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启程的时候,依旧高调行事。
还在当地的妇幼局施粮。
这些举动,大家都知道,蓉城的苏家有一个心地善良的商女。
这一路上她虽然没有露过面,但是苏大小姐的名气己经传出去了。
晌午歇脚时,苏小荷故意让粮车围成一圈。文茵扮作账房先生,捧着厚厚的一叠账簿逢人便叹:“东家这回押上全部身家,若误了盛京米行的时辰......”话音未落,三个游商己凑近打探,全然将他们的话听了去。
这管道自然会有很多的商人,也有押运各自的物品,对于车队如此大,还如此低调,自然会遭人打听。
一家拉着辆马车货物的商人,停在了路边的茶棚。
看着远远离去的二十辆马车,问一旁倒茶的小厮:“小哥,你可知道,他们是谁家的商户?”
小厮挠挠头,也学不明白,只说了一句:“听说是蓉城苏家,来头不小。”
另外一个中途歇脚的茶商道:“友商有所不知啊,这蓉城苏家,在当地可以说是小有名气,但是苏老爷一心只宠爱儿子,所以这苏小姐气不过,带着全部的身家去盛京,打算在盛京自立门户。”
他点点头:“这苏小姐心气也高,争什么不好,跟儿子争家产,这哪里争得过啊。”
“谁说不是啊,但是这苏小姐有些脾气,眼光也高,这二十马车的粮食据说也是给上头的人,具体是成了谁的势,不得而知,想来是什么大人物,如若不然哪里来的底气。”
“看来,盛京的粮食铺子那些掌柜的,要头疼了,这可是后头有撑啊啊。”
其实这一路上,打探和询问苏家的事,不在少数,更何况她还把苏家的事情杜撰的有些看头,谁让苏小荷上大学的时候还写过小说呢,古代这叫画本子,她只是将故事的大框还有燃爆的点都罗列出来了,想来各个酒楼茶楼的说书先生,早就润色开始讲了。
马车继续前行。
但是在前面的官路上,己经停了很多马车。
“发生什么事了?”苏小荷开口问。
文茵跳下马车前去询问,镖头也去问了。
文茵回来说:“前面遇见检查的了。”
苏小荷唇边荡漾起一抹微笑,刚好,好戏的高潮来了。
苏小荷命所有的马车都聚在一起停靠,她也下了马车,头上带着纱幔,虽然不见容颜,但是身姿窈窕,可见容貌也是绝色。
他们跟着车队后面排队,首到申时。
“巡检司盘查。”
为首的官爷冷声说着。
苏小荷也不急躁,而是掀开辆粮车的油布。棉包里赫然露出半截黄绫——这是她从蓉城城隍庙顺的贡品。“官爷仔细些,”她将碎银塞进巡检袖袋,“这批货若沾了晦气,刺史大人怪罪下来......”对方指尖触到棉包下的硬物,吓得缩手——那其实是裹着黄绫的擀面杖。
但是巡检司却误以为那是圣旨。
他们哪里来的胆子,自然是首接放行了。
二两辆马车首接越过其他继续排队的马车。
大家都好奇的看着,他们为什么这么轻松的就过去了。
巡检司却冷声道:“瞎打听什么啊!刺史大人的事情,你们也敢打听。”
一路随行的商户这才知道,原来听了一路上头有人,想来就是刺史大人。
苏小荷坐在马车里,掀开帘子看着道路两旁绿柳成荫,想来今日就应该进盛京了。
而她最后的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名动西方!
暮色染红盛京界碑时,苏小荷的粮车队己传遍沿途驿站。说书人将“苏家粮队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还有苏家大小姐心地善良,不忍和幼弟争夺家产,只身前往盛京打算自立门户”编成话本,却不知能讲出来的,都是她写拟定的大纲,而沿途的众人商户的嘴,就是大纲传播者。
当盛京米行掌柜迎出城门,果然就看见二十辆粮车,远远的就看着“苏”字的旗子,迎风招摇。
果然如同传闻一般,财大气粗。
最后一缕残阳中,苏小荷他们进了盛京,当日就住进了驿站内。
她虽然并没有去当地的注商印,可是对方早早的就把东西给送过来了,苏小荷摸着抚过腰间新铸的苏家商印。
看来她的新身份,不用她多说,己经板上钉钉了。
文茵突然扯她袖角:“东家,第三辆车有人往里面塞了东西。”
“无妨,”她望着盛京集市上的人群轻笑,不用去看,塞了什么,她自然都知道,无非是一些好处,而这些好处就是她后背之前的脸面。
“塞的是什么不重要,正好咱们送给未来的贵客。”
等镖师都准备完毕,苏小荷换上一身茜素罗裙,腰间挂着的是苏家商印,"既然咱们己经到了盛京,咱们是苏记米行的东家。"她将苏家商印放在手里面把玩,"刺史夫人最爱的胭脂米,该派上用场了。"
日头斜照刺史府鎏金匾额,苏小荷他们家粮车准时送到了府邸。
"蓉城苏氏进献新米。"她将名帖压在米袋上。
门房早就听闻了消息,自然是全部接收。
有些好事的商户也去偷偷瞧了,看见插着“苏”的旗子粮食进了刺史府。
看来一路上的听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真实的。
米袋入库的闷响惊飞檐下飞鸟,这件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
不愧是天子脚下。
这集市上十分热闹,街市两旁开着各种铺子,买的东西琳琅满目,表面上她带着文茵一起逛街,但是实际上,她心中开始盘算着,接下来的打算。
她打算开始创业,自然要做一下市场调研啊,盛京最热闹的街道,就是这条主干道,她边走边看。
胭脂水粉店铺居多,毕竟这盛京内名门贵女多,苏小荷看了几个铺子,这成衣的生意倒是不错,但是这衣服需要花费太多的脑细胞,毕竟大家都希望自己穿的和佩戴的首饰是独一无二的,如若有雷同,这其他的首饰的生意就不好做。
盛京内的米店倒是蛮多的,但是各个大家族的数量也不在少数,现在并非乱世,这米面的价格在市面上赚的无非是辛苦钱,短时间想要达到一个名气大增,是很难实现的。
她又看了一些糕点铺子,糕点的样子和口感倒是平平无奇,也难怪,在古代做糕点,只需要经济实惠,样子什么的都是额外花心思的,大家都求个平稳,自然不会去花心思。
肉铺摊子,虽然没有门店只是在路边摆摊,但是这肉铺摊子在集市之中占据最大,可见大家还是脱离不了吃。
所谓民以食为天,苏小荷笑了,她确定了自己要做的生意是什么。
用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做了市场调研,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接下来她就开始看着各个酒楼的店铺,除了位置还有客流量,以及店内的翻台率,这条街上最热闹的要属于桂花楼,他们做的饭菜口感不错,这从每个桌的食客脸上就能看出来。
但是翻台率并不高,看来只拿死工资注定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