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死之前到底跟父皇说了什么?”
武大如背负着李世民的期待和高阳公主,回到公主府上后,关于武大如李世民和高阳公主三人的一系列明争暗斗就在宫中落下了帷幕。而就在武大如去往公主府的夜晚,东宫内却又掀起了另一番风云。
东宫大殿之内,太子李承乾点亮一盏孤灯,对着来禀报的探子问道。
那位被太子李承乾一早就安插在魏征身边的探子回答道:“魏征和皇上两人交谈之时,遣散了身边的一众仆人,属下只能远远的偷听。
也正因如此,属下听的不太仔细,这隐隐约约听到什么太子易位之事。”
探子说完之后,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太子李承乾,想从太子李承乾的脸上看出太子,李承乾此刻的想法。可此刻,大殿之内的那一盏孤灯,忽明忽暗,让那位探子看的不太真切。
只觉得烛火隐隐绰绰的照着太子李承乾,仿若从地狱爬上来的恶鬼一般,鬼气森森的令人大喊。
太子李承乾听了探子的话,低头沉思一会后,冷笑了一声:“易位?呵,孤就知道父皇还是想要魏王李泰成为太子之前所谓的原谅孤,不过是在做戏罢了。”
望着身旁一言不发的谋士,太子李承乾眯着双眼,恶狠狠的说道:“孤也不想手足自相残杀,实在是那魏王李泰逼朕孤的太。而父皇也一点都不喜爱孤。孤为了自保才不得不杀了魏王李泰。”
随后,太子李承乾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那笑容在孤灯的照射下,宛若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妖怪般。
“父皇当初不也是经历了玄武门之变血,洗了血亲才登上了皇位吗?孤如今也算得上是子承父业。父皇既然年纪大了,分不清楚究竟谁好谁坏,那孤就替父皇清君策,帮助父皇早日做决断。”
太子李承乾身旁的几位谋士听到太子李承乾要杀害西皇子魏王李泰的言论,不光不觉的恐惧,反而定下心神,仔细的思量太子李承乾话中的可能性。
“太子殿下说的没错,如今太子之位不稳,西皇子魏王李泰对于东宫主位虎视眈眈,咱们一定要在西皇子魏王李泰下一次下黑手之前找一先一步将他给解决了。此事是一点都耽误不起的,必须得要快准狠。”一位最年轻,平日里也最得太子李承乾心的谋士立刻顺着太子李承乾的话说道。
太子李承乾身边的谋士大多都出身于寒门,因为出身寒门而不是出身贵族,所以很难在朝堂上有大的建树,即使入朝为官也不过是做一些芝麻官。为了将来能有大作为,很多人都会选择先当皇子的谋士,帮助皇子登上皇位,之后凭借着从龙之功一下子鲤鱼跨龙门,实现阶级飞跃。
而其中就属这位谋士平日里最懂太子李承乾,懂太子李承乾对西皇子魏王李泰的厌恶,所以他的谋略大多都是针对西皇子魏王李泰,处处想着替太子李承乾读了西皇子魏王李泰的性命。
如果自己帮太子李承乾除掉了西皇子,魏王李泰就心腹大患,肯定能够成为太子李承乾的首系近臣。到时候太子李承乾登基,自己就算是入朝成为宰相,那也不是不可能的。毕竟宰相房玄龄如今年纪己大,他的两个儿子一个过于老实,虽然能够借助家族势力早早的入朝为官,可是手段嘛,却嫩了些。另一个儿子房遗爱更是成为了高阳公的驸马爷,更是不足为惧。
一想到此,那位年轻的谋士便觉得浑身上下热血沸腾,恨不得提起一把刀来就去西皇子魏王李泰的府上将对方一刀斩首,好拿着对方的向上人头在太子李承乾这里讨功劳。
不过好在虽然作为年轻的谋士是这般想的,但他也很快意识到对方,可是皇上最为宠爱的皇子又怎么可能会让别人近了身呢?
若想要真的杀了对方,只能徐徐图之……
这位年轻谋士的想法,其他的几位谋士也心知肚明。
其中一名稍微年长的跟太子李承乾醉酒的谋士皱着眉头说道:“除掉西皇子魏王李泰这事我们都知道,可是真要把这件事情做成谈何容易?
那西皇子魏王李泰平素里并心机深沉,处处算计着别人。自从我们上次发现了他安插在东宫的探子之后,西皇子魏王李泰怕是会比平素里更加谨慎小心。
面对西皇子魏王李泰的严防死守,处处提防我们想下手又该从何处下手呢?”
那位年轻的谋士白了一眼,这位年老的谋士心想着你非要来拆我台是吗?一天天的半点想法不提出来就会否定别人的想法,这让你说又说不出个章程来,就会仗着你年纪和资历当真是可笑。
年轻的谋士想着,若是将来太子李承乾成为了皇帝,自己入朝为官,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个老模式给搞下去,免得到时候自己入朝为官了,还有这样扫兴的人与自己作对。
可接下来那位年老的谋士的话,却让这位年轻的谋士听了瞠目结舌。
只听这位年老的谋士在陈述完向西皇子魏王李泰下手的不容易后,画风突然一转,眼神中闪烁着一抹阴狠。
“太子殿下臣想着,既然西皇子魏王李泰那里对咱们房子滴水不漏,咱们不能轻易下手。倒不如换一个思路,首接釜底抽薪……”
在太子李承乾和其他谋士惊诧的目光下,这位年老的谋士用最平静的口吻继续说道:“臣想着太子殿下和西皇子魏王李泰之所以斗争多年,仍没有个结果,全然是因为两位都是皇子,太子殿下有着太子的身份以及长子的便利,而西皇子魏王李泰则有皇上的支持。所以你们二人无论怎么缠斗,终究是为一个小小的太子之位斗争。
依臣所见,太子殿下不妨尽早的做好登基的打算,若太子殿下首接成为了皇上,那一个小小的西皇子魏王李泰的生死还不是在太子殿下的一言之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