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墨子内心坚定不移,再也没有任何动摇的空间。
他一字不落地看完《天工开物》,一路笑着流泪直到咸阳的门前。
墨子此时已无需隐瞒,只见他脚步稳健,头顶风云翻腾,呈现出一幅圣贤的形象,无人能忽略。
“我是墨家的墨子,前来咸阳拜见大秦国的大太子殿下了!” “墨家的墨子在此,求见大秦国的太子殿下方才正确!” “墨子,前来觐见大秦未来的君王!”
宏伟的声音回荡在空中,使整座咸阳都为之轰动。 “怎么可能?”
“是墨家的墨子?!”
“嘶——他还健在啊!”
“他来是打算给我们的殿下找茬吧?” “应该不是这样的。”
全咸阳的人都陷入了喧腾之中,他们并非不认得墨子,毕竟墨子作为天下闻名的大贤者之一,也是墨家的创始人。
守卫在城门口的将士们立即上报,最惊讶的则是城内正在等待命令的墨家五人。
“这真的会是我家墨家的老祖吗?”
巨匠班的师长双眼几乎鼓出来,眼前的这一幕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使得他怀疑起自已是不是听错了。
但身旁其他人纷纷用力点点头,尤其是太子丹更是心情激动到极点。
“没错,那就是墨子老前辈!”
真是太好了,墨子前辈亲自来到,可以指引我们墨家前进的方向了!太子丹心中暗自高兴,连忙开口说道。
“各位,我们得赶紧去接见墨子老前辈!”
听到这话,大家都从惊讶中恢复了过来,不再迟疑,立刻向城外赶去。
尽管扶苏告诫他们不要擅自离开,但现在这种情况又顾不了那么多了。
巨匠班师傅率先冲出了城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抬头望去,那傲然矗立的人影除了墨子还有谁呢!
"墨家的 ** 墨班,恭迎我们墨家的始祖!"
班大师急匆匆地带领众人走出阵列,眼中含泪,当即跪倒在地,向天空中的墨家先祖致敬。
即便太子丹、高渐离和雪女三人较晚成为墨家的一员,此刻站在祖师爷面前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他们心中充满了敬意,就像初出茅庐的孩子般谦卑。
墨子见到这一幕,轻微地点点头,然后抬头望着远处,似乎在等待某些未知的事情。“让我们进宫详谈。”
这声音迅速传到了城内,坐在甘泉宫的扶苏仍在审阅公文。得知墨家先贤墨子前来拜见时,他的内心并未泛起波澜,平静地接受了对方的到来:“来吧。”
在城外得到了回应,墨子缓缓降落到地面,之后径直向着班大师及他的同伴走去。“请跟随我进城入宫。”班大师等五人自然不敢多问,皆表示遵从,心中的疑惑也只有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去探寻。
伴随着墨子的前行,人群自然散开,为他们开辟出一条通路。很快,一行人来到了甘泉宫门前,静静地等待。东皇太一随即轻声向屋内报告。
“殿主,墨子一行人已经到达。”
闻言,扶苏放下了手中的笔,从殿堂内缓步走出来。看到眼前站立的墨家始祖,扶苏的表情依旧平和,仿佛无动于衷。相比之下,墨子见到他时先露出一丝微笑,接着行了一个十分尊敬的大礼。
“墨家 ** 墨子,拜见殿下!”
此话一出,连同班大师在内的其他人全都感到震撼不已,无法言喻这份意外和尊敬之情——竟然对大秦国的太子施以如此隆重的师礼。
然而,眼前的状况不允许他们多做思考,很快他们便跟着墨子做出了相同的动作。面对着如此场景,东皇太一只觉得不可思议之时,面前的墨子又一次深深俯首。
“殿下关怀百姓疾苦,我墨子深感敬佩。”
“从今天起,我们墨家愿意成为殿下身边的谋士,尽心尽力地做事,以报答殿下的仁慈,为陛下服务,直至最后一刻。”
墨子的话语得到了周围人的强烈共鸣和支持。太子丹更是激动地说道:“是的,非常荣幸能见到前辈墨子!”心中暗自庆幸:前辈的到来定能引领我们墨家走上光明的道路。
随后,太子丹迅速对其他人说:“诸位,我们现在应当尽快面见前辈墨子才对!”大家这才如梦初醒,不再犹豫,纷纷加快脚步前往。
尽管扶苏曾告诫不要离开城池,但此时的局势已然超越了一切规则与指令。“墨家的 ** 墨班,向墨家始祖致礼!”班大师带领大家再次跪下,眼神坚定地看着那伫立高空的人影,毋庸置疑,那就是传说中的墨子!
