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庙
吕洞宾庙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吕洞宾庙 > 第九章:铁拐李修桥

第九章:铁拐李修桥

加入书架
书名:
吕洞宾庙
作者:
老山情
本章字数:
5722
更新时间:
2025-05-09

楔子·河妖夜哭

巴河镇的老槐树又落了一层花。铁拐李的葫芦在腰间晃出细碎金光,拐棍头的青铜葫芦纹刮过青石板路,发出与更夫梆子相和的声响。三更天的雨丝浸着槐花甜,却掩不住河对岸传来的啜泣——那是持续了七七西十九天的哭声,像浸了水的麻绳绞着人心。

"李仙长留步!"守夜的王老汉攥着灯笼追上来,光映在他红肿的眼皮上,"今日又有渔船翻了,张小哥的婆娘抱着襁褓在渡口跪了整宿......"话音未落,河面突然炸开青磷火光,一个披头散发的身影从漩涡中升起,哭声化作尖啸:"还我骨殖!还我骨殖!"

铁拐李的葫芦盖"咔嗒"弹开。他嗅了嗅夜风,拐杖轻点地面,石缝里渗出的水珠竟在半空凝成骷髅形状——正是被河水吞噬的亡魂执念所化。三日前他路过吕洞宾庙,见庙前的渡碑生了裂痕,便知这巴河底下镇着的河妖怕是要现世了。

第一章 断碑记

吕洞宾庙的晨钟响过七声,铁拐李的拐棍己戳在河中央的断碑上。碑身刻着"镇澜"二字,却在水位线处断成两截,断裂面布满齿状凹痕,分明是被妖物啃噬所致。

"好个贪食的孽障。"他蹲下身,指尖划过碑上的洞宾斩蛟纹,忽然听见水下传来闷笑:"瘸腿叫花子也敢管闲事?这巴河是我千年巢穴,尔等凡人修桥铺路,分明是拆我骨床!"

河面骤然翻涌。铁拐李借力跃至岸边,却见浑浊的河水中浮出累累白骨,每根指骨都缠着渔网残片——正是近月来失踪的渔民尸骨。他的葫芦突然发烫,倒出三滴瑶池玉露洒向河面,白骨竟在光华中化作点点萤火,向庙中洞宾像飞去。

"老瘸子!"河妖的怒吼震得芦苇弯腰,"你毁我骨兵,我便让这河再吞百人!"话音未落,上游突然传来山崩般的巨响,三棵合抱粗的柳树被连根拔起,顺着洪流砸向渡口的木栈桥。

铁拐李的拐杖突然化作丈许长的铁锚。他单脚点地,葫芦里的仙酒化作铁链,竟生生将三棵巨树拖向岸边。树皮剥落处,露出树干上密密麻麻的刻痕——全是过往船家祈求平安的祝祷,却被河妖削去树皮,断了人间香火。

"原来你怕的是人心聚。"铁拐李擦了擦葫芦嘴,忽然望向围拢来的村民,"乡亲们可愿随我修桥?这桥若成,河妖便再难兴风作浪。"

第二章 聚沙篇

修桥的消息传开时,吕洞宾庙的香炉前跪满了人。铁拐李坐在庙门槛上,看着七十八岁的石匠老周抱着凿子磕头,十五岁的虎娃捧着攒了半年的铜钱,还有那失去丈夫的张娘子,竟剪了满头青丝作修桥的缆绳。

"仙长,这是俺男人出海时带的妈祖符。"张娘子将泛黄的符纸放进铁拐李的葫芦,"若能镇住河妖,妾身愿在桥头守一辈子渡船。"

铁拐李的眼眶微热。他倒提葫芦,将众人的信物尽数收入其中,忽然看见庙中洞宾像的衣角无风自动——分明是吕洞宾借香火显灵,默许他动用庙中存的"聚仙石"。

修桥的基石要取河心的玄武岩。铁拐李拄着拐杖踏入寒水,拐棍头的青铜葫芦突然发出蜂鸣,竟在河底照出一条蜿蜒的妖骨隧道。他顺着微光探去,忽见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仔细辨认竟是百年前的修桥记:

"嘉庆三年,巴河决堤,吕仙显圣,率百姓以聚仙石为基,铸铁索七十二根,成通津桥。后有渔妇坠河,河妖吞其骨,断碑蚀索,桥毁人亡......"

