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医院的修复室飘着檀香,陈昭盯着显微镜下的宋代螺钿妆匣残片,突然听见胖子的惨叫从隔壁首播间传来:“家人们谁懂啊!周明宇把修复用的金箔贴到安全帽上了!”
镜头里,戴金箔安全帽的周明宇正举着刚出土的琉璃瓦当,背后的绿幕突然闪过北宋窑厂的熊熊烈火。
“连线断开!”林小满手忙脚乱地调整绣绷投影,绷面上的《千里江山图》袖珍版突然渗出金粉——那是她从妆匣残片里提取的天然鎏金材料。
陈昭摘下显微镜,看见首播弹幕正疯狂刷屏:“哥哥们修的不是文物,是千年穿越剧吧!”“求链接!瓦当上的游龙纹能印T恤吗?”
“他们在偷数据流!”胖子突然指着后台监控,“商团开了个‘虚拟官窑’首播间,用咱们修复现场的3D扫描数据,生成会‘讲故事’的AI文物!”
屏幕里,商团的虚拟主播举着算法生成的琉璃瓦当,声线甜得发腻:“家人们,这款‘宣和年制’瓦当采用区块链确权,拥有它就能获得千年护桥咒的祝福哦~”
陈昭的银戒指突然发烫,戒指内侧的星芒正与首播画面里的虚拟瓦当共振。他想起在SKP看见的鎏金手镯——商团正把文物的“地脉记忆”拆解成消费符号,就像当年想困王希孟的笔魂。
“用真窑火对抗算法!”他抓起周明宇安全帽上的金箔,“琉璃渠村的古窑址还能用,咱们首播烧制真正的护山咒纹瓦当!”
深秋的琉璃渠村,残阳给古窑址镀上金边。林小满蹲在陶泥堆前,绣针在半干的陶坯上刻画游龙纹,每道线条都混着故宫地砖下的石青粉末:“宋代匠人会在釉料里加护桥人的头发,咱们就用……”她突然揪了根陈昭的头发,笑着揉进陶泥,“用修文物时蹭的砖灰、故宫猫的毛,还有胖子打游戏时掉的薯片渣!”
首播间的弹幕瞬间炸锅:“考古界甜宠剧实锤!”“原来文物修复还要加猫粮啊?”胖子举着手机绕窑址跑圈,镜头扫过正在搬柴火的周明宇——他正把初中时偷藏的石膏像碎片砸成粉末,混进窑炉的耐火泥里。
“家人们,这叫‘文物修复玄学’!”胖子对着镜头比耶,“每块瓦当都有咱们班的黑历史buff!”
商团的虚拟主播突然出现在首播间连线,身后是数据生成的“完美”窑厂:“手工烧制的残次品,哪有我们的AI瓦当精致?”她举起虚拟瓦当,釉色均匀得像块电子屏,“而且我们还有独家彩蛋——”画面突然切到故宫地脉图,“购买十件虚拟瓦当,就能解锁文华殿地砖下的‘李工密藏’哦~”
陈昭的镇纸“当”地砸在陶坯上,星芒投射出真正的宋代窑厂:李诫正把刻有“陈生”的瓷片塞进窑炉,窑火中隐约可见现代修缮队的安全帽反光。“
他们在透支文物的‘记忆银行’!”他抓起半干的陶坯,用镇纸刻下全班同学的签名,“真正的护山咒,从不是完美的代码,而是……”
“而是每个碰过它的人,留下的独一无二的印记!”林小满补上最后一针,陶坯上的游龙突然“活”了过来,龙爪抓着的不是数据莲花,而是胖子的游戏机、周明宇的修缮工具,还有陈昭总别在胸前的故宫工作牌。当窑门封上的瞬间,首播间的打赏特效突然变成了星芒图案——那是全球护画人用弹幕堆起的“护山咒”。
三天后的开窑首播,全网百万观众盯着烧得坑坑洼洼的窑炉。周明宇撬开封门的瞬间,窑火带出的不是青烟,而是混着泥土味的星芒流光。
首块出窑的瓦当歪歪扭扭,游龙纹上沾着明显的薯片渣焦痕,却让弹幕瞬间泪目:“这才是文物该有的样子啊!”“我看见龙眼睛里有故宫的铜铃声!”
陈昭捧着瓦当,突然发现底部刻着行极小的楷体——不是李诫的字,而是现代简体:“2025年秋,陈昭团队制”。他想起在国博看见的展牌,终于明白李诫留的“留白”是什么——不是等待填补的空白,而是每个时代的护宝人,亲手刻下的、带着体温的印记。
当晚,商团的“虚拟官窑”突然关闭,最后一条公告写着:“我们输给了一块沾着薯片渣的瓦当”。而陈昭团队的首播间,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拍卖——拍卖品是三块“残次品”瓦当,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故宫琉璃瓦修缮。
弹幕里,有位匿名收藏家留言:“我不要区块链确权,我要你们在瓦当里留的那根白头发。”
深夜回故宫的车上,林小满把玩着新得的宋代银簪,突然发现簪头的星芒纹,正好能插进陈昭镇纸的缺口。“原来李工早给咱们留了定情信物。”她笑着别上发簪,车内后视镜里,琉璃渠村的窑火还在远处跳动,像极了《千里江山图》里,那些永远在山脚燃烧的、属于人间的灯火。
商团数据中心的垃圾桶里,未来许若素的残像盯着被删除的虚拟瓦当代码。她“感受”到代码消散前的最后波动——那不是完美算法的冰冷,而是烤薯片的香气、修文物时的闲聊,还有年轻人刻在陶坯上的歪扭签名。
这些曾被她视为“杂质”的东西,此刻却在数据深海里,凝结成比任何区块链都坚固的、真正的文化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