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儒圣扶苏,开局请祖龙赴死
大秦:儒圣扶苏,开局请祖龙赴死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大秦:儒圣扶苏,开局请祖龙赴死 > 第32章 书籍中记录的不仅是各式各样的植物育种技巧

第32章 书籍中记录的不仅是各式各样的植物育种技巧

加入书架
书名:
大秦:儒圣扶苏,开局请祖龙赴死
作者:
横财三千万
本章字数:
8604
更新时间:
2024-12-23

《农经》!

而几乎就在这一题目出现之时,大秦边境的农民群体立即为之欢腾。农民一族奉神农氏为师尊,推崇耕织以满足生活所需,目前由田光领导着这支团体。

农学家们与儒家思想大相径庭,儒家贬抑商贾与农人,对他们向来看不顺眼。

通过自已的不断努力,农民们逐渐崭露头角,并拥有超过十万成员,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农家庭。

此刻,当扶苏开始编纂《农经》时,这使他们在田野上种植的农作物也感受到一片欣喜。随着每一条文字落在纸面,天下的粮食产量似乎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加。

田光对这一切感到极为震撼。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农学者们并不反感大秦政权,反而对扶苏所做的一系列惠民政举抱有深深的敬仰之情。

看到这种几乎是神迹的现象,农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扶苏。

“会不会是那大秦的太子殿下又在创作?”

神农堂的堂主张家提出这个疑问,但几乎可以肯定是正确的猜测。

整个世界的格局正在经历巨变:昔日贫瘠的土地迅速变得肥沃,前所未有的农作物品种也以天地间的神秘显现于民眼前。

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热潮:“是殿下吗?”

“肯定是他了,一定!”

“能做出如此神奇之事,除了殿下,还能是谁呢?”

大秦民众兴奋欢呼,庆祝这另一场奇迹的到来……

《农经》的诞生,将大秦推向了一个空前的盛世——不再面临粮食短缺。

这部著作不仅使得土地变得更为肥沃,也极大地减少了作物的成长时间。

加之人类可以利用的能力,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调整气候变化,这一切无不预示着未来的大地之上将会处处都是丰收之地。

书籍中记录的不仅是各式各样的植物育种技巧,还包括新种栽培的技术细节,极大推动了大秦农业的进步与发展。

即使抛开其大秦太子身份,仅凭这等成就,扶苏几乎就要被视为民众眼中的守护神。

《农经》发行之初便受到了全国民众的热捧,很快便流传至九州各地。

每位农者几乎都有这样一本书,阅读其间所描述的方法,田光激动得浑身发颤。

“书中所载栽培技术,实属从未见过,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倘若真的采用这样的方法培育禾苗,短时间内所得的成果必是无法想象的!”

可以看出田光对这本书十分重视,这一点使得派内其他成员感到非常复杂,他们推测他是否打算率领农家向秦国投降。

对此,几名堂主倒没有太大异议。究其原因,农家目前的理想依然是确保天下的百姓能够饱食。不过这种情况对六国的残余势力来说,无疑是一种深沉的哀伤与绝望。

“难不成真的没有办法了?”

“是的,我们又怎能对抗那暴力统治?”

“国仇家怨就这么放弃了吗?”六国的遗老纷纷发出痛苦的哀鸣,认为粮食是极为关键的物资。有了粮食,秦军在前方就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那时谁还能阻挡!

而粮食同样是收买民心的最佳工具。现今,普天之下,人民纷纷效忠秦国,想要集结更多的人力已是难上加难。

最近甚至连老聃和孔夫子这样的大贤也相继败退。在如今这样的情况下,还剩下些什么力量可以用来挑战秦国的 ** !“我们绝对不能屈服!”

项梁紧握双拳,重重拍在地上——他曾是楚国的重要将领,对秦国怀有不死不休的仇恨。此次,这些人力就是由他集结起来,意图汇聚各家所长,商议怎样共同对抗残暴的秦国。但从当前的反应来看,多数人似乎已经被吓坏了,心头充满了无法掩饰的绝望。

“各位不可丧气,我们一定会有希望的!”但不论项梁如何激励大家,这件事仍然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在这种无可奈何的局面下,孔夫子只能暂时压抑心中的种种复杂情感,开始试图探查秦国的命运变化。

刚一行动,孔夫子便感到了事情不对。以他的修为居然也已无法彻底洞悉秦国的命运走势。“上一次失败后,秦国的运势竟变得更强大了!”