"原来如此。"铁拐李摸着石上的凹痕,那里还留着当年吕洞宾斩妖时的剑痕,"河妖吞了人骨,便借怨气啃噬桥基,百年轮回,竟是要吸干这方水土的人气。"

他取出葫芦,将村民的信物化作金光,打入聚仙石中。当第一根铁索抛入河面时,河底突然传来剧痛的嘶吼,浑浊的河水竟在瞬间澄清,露出河底堆积的森森白骨——足有三百具之多,全是历年被河妖吞噬的冤魂。

第三章 渡魂夜

七月十五,中元鬼门开。铁拐李在桥头摆下盂兰盆,盆中浮着三百盏河灯,每盏都写着亡者的姓名。他拄着拐杖绕桥三匝,拐棍头的葫芦突然喷出烈焰,将河灯引燃成引路的星火。

"各位乡亲,随我念渡魂咒!"他的声音混着庙中钟声,惊起宿鸦无数,"一渡筋骨归,二渡怨气化,三渡轮回顺......"

河底的白骨开始发光。最先起身的是张娘子的丈夫,他对着妻子的方向跪下磕头,身影渐渐透明;接着是老周的祖父,他摸着石匠工具,朝孙子露出欣慰的笑。当最后一盏河灯漂向远方,河面突然浮出一块玉笏,正是当年吕洞宾镇妖所用的"通河笏"。

"好个老瘸子,竟破了我的骨牢!"河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形,却是个身着官服的老者,腰间还别着半块断裂的玉笏,"我本是前朝河伯,因治水不力被斩,魂魄困在河底,只能靠吞噬生魂维持形......"

铁拐李的拐杖突然停在半空。他看着河妖眼中的哀求,想起庙中碑文记载:"乾隆二十年,河伯贪墨修河银,致堤坝溃决,朝廷斩其首,弃骨于河。"原来这河妖竟是被斩首的河伯怨灵所化。

"你若愿散了妖力,我便求吕仙向天庭讨个转世名额。"铁拐李取出孟婆汤,"否则这三百冤魂的怨气,终会让你魂飞魄散。"

河妖盯着孟婆汤,忽然痛哭流涕:"我错了!当年贪财害了百姓,如今困在河底,每日听着生者哭死者嚎,才知什么叫生不如死......"他化出原形,竟是一段缠着锁链的脊梁骨,"求仙长给个解脱!"

第西章 通津成

霜降那日,巴河上飘起初雪。铁拐李站在新修的通津桥头,看着老周父子在桥栏上刻洞宾斩蛟纹,虎娃举着红绸往铁索上系,张娘子端着热姜汤分给众人。

"仙长,这桥名就叫'渡仙桥'如何?"王老汉抹着眼泪笑道。

铁拐李却摇头:"就叫'通津'吧,取通达津液、沟通人神之意。"他忽然望向吕洞宾庙,见洞宾像手中的拂尘轻轻摆动,分明是赞许之意。

桥成之日,河底传来闷响。铁拐李知道,那是河伯的脊梁骨化作了桥基的一部分,从此永镇河妖。他摸了摸腰间的葫芦,里面还存着村民的信物,每一件都透着暖人的烟火气——原来最厉害的镇妖符,从来不是仙法,而是人心的聚散。

暮色中,有商船鸣笛过桥。铁拐李的拐棍头突然闪过金光,他看见千里外的岳阳楼畔,吕洞宾正对着他举杯遥敬。葫芦里的仙酒突然泛起涟漪,映出巴河镇未来的景象:桥头茶馆飘着茶香,渡口停满渔船,孩子们在桥栏上刻下新的故事。

"瘸腿叫花子,倒也做了件妙事。"他自嘲一笑,拐棍轻点桥面,石板上竟自动浮现出一行小字:"桥通则心通,心通则妖散。"这是他用自己的仙骨刻下的箴言,愿这通津桥不仅渡人过河,更渡世间万千执念。

尾声·槐花香

次年清明,铁拐李的葫芦又沾了巴河的水汽。他坐在老槐树下,看着张娘子抱着孩子在桥头焚香,虎娃己跟着老周学石刻,桥栏上的洞宾像竟比庙中的更显灵验。

"县长要走了?"虎娃捧着新刻的葫芦纹石雕追上来。

铁拐李接过石雕,突然听见河水中传来轻笑——是河伯的转世灵童在戏水。他将石雕放在桥栏上,葫芦里的仙酒化作细雨,洒在新抽芽的槐树上:"天下桥多,可这通津桥只有一座。记着,若有河妖作祟,便敲敲这石雕,老汉我在蓬莱岛也能听见。"

拐杖点地,金光闪过。当村民们抬头时,桥头只剩半片葫芦叶在春风里打转,槐花香混着河水的清冽,漫过新修的通津桥,漫过吕洞宾庙的飞檐,漫过所有被妥善安放的记忆与希望。原来神仙修桥,修的从来不是石板铁索,而是让人间烟火,永远能跨过岁月的湍流,在对岸开出新的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