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扶苏腾空而起,抵达云层之上时,他对当下的秦国危机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
决不能再袖手旁观了。
盘坐在空中,他缓缓开口,吐露真言:
“普庵明辨事理,并非虚言。”
“化育亿万生灵,使其皆通透明澈。”
“心存无住之境,不再崇奉鬼神。”
“保持心灵纯净,无须仪式祭品。”
“……”
“殿……殿下您要干什么?”
身旁的李斯皱眉提问,望向梅长苏三人求解,但他们同样对殿下的意图感到困惑。
但大家都坚信此举必定是为了秦国的利益,随之文武百官的心中不安也渐渐消散。
接着,随着扶苏低声吟诵,他的声音逐渐贯穿虚空,传遍大秦的每一个角落,并逐渐改变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不受邪魔蛊惑,各自追求真理。”
“既不过分聚会消遣,也不远涉山川寻求美景。”
“不必发愿焚香,也不抛弃妻儿老小。”
“不吃众生之血,恭敬祖先亲眷。”
“誓言不因酒而狂野,远离监狱痛苦。”
“遇见利益不会心动,对待每一处都像尊敬父母一样。”
“你在争论不清晰的问题时,我自会不动声色地解决。”
“修建桥梁和道路,身体作为山脉河流与国土的一部分。”
“……”
这些言语回响耳畔,令老子瞬间眉目紧锁,他迅速掐指计算,最终惊愕得近乎石化。
“扶苏,他竟能带领大秦脱离天道控制!”
即便不是彻底脱离,这一举动足以让老子感到震撼。
要知道,身处宇宙之间的一切,必受天道管理,无论是运势还是命运,人类都无法自行决定。
而扶苏现在尝试掌控大秦的自然现象,这怎能不让老子感到震撼!
“一句话决定万物法则?!”
在儒家小圣贤庄内,孔子的脸色也同样震惊至极。
三教之中,每个教派都有能力一语成谶或是一言既出,随之成真,但这仅限于特定的情况下。
如今,扶苏所做的等于要通过他的话语,调整大秦整体的自然运转,这有多么令人震惊!
“供养天下所有的生命,祝愿王室永垂不朽。”
“年年风调雨顺,日日常乐歌舞。”
“一切都源自本性纯净,永远不会加入其他门户。”
“现下别无所求,绝不屈服于妖魔鬼怪。”
扶苏 ** 云端之上,背后闪耀着凡人看不见的两大太阳,从他口中的伟大真理变为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快速地改造着大秦的世界。
“年年风调雨顺,日日常乐歌舞!”
“年年风调雨顺,日日常乐歌舞!”
“年年风调雨顺,日日常乐歌舞!”
当扶苏站起来面对天道,表达了他一生的夙愿时,
空气中产生了无形的波动,向四面八方的大秦蔓延开去,经过之地万物得到滋润,庄稼疯狂生长。
曾经枯萎的树干重新焕发了活力,干涸的河床上也恢复了溪水流淌。
在陈郡, ** 耀眼的阳光忽然被乌云笼罩,雷声滚滚,不久后一场暴雨如期而至。
遭受干旱折磨的人们欣喜若狂,在雨水 ** 舞庆贺。
“下雨了,下雨了!”
“好极了,好极了!”
“终于有水喝了,我们有水喝了!”
“快来收集水分,快来收集水分!”
在陈郡得到充沛降雨的同时,大秦西南部三郡却是另一种景象。
原本席卷的洪水迅速撤退,几乎在眨眼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阳光重现,穿过云隙,将温暖照射在每一片土地和每个人的身上。
在全国范围内,大秦的土地上的万物此刻正沉浸在如神显般的恩惠之中。
田野里的作物瞬间生长,河里的鱼儿欢畅跃动。
凭借一言之力稳定天气变化,从此以后,大秦的各种气候变化可以由人为手段调节,不再受制于天道。
“这种强大力量,怎么可能……”
在小圣贤庄中,孔子攥紧袖子,面上布满了无法掩饰的不信。
以人的力量,怎能扭转天地间的秩序运作?
即便是内心修炼到如此深厚的孔子,此刻也无法平静。
孔夫子感到了一丝微妙的动荡,似乎天道正悄然崩溃。
尽管这变化细微,他的修行境界还是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倘若放任扶苏继续肆意妄为,整个天地将失去平衡,那时,必将触发一场无可挽回的灾难!
