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疯子传奇
康疯子传奇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康疯子传奇 > 疯少年与万物书

疯少年与万物书

加入书架
书名:
康疯子传奇
作者:
老山情
本章字数:
6176
更新时间:
2025-05-13

第一章 碎瓷片里的谷神

深州秋收后的田野飘着秸秆香,康小远蹲在土地庙废墟里,指尖在瓦砾堆中翻捡。他时而对着碎瓷片傻笑,时而把沾满灰土的陶片按在额头上,像在倾听什么秘密。

“小远又犯傻了!”路过的虎娃朝他扔土块,“土地庙都塌了半年,还能捡到金子不成?”少年却突然起身,手里攥着半片绘着谷穗的陶片:“谷神爷爷的胡子被瓦砾压弯啦,得用露水泡三天才能首起来。”

没人知道,三天前康小远路过坍塌的土地庙时,听见了细微的叹息。碎陶片上的谷神画像皱着眉,谷穗垂得比霜打的庄稼还低。他蹲在废墟里整整三天,把二十三片碎陶片拼成完整的谷神像,用晨露调和灶心土,修补神像衣褶间的裂痕。

秋分那日,村民们发现荒芜的庙基上突然冒出青芽。康小远蹲在新立的谷神像前,对着石案上的碎瓷片堆说话:“王大爷家的麦种留了最的,李婶把谷糠埋在您脚边当褥子,今年冬天不怕冷啦。”

第二章 井龙王的咳嗽声

霜降后的西井水面结了薄冰,康小远趴在井沿上,耳朵贴着石栏一动不动。路过的张叔以为他掉井里了,凑近却听见少年喃喃自语:“井龙王爷爷咳嗽得厉害,得用槐树皮煮水喝。”

当晚,他抱着一捆晒干的槐树皮跳进井里。井水竟自动分开,露出青石板砌的龙宫门。门楣上的水晶灯忽明忽暗,井龙王正抱着金壶打喷嚏,龙角上挂着几丝冰渣——原来寒潮提前三天来了,冻得老龙王受了风寒。

“爷爷喝这个。”康小远递上装着槐树皮汤的葫芦,“后屯村的人说,井水比往年暖三分,是您把龙宫里的暖玉移到井底了吧?”井龙王愣住了,他确实为护佑村民悄悄改了地脉,这少年竟连这点都知道。

喝下药后,井龙王的咳嗽声变成了轻笑:“难怪土地公总夸你,凡人中竟有能看见‘万物书’的。”他挥挥龙爪,井壁上浮现出细密的水纹文字,记录着百年间的旱涝灾劫。康小远看不懂字,却能从水纹的波动中“读”出,明春将有罕见的倒春寒。

第三章 倒春寒里的泥人阵

立春后的第五天,康小远在打麦场堆起了上百个泥人。泥人形态各异:有的举着麦穗,有的抱着陶罐,还有的牵着耕牛。他不让任何人靠近,自己跪在中央,用手指给每个泥人点上眼睛。

“小远中邪了!”虎娃的娘扯着孩子跑,“堆这么多泥人,莫不是要招鬼?”只有康大柱注意到,弟弟在泥人身上抹的是灶膛灰——那是奶奶生前说过的“驱寒土”。

倒春寒来得毫无征兆,漫天大雪压弯了刚抽芽的麦苗。村民们躲在屋里唉声叹气,康小远却带着泥人阵冲进麦田。他把泥人按北斗方位摆好,每个泥人手里都插着片浸过井龙王暖玉水的槐叶。

奇迹在黎明前发生了:泥人阵中央升起淡淡金光,雪花落在麦田边缘就化作水汽。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泥人脸上时,它们竟齐齐转身,面向村口的真武庙——那里的泥像不知何时全披上了“金甲”,宝剑尖正指着寒流来的方向。

第西章 真武庙的守夜人

倒春寒过后,真武庙的泥像前多了个草垫。康小远每晚都抱着棉被睡在香案前,说“要陪泥像爷爷们守夜”。庙祝想赶他走,却发现少年总能在五更天准确指出庙顶的漏雨处,还能用蜘蛛网混着糯米浆修补砖缝。

“金童的簪子松了。”某天清晨,他突然指着玉女像的头发,“再掉下来要砸到供桌上的烛台啦。”庙祝爬上去查看,果然发现玉女头顶的银簪只剩半根,再晃两下就要坠落。

更神奇的是梅雨季节。康小远每天天亮前绕庙三圈,把露水收集在葫芦里,洒在泥像的甲胄缝隙间。原本要长霉的泥胎竟始终干燥,连真武大帝脚下的龟蛇二将,眼睛都比往日明亮三分。

“他能看见泥像的‘病’。”老庙祝偷偷告诉村长,“就像郎中给人号脉,小远给神灵查体。”村民这才想起,去年秋天康小远曾对着倒塌的土地庙哭了整夜——那时他就知道,谷神的“金身”受了伤。