五人哪敢多言,纷纷点头答应,心中的疑虑再重重也只能暂且搁置一边。
墨子带着他们一路前行,众人自然地为他们让路。
他们迅速抵达宫殿,在甘泉宫外静候。东皇太一看状,随即轻轻进屋禀告。
“殿下方才,墨家众位已抵达。”
扶苏听闻,放下手中的笔,从殿堂内缓缓步出。
注视着面前的墨家领袖,扶苏神情如常。
相反,墨子见他却先是露出微笑,然后双手合十,深深行了一礼。
“墨家墨子,向殿下请安!”
哇!
墨子身后的众人瞬间被震住了,这可是尊师之最高礼仪。 竟是对秦太子行如此敬意!
尽管此刻情形不容许他们细想,待稍微清醒后,也只能模仿墨子的姿势行礼。
正当东皇太一心怀诸多不解之时,只见墨子身形愈俯越低。“殿下为民众着想,墨子实感不及您的高尚品德。”
“自此,我们墨家愿成为殿下身边的人,愿意多尽绵薄之力,助益殿下,助力大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墨家将倾全力辅佐殿下!直至生命终结!”
墨子声音坚定有力,身后五人也显得一时无措。不过很快,包括太子丹在内的人都领悟了墨子的决心。眼前的疑云烟消云散后,五人的视线互相交流,渐渐坚定了自已的信念。
“墨家愿为陛下倾心尽力,生死以报!!”“墨家愿为殿下倾力相助,至死无怨!”
看到此景,东皇太一只得默默地咂摸着嘴角。
原本只是前来议事,没想到却见证了如此一番景象。
不禁心中佩服,殿下的手段真是不同凡响,继吸纳阴阳家后,这一次又将百家中的强劲实力收入麾下。
要知道,墨家墨子与他一样,同为大陆仙道的顶尖人物啊!
“诸位平身而言,如今你们既决定加入我们共同为目标努力,那你们就跟朕如同家人一般。”
扶苏笑容洋溢,所有的一切进展正如预期。
即便是墨子今日未主动前来,墨家终将成为大秦的囊中物。对于这些技艺精湛之人材,尤其是对于目前渴求技术人才的大秦来说,墨家无疑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能否引领这个时代从 ** 社会跃升为工业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墨家的贡献。
“东皇太一。”“臣在。”
“告诉银临宫主,增设一座殿堂于稷下学院,供墨家用。”
随着扶苏话音落下,稷下学院不仅是一座汇集文人群体的地方,而正逐渐转变为一个多元融合之所。
眼下,文宫由梅长苏几人领导,专管朝廷乃至全天下文教事务。
另外,还有东皇太一设立的星台,负责由阴阳家门徒进行天文和命理的研究。 墨家的加入,更加强化了稷下学宫的实力。
墨子不用多讲,无论是治军、治政都非常出色,而像太子丹、高渐离等人,作为武林高手名闻天下,也不需要扶苏多费心。
徐夫子可以主管新设立的冶铁机构,墨班也可依据《天工开物》自由发挥自已的技艺。
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第二日上朝时,这一消息一经宣布,立刻在朝中引发巨大震动。
殿下带来的一连串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使得大臣们开始有些习惯了,但这回他们心中的震撼感还是难以言喻。
“真的吗,墨家归附大秦?”
“这是真的吧!”
“天呀,殿下真是英明无比!”
“没错,现在的我们秦国真是蒸蒸日上啊!”