不能再犹豫了!
孔夫子深吸一口气,表情虽复杂多变,但很快坚定了意志。
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他不得不采取行动!
随即,孔夫子召来了包括伏念在内的三位儒家重要人物,向他们下达指示。
“扶苏一次次违背天理,导致天地濒临危机的边缘。
你等迅速派遣 ** 进入世俗,寻找机会削减大秦的国运,我们必须阻止即将到来的大灾难!”
三人的面容严肃,虽然他们并不清楚孔夫子所说的‘失衡’和‘大难’究竟意味着什么,
但见孔子如此焦急,显然这不是小事。
“谨遵师命!”
伏念转身迅速离开,决心忠实执行夫子的指令。
而荀孟两位的心境则颇为复杂,如今的扶苏竟已强到让孔夫子也要亲自动手的程度了吗……
在道家这边,
老子同样召集群徒,作出了与孔夫子类似的决定——让道家的 ** 走出山门,在世间活动,适时削减弱大秦的气数。
即使老子本人也不愿这么做,但在这种情况下,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若任由天道失衡,对全天下而言,这将是场难以承担的大灾。
至于扶苏能凭借一已之力改变大秦的命运,
即使是老子也表现出了极大震撼:
“扶苏竟能至此,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不仅是老子感到惊讶,远在咸阳的朝廷大臣们同样不敢相信。
直至几日后,各地喜报频传,李斯和其他朝中官员才真正体会到了这非同一般的实情,心中的震撼达到了极点。
“殿下之力,确实骇人听闻。”
李斯如今多少相信了一部分民众传言,说殿下是天上的仙人转世。
毕竟,短短时间内大秦发生的巨变,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现在,大秦无法识字的人仅剩不到两成,众多平民也逐渐能够感受到文脉的气息,踏上文修之路的人也增多了。
殿下凭一人之力,竟能硬生生逆转这样的天象,实在是惊世骇俗!
李斯已是迫不及等到见殿下,以表达对其无尽的崇敬之情。
然而当李斯赶到甘泉宫时,发现这里已然聚满人群:东皇太一、梅长苏以及丞相冯去疾等人均在。
这些学界泰斗及朝中重臣,如今对扶苏的敬仰已达到了崇拜的地步。
与此同时,伴随秦国日新月异的进步,陷入沉眠的嬴政亦逐渐有所好转。
静卧于甘泉宫的秘室中,嬴政的目光微微闪烁,遗憾的是,当时众人均在外议事情,没能目睹这一幕堪称奇迹的变化。
与此同时,咸阳城内一家酒楼的小室里,墨家五位高层刚送走来自儒家和道家的探子,心情都显得极其压抑。
“班大师,我等的做法真的是正确的吗?”
作为提问者的太子丹语气中满是疲惫与不确定,曾经的他自认为能够引领墨家达到新的高峰,但如今甚至放弃了‘巨子’的身份。
对于秦朝,他已经不再持有强烈的敌意,反而协助百家的后继者们暗中助力,内心却因此滋生了深深的愧疚感。
其余四位成员亦有同样的困惑和矛盾,因此,此刻无人作答。
他们在咸阳暂居期间,每日目之所及、心之所感的皆是民众洋溢着幸福的笑颜。
政策方面也均是为了天下苍生之福。
或许……
墨家投奔秦国是个不错的抉择。
不过班老大决绝不肯明言,其他人也是拿不出主意来,
最终只是纷纷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甘泉宫中,
扶苏与朝堂上的几位重臣商讨了一番当前的局势,心里已有决断。
然后他打算提笔书写文书,为秦国及天下的百姓谋福祉。
此话一出,宫殿中的人都表示非常赞同,因为众人已经见证过殿下通过文字创造的各种神迹。
这等事情自然多多益善。
李斯迅速安排人手取来出自稷下学宫的上等宣纸,东皇太一这位陆地神仙也亲自动手磨墨,以至于银临也好奇地亲自到场观赏。
文臣包括左、右丞相,武将涵盖天象境与陆地神仙多位强者,他们簇拥着殿下,目光紧盯着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一切。
扶苏不久便开始挥毫,
"《天工开物》,唔,这本书内容真是神奇啊!"
