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一大清早,但荣庆堂正堂的大铜炉里炭火正旺,老远就能瞥见炉盖空洞中散发着火光。
整个荣庆堂五间上房俱都洋溢着暖意,浑不似外边儿刺骨的阴寒。
王健刚进屋,就见林黛玉搀着贾母从卧房出来。
他箭步上前单膝拜倒道:“给老太太请安。”
贾母伸手隔空虚扶,笑吟吟道:“好孩子无需多礼,快起来罢。”
王健便笑着站了起来,林黛玉便扶着贾母在炕垫上坐下。
“虽说也是自家孩子,到底你来是客,无须如此多礼。 我常告诫宝玉和几个丫头,有孝心是好的。倒也不必每日都来问候,我能吃能睡得,康健的不得了。反倒你们小辈这个不来那个来,有时候我老人家想清净一会子,歇个觉打个盹儿也是奢侈了。赶你们走吧,又怕驳了你们的面子。”
显然贾母也才刚起床梳洗完毕,琥珀这时端来茶水。林黛玉接过一盏,捧在贾母面前。
贾母端过来如是笑说:“ 昨儿住的可习惯?”
王健也接过琥珀端来的香茗,笑道:“我向来不挑床的,困了倒头就睡,一切都妥当。”
贾母喝罢茶水,将茶盏放在几上,点点头,道:“学里还没去过吧?”
王健道:“ 大姐说这会儿她走不开,等晌午饭后就有闲了,到时再带我去学里。”
贾母点点头:“你姐姐是个懂理儿的,去学里读书好比拜师学艺,非得正式些才行。”
说到这里,贾母又扭头看向鸳鸯:“今儿几了?我怎么觉着今儿是冬至了?”
鸳鸯略微一算,便娇呼道:“呀,我还真忘了,今儿真是冬至。”
贾母就笑道:“冬至下雪,九九有雪,来年必是个丰收年呐。就是这个冬季会很冷哦。”
林黛玉歪着头问道:“ 昨儿听凤姐姐说北方冬至这天都要吃饺子吗?”
贾母笑道:“不过是应个景儿罢了,有这个习俗倒是不假。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才吃饺子的。”
王健是京都长大的孩子,自然也知道这个典故。
林黛玉出生在江南扬州,没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自然也对这种事情不太关注,听了贾母的话,便起了好奇。
|“外祖母快给我讲讲。”
贾母笑道:“凤丫头昨儿就没讲给你听?”
林黛玉扁扁嘴:“凤姐姐昨儿吃了不少酒,说话有一茬没一茬的。”
贾母笑笑,王健便先道:“还是我给你讲讲吧。”
“冬至吃饺子这个习俗,起源于汉朝。说是那时候老百姓都过的不好,到了冬天衣衫单薄,没有多余的布料去做暖帽,就长长把耳朵冻烂,十分凄惨。彼时张仲景不忍见百姓遭受这种痛苦,就专门熬制了医治冻耳朵的娇耳汤给老百姓解除痛苦。但是娇耳汤太苦,老百姓喝不下,张仲景就用面皮子把药包住煮。这就诞生了饺子,伺候每逢冬至北方人就吃饺子来纪念张仲景,这便是冬至吃饺子的来历了。”
林黛玉闻言浅笑道:“既是当时老百姓连做暖衣暖帽的布料都没有,可见是穷到极致了。古之朝代但凡老百姓穷苦到这个份上,衣不避寒必然食不果腹。偏偏就有白面皮子来包苦药。可见都是牵强附会杜撰而己。”
王健不料她竟能说出这番话来,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反驳,只愣了一下。
贾母笑道:“且不管他杜撰与否,今儿既然是冬至,就教厨房午饭包点饺子应个景儿也就是了。晌午健哥儿就在我这儿吃罢,鸳鸯,你去知会厨房。”
鸳鸯乖巧的笑应了一声,便出去了。
王健坐着和林黛玉贾母没说好几句话,迎春探春惜春姊妹仨就过来了。
因是近来天冷的缘故,林黛玉和迎春三姊妹都没有去学里。
她们仨的伙食一贯都是上在贾母这边的,是以如今每顿饭都是贾母带着林黛玉和迎春三姊妹吃,如果宝玉在的话,也有宝玉的伙。
王健和林黛玉众姊妹说笑了一会儿,王熙凤派平儿过来看看王健。
得知贾母留饭,平儿便回去了。
等王健在这里陪着贾母吃过饺子,王熙凤便亲自过来了。
自是少不得一翻玩笑,末了便带王健去往贾家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