第五章 麦穗上的星光语

小满时节,康小远开始在麦田里“跳舞”。他光着脚踩过每垄麦苗,时而弯腰对麦穗说话,时而捡起石子摆成奇怪的图案。路过的佃户看见,发现他摆的是北斗七星阵,每个星位上都放着粒带虫蛀的麦粒。

“别踩坏了麦子!”地主的管家举着鞭子赶来,却被康小远拦住:“这些麦穗被夜露冻着了,得让星星的光透进麦芒。”他指着麦尖上的露珠,在阳光下竟折射出七彩光,像给每株麦子戴了顶小皇冠。

三日后,被踩过的麦田反而比别处旺盛。佃户们发现,原本生虫的麦穗里,害虫全被某种透明的丝线捆住,悬在麦秆上——那是康小远请蜘蛛精织的“护粮网”,他早从蛛网的震动中听懂了虫灾的预警。

最让人称奇的是麦收前夜。康小远带着全村孩子在田边点起槐花灯,自己躺在麦垛上,对着银河比划手势。虎娃后来回忆:“小远哥的手影投在云上,像在跟星星下棋,每颗星子都闪了三下才定住。”

第六章 破庙里的万物书

中元节的雨夜,康小远抱着一摞桦树皮冲进破庙。他浑身湿透,怀里的树皮却干燥如初——那是他用井龙王给的避水珠护着的“宝贝”。

“谷神爷爷,该教我认‘旱灾纹’了。”他对着墙角的碎陶片磕头,墙缝里渗出的水竟在地上写出三个大字:旱魃至。少年掏出炭笔,在桦树皮上临摹水纹,笔画间竟有细沙流动,那是土地公送来的“沙时计”,能测算干旱时长。

这样的夜晚越来越多。康小远发现,每处废墟、每棵老树、甚至每片落叶上,都藏着“万物书”的残页。破庙的砖纹是山神的行军图,老槐树的年轮是树灵的日记,就连河蚌壳上的纹路,都是河神记载的水文变迁。

他看不懂文字,却能“感觉”到其中的意义。当他把桦树皮上的“旱灾纹”拿给村长看时,树皮突然自燃,灰烬中浮现出抗旱的方法:“挖十二口井,井台刻龟纹,井水永不枯。”

第七章 龟纹井的奇迹

深州大旱那年,后屯村却没断水。村口的十二口新井里,井水始终漫到井口,水面漂着永不凋谢的槐花瓣——那是康小远求井龙王布下的“护井花”。

旱魃过境的前夜,康小远独自坐在真武庙前。他给每尊泥像都系上红绳,绳头绑着晒干的麦穗——那是村民们偷偷塞给他的,没人再说他疯,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少年正用自己的方式与旱灾对抗。

“泥像爷爷们,该醒醒了。”他摸着真武大帝的剑鞘,剑鞘上的龟纹突然发光,映得整个庙堂如同白昼。当第一缕旱风刮来时,十二口井同时喷出清泉,形成水幕护住村庄,泥像们的甲胄上竟凝着水珠,像是刚打完一场硬仗。

旱魃退去那天,康小远病倒了。他发着高烧,却还惦记着给土地庙补瓦:“谷神爷爷的披风被旱火烧了角,得用浸过露水的陶土补……”哥哥康大柱擦着泪,终于明白弟弟这些年的“疯癫”,原是替全村人背负着与自然沟通的重担。

第八章 永远的对话者

三年后的端午,后屯村的真武庙重新修缮完毕。康小远蹲在新塑的玉女像前,给她别上朵新鲜的银槐花:“这次的簪子用了糯米胶,再也不会掉啦。”

香客们发现,无论何时来看,康小远总能准确指出泥像的“变化”:“金童的腰带松了三指,该让庙祝换根新绳”“龟蛇二将的眼睛朝东偏了半寸,那边的河道要疏通”。这些话起初没人信,首到按他说的做,果然避免了险情。

深州一带渐渐流传开这样的说法:康疯子不是疯子,他是“万物的翻译官”。他能听见石头的呼吸、看懂水流的文字、明白草木的悲喜,用最单纯的心,守护着天地间最古老的智慧。

如今,当你路过后屯村的真武庙,或许会看见个穿青布衫的少年,正对着庙墙作揖,绕开泥像的脚尖走路。别笑他痴傻——他刚听见土地公说,西山坡的野莓熟了,该让村里的孩子们去采;井龙王托话,明晚的月光适合照螃蟹,记得在河边留盏灯。

那些曾被当作疯话的言语,早己像庙前的槐树,在岁月里长成了参天巨树。它的枝叶接住每滴露水、每片星光,将万物的秘密,酿成照亮人间的智慧之光。而康小远,这个永远的“疯少年”,依然蹲在时光的角落,与每块砖、每片瓦、每缕风,说着最动人的悄悄话。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