孔夫子的脸色显得有些苍白,即使是借助天时地利,现在的他做起这一切也颇为吃力。但孔夫子心意坚定,决心要找到 ** ,因而咬了咬牙,加大了手上的力度。“升起吧!”

这一举动令他的手指不由自主地颤动,进而延伸至手臂,乃至全身都感受到压力的巨大。

当一层天幕被拉开时,孔夫子的目光只一闪。“噗——”一口血水立刻冲入喉咙,孔夫子难以忍受,立刻喷出了一大口鲜红的血沫。“这怎么能……”

眼前的场景让孔夫子心神俱疲,面上流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即便只看了一眼,但也使孔夫子遭受了反噬。这一现象表明,当今的秦国运势已经强到了即便像他这样的智者圣贤也无法轻松触及的地步。

同时,这也意味着拥有如此强大气运的秦国几乎是不可能被颠覆的!“这绝不可能!”

面对这样的局面,项梁站出来振奋士气,对于秦国的态度则是显而易见的鄙夷。“不论是所谓的《农经》还是《天工开物》,嘿!无论暴秦如何折腾,终究避免不了遭到天谴的宿命!”

“等着瞧吧,我坚信老天不会放任暴秦为非作歹,不久的将来,天道必会对其施行惩罚!”

尽管项梁的话给了部分人些许安慰,但仍有许多六国的后裔对这些承诺表示怀疑。

秦朝给六国带来的冲击与畏惧的确非同小可,使许多意图复仇者不得不正视现实与实力的悬殊。不过,项梁所言也有其合理之处,早在诸子百家之间,这种看法已迅速得到了证实。儒家的小圣贤庄内,孔夫子运用自已的特异功能,试图洞悉天道的演变。

因为扶苏的新书《农经》等作品问世,无异于巩固了秦朝在江山社稷中的地位,这自然引发了人们对扶苏当前境界的好奇。经历过前一次大战洗礼后恢复心性的孔夫子,再次施展技艺试图解读天地的微妙变化。

经过数日的观测,他发现一个让他惊讶不已的现象:即使是孔夫子自已,面对代表扶苏的象征也无法准确掌握其现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内心疑虑重重,眉头紧锁,一时半刻间思考了许多可能性,但仍然未能得出满意的结论。

无奈之下,孔夫子只得压抑住复杂的思绪,转向对秦国运势的监测。他发现情况愈发不妥,就连自身也难以完全理解秦朝运势的深层含义。“显然,经过那场战事,秦国运势又增强了不少!”孔夫子面容苍白,调动天象的能力如今都显得吃力。但为了找出 ** ,孔夫子坚定意志,增加了施法的力量。“展现给我!” 动作稍大,甚至引起了身体的轻微震动,直到最后一手牵连全身,皆显出努力的样子。

天象露出一线裂缝,孔夫子瞥见一瞬。"咯!" 随即一口血喷涌而出。“怎么会这样……” 震惊之余,他对眼前的一切感到极度不信。尽管只有一瞬,那反噬之力亦让孔夫子遭受不小损失。这预示着秦朝现在的运势不仅强大无比,就连如他这样的圣人也无法轻松探寻其中奥秘。它意味着,积累了如此庞大运势的秦国,几乎不再可能 ** 。

“这一切都不可能是真的!”孔夫子双手无力下垂,内心难以置信于眼前的现实。秦国变得如此强盛速度惊人,长远来看,这是否会威胁到世界的稳定?那时,天理或许会因之崩坍,整个世间都将陷入危机!

稍作调整,孔夫子内心的波动慢慢平静下来,他的决心愈发坚决——即使面对强大的秦朝,他也不会放弃阻止这场灾难的决心。在同一时期,道家的老子亦在探索天地玄机。不同的是,老子并不单聚焦于秦国本身的状态,而是寻求 ** 之道,希望找到可能扭转局势的办法。终日沉思,他的表情逐渐严肃。“看来,天道仍在不断反应之中。” 对此,他内心的感受复杂难言。

