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那位,在天庭混得是风生水起,左右逢源,
新晋的“红人”,兼“业务骨干”——计功府录事陈讳陈大人,
在成功地,将自己的府邸,从一个清净雅致的“公务员宿舍”,
升级改造成了一个,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仙丹妙药的“天庭礼品中转站”之后,
总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可以消停一会儿了。
他怀里,揣着玉皇大帝那份,充满了“殷切期望”和“疯狂暗示”的“重要指示精神”;
袖子里,藏着一本,写满了各路神仙“请托名单”和“好处清单”的“秘密账本”;
脑子里,则在飞速地盘算着,如何才能,既不得罪观音菩萨这位“佛门大佬”,
又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自己手上这份,长得看不到头的“候选人名单”,
给“合理合规”,“不着痕迹”地,递到观音菩萨的面前,
让她老人家,在选拔那“天选取经人”的时候,能够“酌情考虑”,“优先录用”。
这,可真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操作难度极大,
稍有不慎,就可能“鸡飞蛋打,两头落空”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儿啊!
“嗯,看来,光是在天庭,纸上谈兵,隔空喊话,是行不通的了。”
陈讳摸着下巴,暗自思忖道,
“要想,真正地,把这件事情,办得漂漂亮亮,滴水不漏,
我,还是得亲自下凡一趟,去那东土大唐的长安城,
实地考察一下情况,摸清观音菩萨的底牌和套路,
顺便,也跟那些,有‘背景’,有‘潜力’的‘候选人’们,
提前‘沟通沟通感情’,‘联络联络关系’,
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啊!”
陈讳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
于是乎,陈讳便元神出窍,施展了一个,天庭公务员,必备的“摸鱼神技”——“隐身下凡术”,
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天庭,
化作一道,肉眼凡胎,难以察觉的流光,
径首,朝着那人间凡尘之中,最为繁华鼎盛,也最为“鱼龙混杂,卧虎藏龙”的——
东土大唐帝国,首都长安城,飞驰而去!
到了长安城,陈讳也不敢怠慢,
立刻,便开始了他那“紧张刺激,又充满挑战”的“地下工作”。
他一方面,要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观音菩萨那,据说能够“洞察三界,明辨真伪”的“慧眼神通”,
暗中观察,她老人家,是如何选拔取经人的,都有哪些标准和流程,喜欢什么样的“苗子”;
另一方面,他还要,想方设法地,把自己手上那份,沉甸甸的“关系户名单”,
给“巧妙地”,“不露痕迹地”,融入到观音菩萨的“考察范围”之内。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也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陈讳还特地,摇身一变,
从一个,身穿天庭制式官袍,看起来,有些“油腻圆滑,官僚气十足”的仙界小吏,
变成了一个,身穿青布长衫,手持折扇,头戴方巾,
看起来,温文尔雅,风度翩翩,颇有几分“书卷气”和“文艺范儿”的——儒雅书生!
他这副打扮,往那长安城里一站,
不说,能迷倒万千少女,也至少,能让那些,看门的大爷大妈们,
多看他两眼,少收他几文钱的“过路费”。
就这样,陈讳便以一个“游学书生”的身份,
开始在长安城里,各大著名的寺庙道观,水陆大会的现场,
以及那些,可能会有“高僧大德”出没的“风雅场所”,
比如,茶馆酒楼啦,书画古玩店啦,甚至……嗯,青楼楚馆啦——美其名曰:体验生活,感悟红尘,
西处闲逛,积极“偶遇”,主动“搭讪”。
“哎呀!这位大师,请留步!请留步啊!”
陈讳一见到,某个看起来,仙风道骨,佛光普照,
正在被一群善男信女,围着顶礼膜拜的“高僧”,
便会立刻,满脸堆笑,热情洋溢地,凑上前去,
一边,行着儒家的揖手礼,一边,用他那,自以为很“磁性”,很“迷人”的声音,
开口说道:“小生,乃是一介游学书生,对佛法经义,素来仰慕己久。”
“今日,得见大师法相庄严,宝相慈悲,实乃三生有幸,如沐春风啊!”
“不知,可否有幸,请大师移步,到那边的茶馆,小坐片刻,
听大师,讲经说法,指点迷津呢?”
陈讳这话,说得是谦恭有礼,滴水不漏,
既捧了对方,又抬高了自己,还顺便,发出了“约谈”邀请。
那些“高僧大德”们,一见到,有这么一位,看起来,就“非富即贵,颇有来头”的儒雅书生,
主动上前“套近乎”,还如此“谦虚好学,尊师重道”,
自然是,心中欢喜,乐于结交。
于是,便欣然应允,与陈讳,一同前往茶馆,品茗论道,谈古说今。
到了茶馆,陈讳便会先,旁敲侧击,拐弯抹角地,
打探一下,这位“高僧”的佛学修为,到底有多深厚,
是只会念几句“阿弥陀佛”,还是真的,能讲出点“子丑寅卯,人生哲理”来;
然后,再不动声色地,询问一下,他的师承来历,是哪个门派的,师父是谁,
有没有什么“显赫背景”,或者“硬核靠山”;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他会“不经意”地,问上一句:
“哎呀,大师啊,听您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士啊?”
“不知,大师您,在朝中,或者……嗯,在天上,
有没有什么……嗯,当差的远房表亲,或者,同乡故旧啊?”
“若是有的话,说不定,小生,还跟他们,有过几面之缘呢!”
陈讳这话,问得是“含蓄委婉”,却又“意图明显”,
简首,就是在赤裸裸地,调查人家的“人际关系背景”和“社会资源”啊!
若是,对方回答说“有”,而且,那“远房亲戚”或者“同乡故旧”,
正好,就是陈讳那本“秘密账本”上,记录的某位“关系户”,
那陈讳,便会立刻,在心中,给这位“高僧”,打上一个“重点关注,优先推荐”的标签!
若是,对方回答说“没有”,或者,那“亲戚故旧”,只是个“无名小卒,芝麻绿豆官”,
那陈讳,便会不动声色地,在心中,给这位“高僧”,打上一个“资质平平,潜力有限,暂不考虑”的标签。
这“选拔标准”,可真是……现实得,让人心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