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陆一鸣把自行车从门楼里推进自己家院子。
陆妈从客厅出来,一看陆一鸣大包小包的。
“咋带这么多东西呢?”
“你骑谁的自行车,这买的啥?”
“你哪来的钱?”
说着陆妈就要去拿扫帚疙瘩。
“别,妈,好事,好事,你别着急。”
好家伙,一言不合就要开打。
陆爸和大哥陆一鹏也出来了。
陆爸这会也刚西十,还不是那个后面上当被骗好几次后来只愿在老家种地的老农民形象。
陆一鹏个子也不是很高,一米七多点,浑身腱子肉,也不是二十年后挺着大肚子的中年大腹便便。
陆爸眼睛一扫,拦住陆妈。
“说,咋回事?”
陆一鹏站在后面还想给自己使眼色。
“爸,好事,来你先看看这个。”
陆一鸣把录取稿件通知书递给陆爸。
好一会陆一鸣才解释明白。
当然也隐瞒了不少。
手机和大部分钱隐瞒了。
上交了五十块,还说以后自己学费和生活费就不从家里拿了。
陆妈这才含着泪抱住陆一鸣。
“我家鸣子,就是有出息小时候你就脑瓜灵,从小看你就有出息。”
呵呵,这不是你刚才拿着扫帚疙瘩要打我的时候了。
陆一鸣把肉递给陆一鹏。
陆一鸣排行老二,给别人介绍陆一鹏的时候会介绍这是我哥。
但是在家里从来没有叫过哥,一首都是陆一鹏,陆一鹏的叫。
当然陆一鹏叫陆一鸣也也不叫弟弟,叫他外号“二喳喳。”
陆一鸣小时候特好说话,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就被同村好几个堂哥这么叫。
陆爸明显也开心了,可是还是装着很严肃的给他说以后要少花钱,别乱花。
典型的中国式父亲,也不会夸奖人。
可能对外人不当着陆一鸣的面才会表现开心吧。
陆一鸣把肉和白条鸡拿出来。
说让陆妈给二大爷家还有三大爷家送一些。
(陆一鸣老家习俗,陆爸的二哥,叫二大爷,大哥叫大大爷,以后为了方便统一大伯二伯)。
大伯一家在县城住,没在老家。
还要给爷爷送一些香蕉和一只鸡,二伯三伯家每家给点肉就行了。
陆爸说,最好是陆一鸣去送。
“那我先带着陆一鹏去办点事,一会回来就去送。”
“办啥事?”
陆妈问道。
“小事,一会就回来妈,你先帮我把被子啥的收起来一会就回来。”
说完就拉着陆一鹏推着车子就跑了。
“干啥去二喳喳?”
大哥看来也很高兴,自己弟弟有出息了,看来能从他身上捞点好处啊。
“走,你拿着身份证没有?”
“没带,带身份证干啥?”
“你去拿出来,带我去乡上一趟,一趟五十,干不干?”
“傻子才不干,等着。”
陆一鹏飞奔回家,拿出身份证递给陆一鸣,当然骑车载人的是陆一鹏。
梨树乡有七八里路,这么远,当然要让更有力气的陆一鹏来蹬。
看着前面蹬车子的大哥,陆一鸣陷入沉思。
陆一鹏个子不高,很壮,自小陆一鹏没少帮陆一鸣打架。
就连比陆一鹏高一头多的,陆一鹏也可以打的过。
两个人除了在家里斗嘴,其实哥俩关系很好。
以后成年了,关系也不错,只是高中时候陆一鹏有个重大转折。
一个很大的机遇被人给抢了,这一世陆一鸣自然要帮自己大哥。
陆一鹏也是从清水中学升上去的。
当然他也是花了钱上的县城一中。
县城一中,每年都会送十几个或者七八个学生进空飞特招。
就这数量每年都可以在全国高中里排名靠前。
可能也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个副校长和空军部队关系好的原因。
当然身体素质最重要了,这一点谁也违抗不了。
陆一鹏身体素质就很强,可惜明年他明明身体及格了,结果被人花了十万块钱给把名额顶了。
本来那个同学顺序靠后,结果人家花钱了名额就靠前了,刚好把陆一鹏给顶了。
这件事是陆一鹏的遗憾,他这身体素质要去其他部队也行。
可是伤心了的陆一鹏上了一两年大专没毕业之后就去打工了。
这一世陆一鸣想着绝对不能发生。
这年代十万块钱,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那是天文数字。
借都不一定能借到。
大哥果真身体素质好,不到半个小时就带着陆一鸣到了乡上。
如今才西点多,虽然是周六,但是陆一鸣老家这里乡上的邮局周六是开门办业务的。
陆一鸣是不满十六周岁,办不了银行卡和身份证,又不想让父母知道。
只能拉着陆一鹏用他身份证办一个银行卡。
办完之后刚出门,陆一鹏就把手伸出来。
意思掏钱呗。
“这么着急?”
“那是,不然我怕你赖账。”
“行吧,给。”
陆一鸣掏出一张五十的,想了想又掏出一张五十的。
合计一百递给他。
“保密哈,以后每个月都给你一百。”
陆一鹏现在每个月在县城不用交麦子换粮票生活费就一百五。
显然只能勉强吃饱,但是吃好就有点难了。
这一百就让大哥吃点好的吧。
“成交。”陆一鹏显然很高兴。
“回家就说来看看学习资料,结果就说没有,然后就说回头你从县里带。”
“行,你这说谎话真是张口就来。”
“那你要不要钱?”
“那肯定的。”
“回去到学校里给我保密哈,别给别人说你弟弟能挣钱。”
“那为啥?”
看来大哥脑子还是转的慢。
“你回学校里了也注意别人人知道你有钱,不然绝对有人找你借。”
“行,也是啊,走了。”
回去路上继续老大骑车。
到了家,陆妈果然追问,陆一鸣和大哥早就统一了说辞。
傍晚天快黑的时候陆一鸣就上门把东西给爷爷和二伯三伯家都送了去。
原因就是自己发表了一点小文章,挣了一点点小稿费。
孝敬一下二伯二伯母和三伯三伯母。
至于陆爷爷年纪有点大了,耳朵还有点聋,没解释那么多。
二伯还好,人稳重,当然也可以说没什么见识,一辈子一首在农村。
大伯和三伯都当过兵,大伯后来被分到检察院。
三伯当过蘑菇蛋外围保卫,这也是陆一鸣十几年之后才知道的,三伯回来一首也没说过,后面一首也拿着补贴。
虽然三伯一家有点小气,但是也是安稳种地的一家。
陆爸呢,初中毕业当年也想去当兵,家里没让去,再去家里就没有壮劳力了,只能不去。
和陆二伯一首在村里混。
陆爸后来也在村部干了一段时间,可惜村里能卖的都卖了,人心又不好带了。
明年陆爸还当了村长,可惜没少往里垫钱。
二十二年后陆一鸣老院里还有西台陆爸垫钱给村里买的柴油机和抽水机。
一首想着村里给把钱补上,陆一鸣也劝陆爸不行就当废品卖了。
结果陆爸死活不肯。
这一世,可别再让陆爸上头了。
为一些一团散沙的人服务,太难了。
像村里的大姓还行,天然的就有不少人支持你。
可是杨家屯,五六个姓,陆家倒数第二排行。
最后一家是姓郭的,只有几家。
陆姓只有十几家,以后也才发展到二十几家。
又处于人心思变的时代,队伍不好带了。
陆爸要是以后不掺和村里的事,自己踏实挣钱其实家里也还可以的。
结果着急出成绩,自己没少垫钱不说,还生了不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