即使强大如大秦,也无法获得天命的眷顾,再次的挑战已是必然,然而他们将会以何种形式再度出招却无人知晓。

须记住,今日之大秦,已到了连天命都无法使之屈服的地步,甚至是将其置若罔闻。对于普通的谋略来说,这一切恐怕难以撼动分毫。

对于残存的六国势力来说,这一切令人心绪不宁。各个势力纷纷派遣使者,聚首一堂,一遍遍地商讨对抗大秦的计策。

然而不久,一线生机便悄然降临。一个年轻的书生模样的男子步入厅堂,他的仪表清秀,如同女子般动人。

“各位大人勿须过于担忧,虽然逆命反制尚未结束,但不久的将来,暴秦自然就会自食恶果。”

厅内的群英一见他到来,眉头紧锁,心头充满疑惑,唯有项梁笑脸相迎。

“子房,快来,快来与大家细谈!”

这位被称作“子房”的人,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张良,或被称为“张子房”。

自大秦一统六国,始皇帝秦嬴定居于咸阳,命令秦朝初立的嬴政外出视察各地,代表皇帝巡查国土。

张良曾是某一个已覆灭国家的显赫世家子弟,其家族的辉煌历史随着大秦的崛起而终结。

当他目睹秦始皇巡游至某个地区时,心中燃起了复仇的烈火,组织预先安插好的人手对嬴政发动袭击。不幸的是,这一行动未能成功,张良因此逃亡,最终归入儒家中。

他逐渐走出隐居,辅助六国余孽制定计划,对抗秦朝。

在此之前,项梁试图招揽他加入自已的势力,却被张良礼貌拒绝。

此刻,张良带着微笑步入厅堂,温和地向在座的人解释道:

“过去几天,我在东海一带巡视,发现天道的力量在那里正在迅速瓦解。”

“既然秦王朝力量过大,苍天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众位无需太过忧虑,静候佳音便好。”

听完张良的话语,项梁松了一口气,“如此甚好,我们就等着暴秦的崩溃吧!”

项梁紧握拳头,将希望寄托于冥冥中的天命。其他人受到感染,同样对未来充满了激动和期盼。

“说得好!作恶者终将受天罚,我们无须过度担忧!”

“这就是 ** 的命运啊!”

“如此暴戾的政权,终究不被天地所容!”

听了张良的话,六国残余势力的情绪渐渐平复,皆翘首企盼天命早日降临,给予 ** 沉重的一击。

他们祈祷的,不仅是秦的衰败,更是期望看到大秦帝国彻底 ** 。

而这天,如人们期待的那般,于几天后来临了……

进入七月的第一个周末。

曙光刚破东方的晨空,天际刚刚晴朗起来,无数强者已然感受到来自灵魂深处的不安。

“出了何事?”

“这……是天道的威压!”

“呼,天道要发威了?”

强者们低语议论纷纷,儒家圣地孔老夫子的脸色也变得更加严峻。“看来时刻真的到了。”

与道学的老祖宗老子共同出行,两人来到了离咸阳不远的一座山巅,默然伫立。

不久之后,四面八方的诸多人士也陆续赶至,他们皆来自诸子百家与曾经的六国之地。

彼时,位于东海岸边的空气中压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巨大的波涛瞬间腾起,形成百米高的巨浪,并且猛然撞击向近岸的岩石。

“轰隆隆……”

天空中,雷霆滚动,乌云密集的地方逐渐浮现出一张半透明的巨大面孔,而后慢慢伸展身体,四肢,最终缓缓降临人间。

那飘忽不定的人影逐渐显现出形体,是一位身穿灰色衣物、拥有银丝头发的老者。确定了前进的方向后,他施展了绝世神通,一步踏上空茫的天地间,朝目的地疾驰而去。

在咸阳。

扶苏离开了甘泉宫,见到东皇太一和墨子早已在此等待,似乎他们也感知到了即将来临的巨大威胁。

“太子殿下,我们虽然无法预见这次天道将会采取什么手段来对抗大秦帝国,但请务必保持警惕。”

东皇太一拱手致礼,面露毫不掩饰的担忧之情。

“不必担心,我要看看这位所谓的‘上天’究竟有何种手段可施。”

扶苏轻描淡写地摆摆手回应道,随即便凌空而起,轻而易举地来到了咸阳城门上方悬浮静待敌人降临。

不多时,从远方向这里传来了撼动虚空的声音。

人虽未见身影,声音先到。片刻工夫,就已从远处孔夫子等人所在的山岭掠过,掀起一阵阵狂烈的风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