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在卡伊镇与毛熊商人的成功交易,林凡、祁同伟和林浩三人踏上了返回京州的火车。这次的生意不仅让他们大赚了一笔,更让林凡看到了边境贸易的巨大潜力。但他也清楚,要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必须建立起更完善、稳定的供货渠道。林凡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那就是找到一些效益不好的食品厂和服装厂,通过收购或合作,掌握货源的主动权。
在火车上,林凡与祁同伟讨论着这个计划。
“老祁,这次回去后,我觉得咱们不能只靠临时进货了,得有自已的供货渠道。这样不仅能保证货物的质量和数量,还能降低成本。”林凡开门见山地说道。
祁同伟点了点头,显然对林凡的想法很赞同:“老林,你说得对。我们现在有了资金,完全可以考虑收购一些厂子。尤其是那些效益不好的食品厂和服装厂,价格低,而且正好是咱们需要的货源。”
“对,我就是这么想的。”林凡微笑着说道,“不过,我们得分头行动,京州这么大,厂子不少,我们一个个去跑不现实。到时候你去调查服装厂,我去调查食品厂,咱们把每个厂子的情况汇总一下,再从中筛选出合适的目标。”
祁同伟思索了一会,拍了拍林凡的肩膀:“老林,这事我听你的。咱俩分头行动,效率高,也能更快做出决定。”
林凡笑了笑:“就这么定了!等咱们回到京州后,立即开始行动。”
林浩在旁边听着两人的对话,满脸佩服:“哥,你们这次是真的想搞大事情啊!不过我也觉得,早点把供货渠道掌握在自已手里,对咱们更有保障。”
林凡点了点头:“不错,凡事得未雨绸缪。等我们有了稳定的货源,再做边境生意就不怕任何风险了。”
三天后,林凡三人终于回到了京州。一踏上这座熟悉的城市,林凡的心情格外振奋。京州是华国的经济大省,工业基础雄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推进,很多效益不好的工厂面临倒闭或者被迫转型的局面。对于林凡来说,这正是一个收购优质资产的好机会。
回到京州的第二天,林凡和祁同伟便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他们的调查工作。两人决定分头行动,林凡负责调查效益不好的食品厂,祁同伟则负责寻找一些经营困难的服装厂。
“老祁,我这边的食品厂,主要是做罐头、方便面和一些轻工业食品的,你这边找服装厂时,重点看那些做保暖服装的厂子,咱们的市场需求量大,质量又要好。”林凡再三叮嘱。
“放心吧老林,我知道该怎么做。”祁同伟点点头,然后两人便各自行动,开始了紧张的调查。
林凡的目标非常明确,他首先锁定了几家效益不好的食品厂。京州曾经是轻工业的中心之一,这里的食品加工厂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不少食品厂因为管理不善或市场份额缩小,逐渐陷入困境。
林凡来到第一家食品厂——京州罐头厂。这个厂子曾经是京州的标杆企业,但如今,厂区显得有些萧条,门口的保安懒洋洋地站在那里,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什么人来过。
林凡走进厂区,发现厂房外停放着几辆破旧的货车,厂房里的机器也大多闲置着,只有几名工人在慢慢地做着一些简单的包装工作。厂长张志远看到林凡走进来,连忙迎了上来,客气地问道:“这位先生,请问有什么事吗?”
