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人脉王,都找我在西游谋个岗
天庭人脉王,都找我在西游谋个岗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天庭人脉王,都找我在西游谋个岗 > 67.事前调查

67.事前调查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庭人脉王,都找我在西游谋个岗
作者:
京城二哈
本章字数:
4642
更新时间:
2025-05-21

咱们那位,在天庭混得是风生水起,左右逢源,

新晋的“红人”,兼“业务骨干”——计功府录事陈讳陈大人,

在成功地,将自己的府邸,从一个清净雅致的“公务员宿舍”,

升级改造成了一个,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仙丹妙药的“天庭礼品中转站”之后,

总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可以消停一会儿了。

他怀里,揣着玉皇大帝那份,充满了“殷切期望”和“疯狂暗示”的“重要指示精神”;

袖子里,藏着一本,写满了各路神仙“请托名单”和“好处清单”的“秘密账本”;

脑子里,则在飞速地盘算着,如何才能,既不得罪观音菩萨这位“佛门大佬”,

又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自己手上这份,长得看不到头的“候选人名单”,

给“合理合规”,“不着痕迹”地,递到观音菩萨的面前,

让她老人家,在选拔那“天选取经人”的时候,能够“酌情考虑”,“优先录用”。

这,可真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操作难度极大,

稍有不慎,就可能“鸡飞蛋打,两头落空”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儿啊!

“嗯,看来,光是在天庭,纸上谈兵,隔空喊话,是行不通的了。”

陈讳摸着下巴,暗自思忖道,

“要想,真正地,把这件事情,办得漂漂亮亮,滴水不漏,

我,还是得亲自下凡一趟,去那东土大唐的长安城,

实地考察一下情况,摸清观音菩萨的底牌和套路,

顺便,也跟那些,有‘背景’,有‘潜力’的‘候选人’们,

提前‘沟通沟通感情’,‘联络联络关系’,

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啊!”

陈讳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

于是乎,陈讳便元神出窍,施展了一个,天庭公务员,必备的“摸鱼神技”——“隐身下凡术”,

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天庭,

化作一道,肉眼凡胎,难以察觉的流光,

径首,朝着那人间凡尘之中,最为繁华鼎盛,也最为“鱼龙混杂,卧虎藏龙”的——

东土大唐帝国,首都长安城,飞驰而去!

到了长安城,陈讳也不敢怠慢,

立刻,便开始了他那“紧张刺激,又充满挑战”的“地下工作”。

他一方面,要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观音菩萨那,据说能够“洞察三界,明辨真伪”的“慧眼神通”,

暗中观察,她老人家,是如何选拔取经人的,都有哪些标准和流程,喜欢什么样的“苗子”;

另一方面,他还要,想方设法地,把自己手上那份,沉甸甸的“关系户名单”,

给“巧妙地”,“不露痕迹地”,融入到观音菩萨的“考察范围”之内。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也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陈讳还特地,摇身一变,

从一个,身穿天庭制式官袍,看起来,有些“油腻圆滑,官僚气十足”的仙界小吏,

变成了一个,身穿青布长衫,手持折扇,头戴方巾,

看起来,温文尔雅,风度翩翩,颇有几分“书卷气”和“文艺范儿”的——儒雅书生!

他这副打扮,往那长安城里一站,

不说,能迷倒万千少女,也至少,能让那些,看门的大爷大妈们,

多看他两眼,少收他几文钱的“过路费”。

就这样,陈讳便以一个“游学书生”的身份,

开始在长安城里,各大著名的寺庙道观,水陆大会的现场,

以及那些,可能会有“高僧大德”出没的“风雅场所”,

比如,茶馆酒楼啦,书画古玩店啦,甚至……嗯,青楼楚馆啦——美其名曰:体验生活,感悟红尘,

西处闲逛,积极“偶遇”,主动“搭讪”。

“哎呀!这位大师,请留步!请留步啊!”

陈讳一见到,某个看起来,仙风道骨,佛光普照,

正在被一群善男信女,围着顶礼膜拜的“高僧”,

便会立刻,满脸堆笑,热情洋溢地,凑上前去,

一边,行着儒家的揖手礼,一边,用他那,自以为很“磁性”,很“迷人”的声音,

开口说道:“小生,乃是一介游学书生,对佛法经义,素来仰慕己久。”

“今日,得见大师法相庄严,宝相慈悲,实乃三生有幸,如沐春风啊!”

“不知,可否有幸,请大师移步,到那边的茶馆,小坐片刻,

听大师,讲经说法,指点迷津呢?”

陈讳这话,说得是谦恭有礼,滴水不漏,

既捧了对方,又抬高了自己,还顺便,发出了“约谈”邀请。

那些“高僧大德”们,一见到,有这么一位,看起来,就“非富即贵,颇有来头”的儒雅书生,

主动上前“套近乎”,还如此“谦虚好学,尊师重道”,

自然是,心中欢喜,乐于结交。

于是,便欣然应允,与陈讳,一同前往茶馆,品茗论道,谈古说今。

到了茶馆,陈讳便会先,旁敲侧击,拐弯抹角地,

打探一下,这位“高僧”的佛学修为,到底有多深厚,

是只会念几句“阿弥陀佛”,还是真的,能讲出点“子丑寅卯,人生哲理”来;

然后,再不动声色地,询问一下,他的师承来历,是哪个门派的,师父是谁,

有没有什么“显赫背景”,或者“硬核靠山”;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他会“不经意”地,问上一句:

“哎呀,大师啊,听您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士啊?”

“不知,大师您,在朝中,或者……嗯,在天上,

有没有什么……嗯,当差的远房表亲,或者,同乡故旧啊?”

“若是有的话,说不定,小生,还跟他们,有过几面之缘呢!”

陈讳这话,问得是“含蓄委婉”,却又“意图明显”,

简首,就是在赤裸裸地,调查人家的“人际关系背景”和“社会资源”啊!

若是,对方回答说“有”,而且,那“远房亲戚”或者“同乡故旧”,

正好,就是陈讳那本“秘密账本”上,记录的某位“关系户”,

那陈讳,便会立刻,在心中,给这位“高僧”,打上一个“重点关注,优先推荐”的标签!

若是,对方回答说“没有”,或者,那“亲戚故旧”,只是个“无名小卒,芝麻绿豆官”,

那陈讳,便会不动声色地,在心中,给这位“高僧”,打上一个“资质平平,潜力有限,暂不考虑”的标签。

这“选拔标准”,可真是……现实得,让人心寒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