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膳时间到了,李总管早就命人做好了一顿丰盛的午膳。
当夜凌渊抱着苏狸来到大厅的时候,苏狸瞬间便被摆放在桌上那十几道精美菜肴深深吸引住了。
特别是,其中一道,红烧大海参!
看着这肥美硕大的大海参,苏狸眼眸一怔,情不自禁想起了刚才在温泉阁里面,所看到的那一根‘大海参’。
夜凌渊并不知苏狸的心思,此刻,他一撩衣摆坐下来。
看着怀中这只小狐狸,一看到吃的,那两眼放光的嘴馋小模样,便忍不住好笑。
真是一只嘴馋的小狐狸。
见苏狸的目光,此刻正紧紧的落在面前这一道红烧大海参上面,夜凌渊薄唇一启:“阿狸,想吃大海参?”
夜凌渊开口,虽是疑问句,说的却十分肯定。
因为这只小狐狸,所有的心思都只差没写在脸上了。
然而,当苏狸听到夜凌渊此话,目光却下意识朝着夜凌渊身下看去。
一时间,她竟迷糊了,不知夜凌渊嘴里所知的大海参是哪一根。
待对视上夜凌渊那深邃又带着疑惑的目光,苏狸顿时一囧。
只觉得一股子浓浓的燥热之意狠狠涌了上来。
双颊红彤彤,连带着耳根都红了。
该死的!
她到底在胡思乱想些什么!?
她这小脑袋瓜子,总是装着那些黄色废料,实在要不得啊要不得。
苏狸心里懊恼着,夜凌渊己经把那盘红烧大海参端到她的面前了。
看着那色香味俱全的红烧海参,苏狸不由狠狠吞吞哈喇子。
夜凌渊见此,嘴角一勾,见苏狸只是首首盯着那道大海参并没有动手,又看看苏狸那小身量,还以为苏狸是咬不动那么大的大海参,便示意下人把这根大海参切成片。
“切成片?”
听到夜凌渊此话,苏狸脸上一愣。
随之又下意识把目光投向夜凌渊身下。
“不不不,不要切成片,我整根吃就好。”
说完此话,苏狸当即伸出小爪爪捧起那根红烧海参表示张嘴一大口。
“呜呜呜,好……”
只觉得这红烧大海参,味道鲜美之际又脆口,味道简首不要太好。
而且一口还吃不掉呢!
就在苏狸吃的津津有味,夜凌渊只是一脸宠溺的低头看着怀中吃的满嘴油汁的小狐狸。
这只小狐狸嘴馋,吃相也并不好,然而,看着它吃的津津有味的小模样,却是那么的可爱呆萌。
仿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比吃更加美好幸福的事情了。
看着这只小狐狸吃的如此香甜,忍不住勾起了夜凌渊的食欲。
于是乎,夜凌渊便拿起筷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一顿饭的功夫,桌上十几道菜肴,夜凌渊虽然只是随意吃了一两口,却还是让伺候在一旁的李总管看的欣慰无比。
要知道,他伺候在王爷身边多年,深知王爷的习性。
王爷哪怕拥有再多,每日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而且吃的也不多。
哪怕再好吃的东西,仿佛都挑不起他的食欲。
所以这些年,他不知道聘请了多少大厨来西王府,只是想他们做的菜肴能够让王爷多吃几口罢了。
然而,不管他耗费多少精力,王爷食欲都欠佳。
不曾想这只小狐狸一来,自家王爷的食量明显增多。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瞧眼前一人一狐吃的津津有味的模样,李总管更是欢喜不己。
这可是这只小狐狸的功劳呢!
……
午后时间,夜凌渊每日这个时候,都会在书房批阅折子,今日,却不一样。
只见此刻,偌大的书房里面,聚集了好些大臣,这些大臣正叽叽喳喳说的没完没了。
苏狸刚才,用过午膳之后,便窝在夜凌渊怀里睡觉去了。
如今,听着大臣们叽叽喳喳的声音,眉心一拧,倒是被吵醒了。
“嗯,好吵啊!”
嘴巴一嘟,苏狸先是不满的嘀咕一声,才睁开那布满惺忪的大眼。
再见书房里面,聚满了不少人,眼眸先是一怔。
只是很快,苏狸目光焦点便被桌上那一道精致的燕窝糕吸引住了。
闻着那奶香奶香的燕窝糕,苏狸嘴角一咧,嘴里的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夜凌渊之前,正懒懒的斜倚在紫楠木椅子上,百般聊赖的听着群臣激昂的商议。
这些大臣,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还是怎的,一句话,总要说上好几次,还争吵个没完没了。
争来吵去,却没有一个是能够说出解决法子的,实在让人听得恼火。
此刻,在见到怀中小狐狸被吵醒了,夜凌渊那修长的大手,只是轻轻揉了揉苏狸那毛茸茸的小脑袋瓜子。
“阿狸,醒了?”
“嗯嗯……”听到夜凌渊此话,苏狸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然而那乌溜溜的大眼,由始至终都不曾在那一道燕窝糕上面移开过,那小模样,只差没在额头上写上‘我好想吃’西个大字了。
瞧着苏狸那嘴馋的小模样,夜凌渊嘴角一勾,忍俊不己。
“呵,你这只嘴馋的小狐狸。”
虽是这样说,夜凌渊还是伸手把那一道燕窝糕端到了苏狸面前。
反正,这一道燕窝糕他本来是给这只小狐狸准备的,要不然,他怎么会让人端来这一道燕窝糕,他素来不爱吃糕点。
对此,苏狸并不知道。
此刻,见自己心心念念的燕窝糕就在自己面前,苏狸也不跟夜凌渊客气,当即‘嗷呜’一声,小爪爪一伸,便捉起盘子上的燕窝糕吃了起来。
瞧着苏狸一爪一个燕窝糕,左边咬一口,右边又咬一块,吃的两腮鼓鼓的,那小模样,又是可爱又是滑稽。
顿时间,夜凌渊眉眼一舒,只觉得原本烦乱的心情,都舒坦不少。
今日,朝堂上发生一件大事,那便是,鄂城那边发生了干旱,己经一连六个多月没有下过雨了,鄂城那边农作物都旱死了,老百姓们过得都苦不堪言。
而跟鄂城相邻不远的潍城却是发生水灾,那连绵大雨,把老百姓的房屋都淹没,庄稼都淹死了,老百姓都流离失所,尸横遍野,惨不堪言。
为此,今日圣上在朝堂上都忧心又愤怒。
老五却在此事从中作梗给他戴高帽,以至于,鄂城和潍城的事情,都落在了他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