林凡笑了笑,直接说明来意:“张厂长,我是来了解贵厂情况的。听说你们厂子的效益不太好,我对你们的罐头业务很感兴趣,想看看有没有合作或者收购的机会。”
张志远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们厂子已经很久没有新的订单了,效益差得厉害,工资都发不出来。现在有人愿意收购,简直是雪中送炭。
“这位先生,请进,我们详细谈谈。”张志远一边引着林凡走进办公室,一边说道。
进入办公室后,张志远详细介绍了京州罐头厂的情况。这个厂子曾经是华国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专门生产各类罐头食品,尤其是水果罐头远销全国。然而,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他们的订单逐渐减少,管理层又没有跟上市场变化,导致效益越来越差。
“张厂长,你们的设备和工人还是不错的,只是市场营销和管理出了问题。如果我打算收购这个厂子,你觉得价格是多少?”林凡问道。
张志远犹豫了一下,说道:“目前我们厂的负债不多,但设备老旧,如果你愿意接手,我们可以商量一个合理的价格。”
林凡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这家罐头厂虽然现在效益不佳,但产能和工艺水平都不错,收购后只要稍加改进,就能恢复生产,成为稳定的供货渠道之一。
“张厂长,我会把你们厂的情况汇总回去,跟我的团队讨论一下。到时候我们再商量具体的收购方案。”林凡站起身,和张志远握了握手。
离开罐头厂后,林凡继续走访了另外两家食品厂。与京州罐头厂类似,这两家厂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但都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尤其是在轻工业食品方面,有着成熟的工艺流程。林凡心中暗暗盘算,收购这些厂子,既能掌握货源,又能重新激活它们的市场潜力。
与此同时,祁同伟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的调查。他的目标是那些效益不佳的服装厂,尤其是生产保暖服装的厂子,因为林凡已经打算通过边境贸易,把大量的保暖服装销往毛熊国。
祁同伟首先来到京州纺织服装厂。这家厂子位于京州的南郊,规模不小,但工厂门口却显得冷冷清清,厂区内只有稀稀落落的几名工人在工作。祁同伟走进厂区,看到大部分车间都已停工,只有一两个车间还在进行少量的生产。
厂长李海明接待了祁同伟,得知他是来调查收购情况的,李海明显得非常热情:“祁先生,我们厂子的生产设备还是很先进的,工人技术也过硬,只是近年来市场竞争太激烈,订单少了,导致我们资金链断裂,工厂才变成现在这样。”
祁同伟点了点头,仔细询问了厂子的生产能力和现状。京州纺织服装厂主要生产保暖服装,尤其是在棉服和羽绒服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厂子目前虽然停产了大部分车间,但只要有资金支持,恢复生产并不难。
“李厂长,如果我们收购你们厂子,你觉得价格多少合适?”祁同伟问道。
李海明叹了口气:“我们厂子现在是资不抵债,但设备和工人都是很有价值的。我个人希望能尽快找到买家,不然恐怕厂子撑不下去了。价格上,我们可以再商量。”
祁同伟点了点头,表示会把情况汇报回去,与林凡一起讨论。接下来的几天,他又走访了几家同类型的服装厂,大部分都处于经营困难的状态,但也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
几天后,林凡和祁同伟再次见面,开始汇总他们各自调查到的情况。
“老林,我这边有几家服装厂,虽然效益不好,但生产保暖服装的技术还不错。特别是京州纺织服装厂,我觉得挺合适的。”祁同伟首先说道。
林凡点了点头:“我这边的食品厂情况也差不多,京州罐头厂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现在效益不好,但设备和技术都还行,收购后很快就能恢复生产。”
两人把各自调查到的厂子详细讨论了一番,最后决定从中筛选出两家食品厂和一家服装厂作为初步收购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就集中精力谈这几家厂子的收购事宜。只要谈下来,咱们的供货渠道就稳了。”林凡总结道。
祁同伟笑着点头:“老林,这次咱们必须把事情做漂亮了。”
两人相视一笑,充满了信心。接下来,他们将踏上新一轮的商战,而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掌握整个产业链的主动权。
林凡和祁同伟制定了详细的收购计划。他们决定采取分阶段进行收购,首先是和几家厂子的管理层谈判,确定收购价格和条件。接着,他们会注入资金,迅速恢复生产,并逐步扩展产能。
“老祁,这次我们不能太急,得一步步来,确保每一步都稳妥。”林凡叮嘱道。
“放心吧,老林,我明白的。”祁同伟回答道。
两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顺利收购这些厂子,并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