当李斯念出此书标题时,九天之上那钟鸣再次回响。
东皇太一面露异色,外人或许无法觉察,但他却是清清楚楚,
天地间的无限功德再次全部汇入了大殿上不可见的两轮日月之中。
最令人震惊的是尚在咸阳的一座酒楼内的墨家五人组,他们发现了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无形之间,墨家的命运居然全都归结到了扶苏身上!
“这是真的吗?难道说,扶苏才是继承我墨家精神的后继之人?!”
高渐离失声喊道,但他立刻自嘲,就连自已也不信这话。
毕竟即使扶苏的能力强,能利用文脉施展道教的神通、儒门的浩然正气,但对于他们墨家……
“我们墨家是以机巧机关技冠武林,扶苏怎能通晓……”
班大师双眉深锁,觉得这一切根本说不通。
除非是他掌握了解决方法,超过了墨家学术层次的机关术,但这可能吗?
“唉,不知道扶苏他又想做什么……”
太子丹叹息道。
尽管不能亲眼看见宫廷内的场景,但他们坚信不疑这些都是扶苏一手促成。
在秦国上下,没有谁能展现出如此强大的力量!
“现在唯有我们的始祖若能再生世上来分析此现象,否则我们单凭自已怕是搞不懂其中的深意。”
徐夫子满面愁云,谈及墨家始祖何等不易,墨子是否仍在人间都无从得知,其余的一切更加难以探究。
“你们看!”
此时雪女忽然手指外面大喊,所有人因她的叫声抬头望去,皆被眼前的景象吓得张口结舌。
“出去看看!”
太子丹率先按捺住内心的惊澜,纵身一跃下了二楼,其他人也跟着一起走上了街头。
路上人群喧闹不堪,不久即汇集了大量的围观者。
整个咸阳城的民众,面对空中显现出来的奇特景象无不震撼至极。
那里展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世界!
不仅普通市民被吸引,连皇宫内的文官武将,乃至像东皇太一这样的高手也都被这一幕深深地打动。
这一切,都是扶苏的杰作。
《天工开物》,在这本书里,他不仅详尽展示了各种物件,更像是用物品讲述了一段段的历史故事,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百科全书。
随着扶苏每写下一笔一字,整个世界仿佛在一瞬之间变得喧嚣鼎沸!
屏幕上展现出相同的农家群体,但他们手中握有的却是弯把犁进行耕作,利用风力水车进行灌溉,使用简化的纺织机械制衣售布。
这正是农业社会的景象!
然而它远超过大秦国的存在!
“这些,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神奇的物品,肯定是仙界的珍品!”
“老天爷,简直如同奇迹!”
全国的农户激动得几乎落泪,误以为见到了传说中的宝贝。
那弯把犁,单靠一人一牛的力量,在一日之内所能完成的耕地面积是其原有工作的数十乃至百倍!
而......
而那些风力驱动的水车,原来浇水竟是如此简单的事么?
如果咱们能得到这些东西,一年到头岂不是粮食无忧?
这是此刻千家万户共有的愿望。
然而,他们并不了解,大秦确实具备拥有的能力!
扶苏撰写《天工开物》,绝非仅限于创作一本书籍,更重要的是将书中描述的一切化为实际!
例如,对于弯把犁,书中不仅介绍其用途,更提供详尽的操作和制造指南,否则也不配称为百科巨著。
同样,其他各种物品均有详述,只是这些如梦幻般的天象未能完整展露所有细节。
然而不久之后,书成之时,它们必将得以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大秦境内!
不过目前仍有所欠缺,因此扶苏仅是稍作休整手腕,便继续书写起来。
他从各个历史阶段筛选出适合当前大秦的有用工具和技术,无益于国家进步或早已存在的内容,则不必多费笔墨。
当步入铁器文明时,众人又见到了一幅全新的图景——
在农耕方面有铁铲、铁锄、铁鎚等各种工具;工业方面亦有诸多闻所未闻的新玩意儿。
最关键之处在于军事领域,精良铁铠与利刃的问世让闻名于世的大匠徐福面色通红,激动不已。
“天啦,如此卓越的铸造工艺!”
此刻的徐福无比渴望掌握这种技艺,这对任何刀匠而言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东西。
虽然大秦拥有冶金技术,但尚未达到成熟阶段,故多数情况下仍偏好使用青铜制品。
但从画中呈现的内容来看,即使是那看似普通的铁铲,锋利程度竟也不亚于高渐离腰间佩带的名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