,那嗓子仿若洪钟鸣响,而后扯着高亢嘹亮的嗓音宣读:“陛下有旨,命于鸡鸣山立功臣庙,以彰开国功臣之勋,扬其忠义,永享祭祀!此乃陛下念及诸功臣往昔拼死效力、赴汤蹈火,方才奠定大明根基之举,望我等臣民共襄盛举,铭记功臣伟业,传颂千秋万代!” 声音仿若汹涌澎湃的浪潮,层层叠叠地在街巷间激荡回响,直抵众人的心间。
刹那间,百姓们像是被一股无形却磅礴的魔力牵引,纷纷围拢过来,须臾间便将传令官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交头接耳地议论开来,嘈杂声此起彼伏,却丝毫不显纷乱,反倒满是热忱与关切。
卖豆腐的老陈刚挑着那副沉甸甸的担子,在街边寻了个好位置支起豆腐摊,听闻这话,赶忙放下手中正擦拭得油亮的豆腐板,咂咂嘴,操着一口粗粝却极具辨识度、洪亮如钟的嗓音说道:“哟,这可是天大的事儿!咱大明能开国,赶走那残暴无道、肆意欺压咱百姓的蒙元,重迎这太平盛世,可全仰仗那些功臣们呐!想当年,战场上那真真是刀枪无眼,寒光闪闪,杀招漫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一腔热血滚烫,毫无惧色地冲向敌军,多少好儿郎就此埋骨他乡,连具全尸都没落下,家中爹娘妻儿盼归不得,那场景,光想想都叫人揪心呐。如今建个功臣庙好好祭拜,那是再应该不过的事儿咯,也让咱后人都牢牢记住他们的盖世功劳,世世代代不敢忘怀。” 老陈说着,眼眶微微泛红,满是动容。
旁边摆摊卖布的大嫂,双手正极为麻利地整理着一匹匹花色鲜亮、质地柔滑的布料,闻言忙不迭接话道:“就是说呢,陈大哥说得在理。只是这功臣庙要咋个建法?听着就气派非凡,指定得花不少银子吧。咱平头百姓虽说不懂那些个建筑学的门道,但用料得选上乘的吧,石料得坚固、木材得耐腐;人工也少不了,雕工、瓦匠、木工,哪样不得大把花钱雇请?也不知道朝廷打算咋筹备这一大摊子事儿。” 大嫂眉间紧紧蹙成一个 “川” 字,眼里满是疑惑与思量,手中下意识地揪着布料一角,显露出内心的担忧。
此时,街边茶馆里更是热闹非凡,茶香袅袅升腾,仿若迷蒙轻烟。几个老学究围坐一桌,仿若古画里的贤士雅聚。他们手捧茶杯,原本正沉浸在谈诗论道的雅趣之中,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硬生生打断。放下茶杯,为首那位白发苍苍、蓄着山羊胡的老者,缓缓摇着头,晃着脑,拿捏着抑扬顿挫的腔调开口:“陛下此举,意义非凡呐!开国功臣,个个皆是功在社稷、泽被苍生的英豪。建庙祭祀,一则慰藉英灵,让那些为国捐躯、马革裹尸的忠魂得以安息;二则为后世立下无可比拟的忠义楷模,犹如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世人前行之路。往后啊,学子们研习历史,走进这功臣庙,望着那林立石像、碑刻功绩,便有了实打实敬仰的楷模,可比书本里的干巴巴文字鲜活灵动多了,那是能直抵人心的震撼呐。” 老者说得眉飞色舞,胡须都跟着微微颤动。
书生模样的小刘坐在一旁角落,正埋头苦读,手中书卷都被得起了毛边。听到这话,“啪” 地合上书册,激动地站起身来,身形因兴奋微微颤抖,脸颊仿若熟透的番茄,泛起滚烫红晕,拱手对着几位老者行了一礼,言辞恳切激昂:“先生所言极是!学生平日里读书,常畅想开国风云,那些功臣仿若传奇话本里的盖世英雄,遥不可及却又令人心生敬仰。如今有了这功臣庙,恰似为史书中缥缈虚幻的故事寻到了实实在在的实体寄托,能亲眼瞻仰、亲身触碰。陛下这般重视功臣、尊崇忠义,实乃我大明之福,往后定能激励无数士子投笔从戎、报国为民,一腔热血奔赴山河,续写大明辉煌。”
这时,茶馆门口挤进来一位身形佝偻、满脸皱纹的老猎户,背着破旧猎弓,弓身斑驳尽显岁月沧桑。他瓮声瓮气地插话道:“俺虽说没念过啥书,肚里没几滴墨水,但也知道,没有那些功臣,咱还在蒙元铁蹄无情践踏下受苦受难呢!就盼着这庙能修得结结实实、敞敞亮亮,把功臣们都供好咯。俺往后进山打猎,每次入林前,也能来拜拜,求个平安顺遂,沾沾功臣们的福气,保佑俺多打些猎物,养活一家老小。”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已见,讨论愈发火热,那股对功臣庙的好奇与期待仿若熊熊烈火,越烧越旺,炽热得灼人。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飞鸟,以惊人速度传遍应天府的每一寸土地。街头巷尾、酒肆商铺,随处都能听到人们谈论功臣庙之事,有满心憧憬、畅想庙宇巍峨之景的;有默默估算花费、摇头咂舌的;更有掰着手指细数自家知晓的功臣事迹,说得眉飞色舞的。整座应天府都因这一道圣谕,陷入沸腾与热议之中,仿若一锅煮开的热粥,咕噜咕噜冒着热气,满是烟火人间的热忱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