众臣回过神后个个欢欣鼓舞,对殿下的任何命令都视为最尊贵的圣谕,誓必奉行无误。
退朝后,银临笑容满面地走入甘泉宫的内堂,将近期的新变化告诉她的父亲皇帝陛下。她的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父皇您知道吗,秦国的子民如今生活幸福得简直超出他们的期望!”
又提到:“父皇,兄长大人最近成功吸纳了墨家,”然后是,“父皇你知道……”
这一件接一件的伟业,在外人看来几乎如同神话故事一般不可及,但在今日的大秦境内正逐渐成真。
所有这一切奇迹般成就,归根结底是出自扶苏的英明领导!
即便知道嬴政此刻也许无法听到,但银临还是充满希望地倾诉给自已的父亲听。
与此同时,对于秦国如此飞速的发展以及所带来的各种正面影响,各大流派学者和原六 ** 室遗老遗少们感到越发紧张与焦虑起来。
“可气!居然有这样的事,墨家竟然投降了!”
“是啊,简直就是 ** 贼!”
“这真是太糟糕了!”
墨家历来站在反对秦国的第一线,对抗大秦的决心从未动摇。
在太子丹的带领下,墨家对秦国的愤恨绝不亚于任何一位六国的后裔。
即便抛开太子丹与秦国之间的国破家亡之仇不谈,仅论多位墨家领袖如盗跖等人的逝去、以及墨家精心构筑的机械城市遭到破坏这些事件,每一项都能直指暴君秦国!可谁能想到他们竟然倒戈相向!
加上东皇太一所领导的星台组织和阴阳家研究天地奥秘的 ** 们,墨家的加入使得齐地学术中心的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增强。
无需赘述的是,作为战争与政治策略大师,墨子的贡献无与伦比,而诸如太子丹、高渐离等人更是享誉天下的武术家,他们的参与让扶苏轻松得多。
此外,由许老师执掌的宫廷新设立的冶铁部门也将得到极大提升,而精通器械工程的墨家将依据古代《天工开物》一书充分发挥自已的才能,这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局面。
次日朝会,此消息一公开便立即引致朝堂震动。
皇子带给大臣们的震惊实在太多了,以致官员们都对这类消息习以为常。
“难道真的有这么一回事?”
“殿下果然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太好了,我国的强盛前景越来越可观!”
在震惊过后,群臣无不欢呼雀跃,并准备严格执行太子发出的各项政令。
下朝后,公主银临带着满脸的笑意前往父亲嬴政休憩的清泉宫内书房汇报最近的消息,她难掩心中的激动。
“父亲大人,您知道吗?我们秦人的生活正变得比以往任何人能想象的都要好!”
“父亲,哥哥 ** 功拉拢了墨家!父皇啊……” 银临连声述说一个个几乎被视为不可能完成或近乎奇迹的成果,正在秦国悄然成形。
而这些改变皆由扶苏一手促成!
虽然不知道躺在床上的嬴政皇帝能否听到她的报告,但银临依旧满怀希望地诉说着。
尽管这一切对秦国是莫大的喜讯,但是对于百家学术流派和六国残存的力量而言,则带来了更多的焦虑。
“岂有此理!墨家怎么会背弃我们?” “这简直是不可原谅的叛变行为!”
“真是太让人生气了!” 墨家曾是在前线最坚挺的一环,其成员不仅遭受 ** 祸之痛,还失去了许多领袖级人物以及机关城这个重要的根据地,每个悲剧背后无不烙印着暴君秦国的身影。此刻,众人对此叛变怒不可遏,同时也纷纷质疑:
“扶苏究竟有何魔力能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除了像儒学这样的大家之外,少有人能从国家运势的整体转变上感知到事情的不同寻常。
此时,儒家的领军人物孔子在位于小神圣山的地方心情极度复杂,“随着这本书的完成,秦国的运势显然又一次攀升。”
以上便是对原文字进行了不同角度与表达方式的重写版本。
更为珍贵的是,这本书让墨子豁然开朗,解决了他心头多年的疑惑,未来他的修炼境界必然会更加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